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实践探索

2011-08-15 00:44
镇江高专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辅导

刘 燕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处,江苏 镇江 212003)

0 引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势不复存在,从踏进大学校园起,环境适应、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等方面的压力就纷至沓来,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释放,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甚至会引发校园危机事件。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缓解压力、疏导情绪、解决心理不适,但是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就成为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一种重要补充,为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是同伴之间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和助人技巧所进行的同龄人之间的心理互助、激励、支持、指导、训练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潜能。朋辈心理辅导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这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又被称为“准心理辅导”或“非专业心理辅导”[1]。

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同辈、朋友之间发生的,他们具有相同的年龄、生存环境,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所关注的问题和热爱的事物也常常一致,更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重在预防和发现,朋辈之间安全、信任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鉴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能力的限制,朋辈心理辅导的重点应放在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上,及时发现同学中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心理干预,避免伤人、自杀等危险行为的出现。朋辈心理辅导突出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双方的心理成长,辅导者帮助被辅导者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被辅导者在朋辈互动过程中体验到温暖、关爱和接纳,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目的[2]。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心理健康和咨询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所以高校要真正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必须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科学的培训,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系统地掌握心理学、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重要作用的前提。

2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

朋辈心理辅导与同学之间的帮助是不同的,它要求朋辈心理辅导员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学校应选拔一批心理专业技能较好、思想政治素质较强、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乐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担当朋辈心理辅导员,他们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热心为同学服务,有较强的责任心。

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从全体同学中招募,也可以直接从班级心理委员、院系心理联络员、大学生心理协会的同学中招募,要吸收真正对朋辈心理辅导感兴趣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保证朋辈辅导员工作的高度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首先要将招募来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精神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心理问卷的测试,填写中心自行设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问卷。其次,要对通过量表筛选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主要通过谈话的形式,了解报名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是否有过助人经历,考察是否有爱心、是否热衷帮助他人等较直观的问题。面试以后确定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人选,并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3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

3.1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目标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目的是以心理学知识为指导、以学生的成长为前提、以心理辅导技术为手段、以助人自助为理念,形成珍爱自己、珍爱他人的和谐宽松的校园氛围,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3]。具体目标如下:

3.1.1 心理知识拓展目标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操作技巧的训练,促使朋辈心理辅导员掌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知识与一般技能,具有发现和鉴别同学中存在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困扰的能力,了解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具备危机干预的初级能力和水平。

3.1.2 学生自身成长目标

通过培训使朋辈心理辅导员能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澄清自我价值观,自我认知与自我觉察能力得到提升,感受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能力得到发展,能够关注自己个性的完善与发展,能够主动地塑造积极的人格,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乐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3.1.3 自我角色定位目标

通过培训使朋辈心理辅导员能够理解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能理解与认同朋辈心理辅导员角色要求,能明确主要工作任务和个人能力的局限性,能及时观察自己所干预的结果,对力不从心或无法处理的问题能积极寻求帮助,及时向专业教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转介[4]。

3.2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内容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应分层次、有侧重,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内容应侧重于倾听、共情、对质等一般心理辅导技能,因为朋辈心理辅导员主要是给予求助同学安慰和支持,基本不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处理。培训具体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实践应用、操作技巧三个部分。

3.2.1 基础知识

针对朋辈心理辅导员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可以设计朋辈心理辅导基础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成长等培训内容。

1)选拔出来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对自己身份的内涵、任务还不明确,在培训中首先要讲授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原则、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使之了解朋辈心理辅导员必备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以及对心理咨询的基本态度等,认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实现从普通学生向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转变与升华,切实履行自己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职责。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学习应用打好理论基础,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初步的了解,对心理健康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相关理论有清晰的认识,为后期心理沟通技巧的学习及心理问题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训在重视朋辈心理辅导员发现心理问题、处理危机能力的同时,还应更加重视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与认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和意志品质的提升,是他们能胜任心理辅导员工作的基础。

