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11-08-15 00:44黑龙江袁敏
职业技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材政治

黑龙江 袁敏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黑龙江 袁敏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一是找准教育教学的切入点,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二是注意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在教学中注重内容的递进性,善于把复杂问题讲简单;三是增强教育教学的生动性,注重教育教学的情感性、形象性和智慧之美;四是把握教育教学的时代性,找寻新的教育载体,灵活运用精彩课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系统性;生动性;时代性

一、找准教育教学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其教材内容体系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创新性研究的体现和结晶,有着无法替代的学术地位。教材体系是形成教学体系的重要依据,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教材是一个学科的知识系统,具有严谨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是一致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关键是教师必须吃透吃准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认真消化教材内容,把握重点与难点,将教材体系作为形成教学体系的基本依据。决不能抛开教材内容,完全根据自己的思路和自己的专业特长、学术兴趣,另搞一个所谓的教学内容体系。依据教材体系,并不是不要教学体系,教学体系是在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对教材的超越和发展,教学内容体系一定要体现地方特色、学校特点、教师个性、学生特点。只要是贯穿了教材内容设计的基本精神,覆盖了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个性,逐步形成有特点的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多种教学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归根结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是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关键,高质量的实施新课程方案主要在教师,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是教材的开发,是一个能动运用的过程——将教材内容主体化、情景化、信息化。教师在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主要是找准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为此必须了解大学生的道德、思想、心理状况,做到三个贴近。

贴近学生。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自亮思想难题、自主解决问题,调动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潜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如果与实际脱离,忽视受教育者的合理需要,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会流于形式。教师如果忽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精神说服,忽视定量分析,忽视教育效果的长期性;仅仅重视政策的压力,理论的灌输,定性的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会有吸引力的,也不会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贴近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热点,抓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契机进行授课,增强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理论课教师要有学术信心,要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坚定信服,这样才能真正说服、打动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才能真正进大学生的头脑。社会上有阴暗面,有假恶丑,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全面看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讲“大道理”,也要讲“小道理”,用“小道理”去反衬“大道理”,用“大道理”提升“小道理”,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身边琐事的感受和体验,逐渐懂得了、明白了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什么叫“使命”,什么叫“责任”,使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大人”,使大学生“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贴近实际。了解大学生,真正知道大学生的所想所思。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说服,必须了解他们,了解是教育的起点和前提。没有了解的爱,只能是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教育,只能是主观主义的教育。今天的大学生关心祖国,但爱国热情过于空泛;支持改革,但过于急躁和偏激;立志成才,但有些心情浮躁;民主意识增强,但民主素质并不高。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说服,加强人文关怀,真正把大学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位置,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注意教育教学的系统性

第一,注重内容的递进性。在内容的讲述上,把握好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衔接以及每门课程本身内容的递进。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面对的困扰,引导大学生从认识人生开始,反思偶像心态,启发学生肯定自我和发掘自己的潜能,学会接纳自己和别人,建立自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时,切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比如,有的教师言必称“剖析深层次问题”,喜欢用高深的概念来总结问题,但具体怎么剖析,怎么解决,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有的教师喜欢离开学生的思想实际搞大而全、深而涩的课题,说起来“顶层”、“前沿”等新名词一大堆,结果因为缺乏针对性、脱离实际,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现象,看似是在抓科研,是在分析研究问题,实际上不但起不到推动教学的作用,反而有损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威信。分析研究问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进行精细入微的分析、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事物有深刻的洞察,但深刻不是复杂。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固有规律,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而不能打乱次序、混淆是非,把本来明明白白的事搞得云山雾罩、颠三倒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也从来不搞玄而又玄、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理论就是一个范例。在解释“一国两制”时说得明明白白,“一国意味着不是两个国家,两制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而有些表面上复杂深奥的所谓理论,把本来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东西搞得晦涩难懂,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往往使问题变得更复杂。

第三,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必须自问: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与别的问题合并?能不能用简明的事例代替它?在讲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利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方法,让没有专业背景的学生也能听懂。作为“授业解惑者”的教师,只有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才能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就是能力。教师是要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问题的,但有的教师却一直在制造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很有限。教师要把深邃的理论用学生听得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用平实质朴的话语讲清楚。作为教师,不是把1分钟能够讲明白的事情,花上1个小时来讲,这样就太失败了。任何疑难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真正能切合该问题的实际,而非自说自话、迷惑于问题本身的盲目探讨。所以,教师在讲述思想政治理论的时候,一定要知道问题真正的重点何在,大学生的需要是什么。有些问题属于公理性问题,问题背后难以导出更深刻的东西,这类问题不管多复杂,都应简单化处理。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则能体现出教师的真正水平。教学不是深入浅出,而是浅入深出。教师只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才能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才能使大学生学习得更容易、更简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和进程,大大提高教学实效。简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学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仅是提高能力素质、增强竞争本领的迫切需要,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内在要求。

三、增强教育教学的生动性

第一,注重教育教学的情感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育人”的活动,当然不能只看到人的理性,而忽视人的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情感源于爱,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爱,源于对学生的爱,爱是教育最有力的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强烈,学生就会自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因此,教师的职业,并不仅仅依靠丰富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依靠这种或那种的教学方法,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有没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爱心。教育的本质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是心灵之间的高度默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回归到心灵深处,让学生感受到你在乎他,关心他,真正理解他。

第二,增强教育教学的形象性。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化教育,最易于给学生的头脑打下深刻的烙印,因而在一切教育形式中也往往最受学生的欢迎。运用形象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办法设置多样的真实的情境,学生就会感到,不单是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囚禁了,不是在被灌输。例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设计学生参与的情境。在讲“人际交往”时,教师请出一位学生,让同学们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规则是必须讲优点,态度要真诚。引导学生怎样用心去发现他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而被赞扬的学生则体验到被他人赞美时的感受。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赞美他人的快乐。引起学生对“人际交往”内容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学生的热情很高。然后引导出什么是交往,交往的原则与技巧。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有关知识,也提高了综合素质。

第三,充分发挥智慧之美。发挥智慧之美不仅要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锻炼学生的洞察力。同时还要彰显教师智慧,教学反思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更要培养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思想、感情、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综合体现,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升华。教师要突破常规做法,学会巧妙处理问题。要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育机智必须讲究灵活性和巧妙性,但灵活性和巧妙性又绝不可有悖于科学性。

四、把握教育教学的时代性

第一,找寻新的载体。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具有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多元性的特点。互动性是新媒体独特的魅力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大学生互动,即通过微博、博客、播客、人人网等及时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吸引大学生参与讨论,与大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对热点问题进行更全面的解释。博客、微博、播客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载体,教师借助新载体既可以阐述自己的理论研究、对公共问题的关注以及自己的生活感悟;还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有关学术动态;更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不断激活思想。

第二,运用精彩课件。传播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决定了理论大众化的深度和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形式要推陈出新,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不断完善,运用通俗易懂、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达理论观点,阐释思想问题,使学生通过一个个鲜活人物的事迹以及一个个具体例证来理解有关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胡锦涛.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N].北京:光明日报,2007-5-4.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注】本文为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难点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B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编自《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9期)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材政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教材精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