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干预

2011-08-15 00:4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高凝卧床下肢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剖宫产率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0.9%-2.7%,2009年10月~2010年6月份,我们对101例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DVT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101例,年龄22~43岁,平均卧床时间3~8d,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6例,前置胎盘13例,宫颈机能不全8例,多胎妊娠11例,胎膜早破12例,先兆早产1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4例,第一次剖宫产术后9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平均卧床时间9~13d,均系剖宫产分娩。

2 结果

我们对101例产妇在剖宫产后进行护理干预,仅1例发生DVT,发生率仅为0.9%,经过积极溶栓、抗凝、扩血管、制动、抬高患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3 原因分析

3.1 妊娠期由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酶III水平下降,使整个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3.2 剖宫产创伤使大量的组织凝血酶释放,加速了血液凝固时间,而血小板的反应性改变,使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减少,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

3.3 术中术后大量止血药的应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

3.4 由于产前卧床时间过长,产后因惧怕刀口疼痛,从而使下肢活动减少,致使血流缓慢,使血细胞滞于血管壁,形成血栓。[2]

3.5 下肢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刺激性药物,导致静脉管壁内膜受损。

4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4.1 生活护理 给产妇术后进低脂、高蛋白、高热量、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蔬菜,以防便秘,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病室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嘱产妇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降低其粘稠度。

4.2 体位护理 采取舒适卧位,术后去枕平卧6h,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6h后取半卧位,抬高双下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护士帮助产妇进行双下肢的被动活动,麻醉期后,指导产妇做下肢蜷伸等主动运动,术后24h协助产妇坐起,鼓励其咳嗽及深呼吸,有利于肺血液循环。

4.3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疏导。产妇术后心理复杂,产后疲劳,刀口疼痛,担心下床活动影响刀口愈合,尤其高危儿的产妇,情绪烦躁,过度焦虑,使其被动卧床。我们向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向其介绍有关DVT的知识、危害及预防措施,使我们的护理干预有效地进行。

4.4 合理静脉用药 静脉给药,严格无菌技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用药前后均用0.9%NS冲洗静脉,严禁患肢输液,避免同一部位、同一静脉长期穿剌,尽量减少下肢静脉输液,保护了血管内膜。

4.5 密切观察病情 责任护士耐心倾听产妇主诉,密切观察下肢的血液循环、皮肤色泽、温度,穿剌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等,减少了DVT的发生。

5 讨论

近几年,随着剖宫产比率的增加,DVT也有明显增加趋势,静脉血栓形成有三大因素,即血流缓慢、内皮损伤及血液的高凝状态。我们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产妇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使DVT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

[1]陆以佳,外科护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3.

[2]宋学香等,肺栓塞患者抢救与护理体会 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48-49.

猜你喜欢
高凝卧床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