3.2.2 朋辈心理辅导关系建立的技巧

心理辅导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进行,其成功的关键是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的建立,这就需要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受助同学有足够的爱和真诚,能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接纳受助同学,能成为他们的知音,同时也需要掌握基本的沟通技能和技巧,如倾听技巧、反应技巧、会谈技巧等。倾听是心理辅导员接收和理解来访者所传达信息的能力,倾听最重要的是共情性地听,站在来访者的立场去理解他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反应技术包括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其作用是使来访学生聚集自我叙述的内容及情感,同时也能传达助人者的专注与理解,是共情式交流的有机构成部分。会谈的技巧有很多,表达技术、具体化、即时性、面质等在心理辅导中都经常用到[5]。

3.2.3 朋辈心理辅导的实务操作

实务操作主要包括新生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网络成瘾等日常心理问题的朋辈心理辅导,通过培训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了解这些问题表现及产生原因,掌握这些问题解决的方式和应对的策略。此外,实务操作还包括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等,让朋辈心理辅导员学习有关心理防御机制的知识、学习如何制定积极的决策及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与预防,掌握正确识别危机和及时干预的方法,那些将要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表现出异常情绪状态、行为举止等,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系统的培训,能准确地识别这些征兆,并对这些同学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发生。

3.3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形式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因时因地灵活多样,包括引导阅读专业书籍、听专家讲座、进行案例分析、开会交流心得、观摩心理电影、模拟咨询等。

3.3.1 选修课程

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参加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朋辈心理辅导”等选修课的学习,由心理教师传授系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专业知识,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掌握正确的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使其在助人的过程中,熟练地运用心理辅导的相关技巧,为受助同学提供安慰、鼓励、劝导,提升受助学生的心理素质。

3.3.2 专题讲座

针对大学生经常出现的自卑、学习动力缺乏、情绪抑郁等心理困惑,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可以设计一些专题讲座,由心理咨询中心教师或聘请校外专家担任主讲人,开设“情绪管理”、“职业决策”、“增强自信心”、“压力应对”等专题的讲座,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不断学习和总结,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3.3.3 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模拟社会情景中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中,可以采取主题式团体心理辅导,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团体辅导中得到帮助并有所领悟,增强心理素质。

3.3.4 案例分析

朋辈心理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受助同学心理问题的性质、形成原因,确定将要采取的咨询策略,采用案例分析的培训形式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心理中心教师可以挑选平时心理咨询中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作为实际案例,激发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实战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受助同学内心世界的理解,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工作热情与积极性[6]。

3.5.5 岗前实习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提供实地参观、见习、电话接听等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时间可以在一个月左右,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让朋辈心理辅导员对自己工作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并判断自己是否能胜任此项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应及时申请退出。

4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要做到集中培训与个别督导相结合,将短期培训与长期追踪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培训体系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4.1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定期督导

与专业心理咨询员一样,朋辈心理辅导员也会有自身的烦恼与困惑,也会出现职业倦怠,也会面临一些心理危机,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可以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沙龙或茶吧,进行定期督导,对其在心理辅导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给予及时的、具体的、恰当的帮助与指导。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气氛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倾诉烦恼、感悟人生,发现并不断克服个性的缺陷,在人际互动中促进自我成长,达到自我完善。

4.2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定期评估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不是给朋辈心理辅导员施加压力,而是通过定期评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纠正,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快地成长。评估可以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进行,自评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实践后填写朋辈心理辅导员技能评定表,也可以通过咨询手记,评估个案的辅导效果,并作书面总结。他评是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通过咨询手记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给予评价,互评是朋辈心理辅导员之间对培训内容和咨询实践进行的相互评价。通过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定期评估,可以促进其专业技能的提升。

实践证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量大,如何保证培训效果,如何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有效地指导与督导,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深化。

[1]叶剑辉,邓胜柱.朋辈心理辅导在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效性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9-141.

[2]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10.

[3]李晓波,谢钢.心理委员培训[M].北京:化学出版社,2010.

[4]梁利苹.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0-32.

[5]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6]钱淑红,王冰.高校朋辈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J].中国人才,2010(11):269-270.

猜你喜欢
朋辈心理咨询辅导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