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碳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低效教学现象扫视与策略探析

2011-08-15 00:45夏勇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8期
关键词:目标情境信息技术

夏勇

(绍兴市越城区文教局教研室,浙江绍兴 312000)

让“低碳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低效教学现象扫视与策略探析

夏勇

(绍兴市越城区文教局教研室,浙江绍兴 312000)

随着低碳时代的扑面而至,“低碳”理念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低碳课堂”更是成为时髦的名词,所谓“低碳课堂”,简而言之即“以生为本,低耗高效”的课堂。然而,调研显示,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耗时多、形式化、低效化的尴尬现象依旧存在,这与“低碳课堂”差距颇大,作者由此进行了深层思考。

低碳课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一、现状扫描——低效课堂面面观

走进信息技术课堂,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得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耗时多、形式化、低效化的尴尬现象依旧存在。这里,仅选择几个典型的侧面予以阐述。

1.“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

案例回放:《装扮桌面》的教学目标

在2011年区教学视导活动中,执教研究课的教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描述为学会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现象分析:仔细分析这个教学目标,发现该目标只是教学内容的堆积,而不是真正的目标,教师只是以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代替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自己对课堂教学目标还把握不清,因此,课堂教学也就不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2.“喧宾夺主”的情境导入

案例回放:《接龙游戏》的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它的名字就叫做《蚂蚁王国历险记》(板书)。我先化妆一下。(穿上披风,带上帽子,贴上八角胡须)

生:(哄笑……)

师:嗯,现在我就是魔法师了。我看到你们居然都敢笑我,我把你们都变成小蚂蚁。安托斯,安托斯,安托斯……

生:(没有反应)

现象分析:这是2010年浙江省优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中一堂课的情境再现,应该说教师是花了心思认真思考的,他的意图是通过其抢眼的道具和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设计意图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一味追求情境创设的“花架子”,情境中角色定位紊乱,使学生无所适从,非但没有促进课堂后续活动的开展、课堂效率的提高,反而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流于形式”的教学方法

案例回放:《标志知识知多少》教学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标志的基本知识后,要求学生分组在W ord中共同完成一份宣传稿。

出示要求:①上网选择2~3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交通标志进行制作和介绍;②对宣传稿进行美化。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后,部分学生凑到了一起,一个学生在制作,另几个学生在一旁看着,无所事事,只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浏览,甚至有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偏离了学习目标,将网络用于游戏、娱乐等等。

现象分析:本课中教师只注重合作的形式,缺乏对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教师提出任务后,让学生分组去讨论或制作作品,教师只是在一旁观看。由于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小组中只有学优生完成任务,其他组员则没有参与其中,甚至做些与课堂活动不相关的事情,把“合作、探究”课上成了“放羊”课。其实,课堂中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一定要讲求实效性,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法指导。

4.“整齐划一”的教学任务

案例回放:《介绍端午节》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制作要求:①根据确定的主题自己设计版面;②用W ord编排一份主题明确、图文并茂的“端午节介绍”电子小报。

教师:比一比哪位同学制作的端午节介绍电子小报最具特色。

教师提出任务,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学生早已完成任务,或是炫耀自己的作品,或是漫不经心地等着;一部分学生还在制作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满头雾水、无从下手。

现象分析:这是越城区“情满课堂”教学比武中的一个镜头,课堂中该教师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信息技能上存在的个体差异,只布置了一个笼统的任务,而学生完成同一练习内容所需的时间又各不相同,于是,出现上述案例中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差异性设计学习任务与要求,从而使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含糊不清”、“ 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整齐划一”,反映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一些侧面。笔者认为“低效高耗”背后所折射的是教师对 “高效课堂”理念的迷惑不解,也是对“生本课堂”真义的背弃。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低碳课堂”呢?其实,我们只需要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在一堂课中的落实与达成情况即可。

二、策略探析——直面生本,打造“低碳”课堂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我们要打造的“低碳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合理情境,科学运用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以下策略。

1.明晰教学目标,让课堂效益最大化

有效的教学在于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将制定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之具备可操作性,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学习目标看得到、摸得着,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教师必须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明确的认识。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材的要求。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案例:《装扮桌面》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掌握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方法,了解屏幕保护程序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桌面背景图片调整、屏幕保护程序设定的学习体验,掌握设置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设置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展示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培养正确的辨别能力。

2.创设合理情境,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合理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有效,但情境创设却不是万能的,唯有真正把握好情境创设的度,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首先,我们应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创设合理的、科学的、多样化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美的享受,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其次,每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包含多个知识点,因此,学习情境并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出多个教学情境,但所有情境应该围绕一个主题综合创设,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情境的优势,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案例:《宣传海报》的教学情境创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乌鸦喝水的故事,小乌鸦能找到水喝吗?谁能告诉我它是怎么喝上水的呢?

