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发展中医药事业

2011-08-15 00:44李重阳李攀峰李永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吴鞠通重阳伤寒论

李重阳 李攀峰 李永丽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发展中医药事业

李重阳 李攀峰 李永丽

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医;中医药改革

遵照党中央十七大会议精神科学发展,为适应人民健康需要,发展中医事业,提高中医技能,提出以下个人观念,与同道磋商以供参考。

在历史上,中国中医科学在不断发展着,忆昔,原始石器时期,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用砭石刺破皮肤治病,发现了经络学说,后来用针灸治病。春秋时代,秦越人扁鹊用针灸治愈了虢太子昏厥的疾病。四次观察齐桓公病入膏盲之疾。《黄帝内经》叙病的原因,病理和预防。后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六经三阴三阳辨证施治。唐朝孙思邈论述《千金要方》论妇女、小儿之疾。明朝李时珍走遍全国,收集民间中草药,编写了《本草纲目》。金元时期,张子和、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四大家,形成诸派,各叙所说,引起医学界百家争鸣。时至明清时期,王清任亲自解剖观察尸体,纠正了以前医书上记载五脏六腑的位置和重量及血管分布的情况,应从活血化瘀的学说治病,编写了《医林改错》。

薛生白著《湿热论》,吴又可发现了传染性疾病,并编写了《温疫论》。吴鞠通《温病条辨》,叶天士《温热论》,王孟英《温热经纬》等温病学术学说,填补伤寒论发烧病不足之处。

到了民国时期,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发展了中医,并参照西医,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开端。时至现在,党中央重视中医工作,整理、发展.挖掘中国中医学遗产,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中医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了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中医工作事业在飞跃发展,但目前阻碍发展中医事业的障碍有以下几点:①思想保守,顽固不化,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停止发展。②不传秘方验方,传儿不传女,不向外人传授中医技术的弊病及传一人不传第二人的祖训。③基层医院不重视中医人才,用西医不用中医。④中医人员工资低,待遇低。⑤中医难学难记,有些需要死记硬背。⑥中医书籍名目庞杂,各家学说纷纷,难以统一认识。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阻碍了中医科学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医事业,遵守古训,创新发展,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批判与继承并举。

如中期对发热病的认识不统一,张仲景《伤寒论》六经传变,有足太阳膀胱经传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由下向上传。吴鞠通《三焦论治》,由上焦传至中焦,下焦由上朝下传。这两种都是直着说。而叶天士《温热论》是卫气营血,由外向内横着说。王孟英《温热经纬》纵横说,各家论注不一,给初学者无所适从,辨证模糊,认识不统一。

为此,我想把他们的观点归纳起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编写一套发热病的中医疗法。按风,寒,燥,火,温,暑等六淫之气,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施治方法。具体用补泻,温凉,理气,豁痰,祛瘀,通经活络,养阴增液,润燥去湿等等方法分型论治。这样一来,名目清楚,易学易懂,给初学中医者奠定良好基础,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学说,用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医事业,为中医事业作出贡献。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5.081

1672-2779(2011)-05-0111-01

(本文校对:方文贤

2011-02-21)

河南省息县李重阳中医诊所(息县464300)

猜你喜欢
吴鞠通重阳伤寒论
话说重阳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写在重阳(外三首)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从吴鞠通药食同源应用规律看淮扬菜的中医药养生价值
爱在重阳
重阳话“高”
试考“医者,易也”之首倡者兼论其意义
钩吻
《伤寒论》和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