……

师:为什么小乌鸦找不到水喝呢?下面我们一起到小乌鸦的家园去看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

学生浏览教学网站中小乌鸦的家园栏目,并互相讨论看到的情形。

2010年在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上,朱洪飞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并贯穿始终。从“乌鸦”没水喝、“乌鸦”为什么没水喝、怎样才能让 “乌鸦”有水喝,到最后“乌鸦”终于喝上水了等几个明线环节,自然地引入我国西南地区旱灾的情况,并揭示本课的主题“宣传海报”的制作,从而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主探究,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合理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低碳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减排”(减少教师的“排放量”)。就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而言,就需要我们教师恰到好处地发挥好“引”与“导”的作用,做到精讲巧练,以便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讲、引导,让学生会学

精讲、引导就是要求教师精准、精要讲解,多启发引导。对于基础较差、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学习过程指导和个别辅导,在这部分学生对任务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不同形式的演示方法给予学生帮助,从而达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对于基础较好、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动脑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只需确定探究方向,让学生根据这一方向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在实践中,为达到精讲的目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资源,如相关知识的补充,或相关的操作说明或操作视频录像或有利于拓展学生创作思路的优秀作品等,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相关的知识、操作方法与技巧。

案例:《装扮桌面》“在线学习系统”

教材中对桌面、屏保的介绍比较简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但对部分学有余力、渴望了解更为详细知识的学生来说就有所欠缺了,因此,笔者将比较复杂的操作和部分拓展的知识以网页、学件的方式发布在Blog上,以“在线学习系统”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笔者在“在线学习系统”中提供了延伸阅读与自主学习提示,补充了直接在应用程序中更改桌面背景的方法和居中、平铺、拉伸的选择等拓展知识。

(2)精选、细化,让学生乐学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时机为例,笔者认为:一是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对于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说,靠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完成有很大困难,只有把任务细化,交由小组内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且大家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这时,我们才有必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案例:《标志知识知多少》教学片段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W ord来制作一份交通标志的宣传稿。

课件出示要求:①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组你们认为最重要的交通标志进行制作和介绍;②小组内每个成员要有明确的任务,并填写小组分工表;③对宣传稿进行美化;(可以配以艺术字标题,设置字体、字号等)④组织语言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宣传稿。

温馨提示:有不懂的地方可边做边看大屏幕上的步骤提示。

教师巡视指导,找代表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4.提供层次化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练习是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是当堂教学效果的反馈。然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往往较大,因此,需要我们设立多级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依据学生的差异,为学生设计丰富、灵活、有层次性的“自选”式任务,这样不但能拓展作业的内涵,让作业更富灵活性,而且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任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案例:《介绍端午节》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任务要求:

①基础任务:使用范例《端午》中的素材,模仿范例制作完成作品;②提高任务:参考范例,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节日由来、节日习俗、节日食俗、端午节诗选中的1~2项制作并完成自己的电子小报;③综合任务:以介绍端午节为主题,准确搜集资料,并制作一份端午节介绍的电子小报。要求能正确利用段落、标题、字体、行距、图片等编排出合理美观的电子小报。

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将任务划分为基础任务、提高任务、综合任务等不同层次:基础性任务,主要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这应该是全体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提高性任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供略有难度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初步的自主探求去尝试;综合性任务,主要面向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教师一般只需提供主题范围,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收集素材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立足于每一节常态课的有效与高效,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处理教材,营造良好的师生共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来解决问题,并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与高效性,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成为真正的“低碳课堂”。

[1]张丰,魏雄鹰.走进信息技术课堂,我们该关注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5).

[2]杨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分析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3]李珊君.信息技术课堂低效教学现象探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4).

[4]董福生.未成曲调先有情——谈计算机课堂的导入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2).

G623.58

A

1673-8454(2011)18-0058-04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目标情境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感悟三角形的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