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综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48例临床分析

2011-08-15 00:42陈从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去甲凝血酶激酶

陈从文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1]。作者采用胃镜下综合疗法对4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男52例,女38例。24~69岁,平均48.5岁。其中胃溃疡5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复合溃疡8例,均在出血后的24~48 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种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每12 h一次,连用5 d,同时每次口服以30 ml冰盐水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2 mg,每4~6 h 1次,直至胃管引流液澄清。观察组在胃镜直视下采用局部8%去甲肾上腺素冲洗,或者黏膜注射针注射立芷雪溶液,一般在溃疡出血病灶周围1~3 mm分4点局部注射,每点注射0.5 kU立芷雪。对于出血量较大者,直接使用金属钛夹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操作完成后观察数分钟,如果无出血即可结束操作,如果还有活动性出血,可反复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冲洗,黏膜注射,金属钛夹钳夹,直到止血为止。对于所有胃镜下止血成功的患者仍进行抑酸、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

1.3 疗效判定 止血指标为胃管引流液澄清、无血性液体,同时生命体征、血红蛋白稳定。显效:24 h时内止血。有效:72 h内止血。无效:72 h后仍未止血。再出血指标为止血显著或有效后.再次出现呕血、胃管引流液血性、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20 g/24 h),或胃镜检查再次发现溃疡活动性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止血总有效率93.8%,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6.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止血总有效率76.2%.再出血10例,再出血率23.8%。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以往多采用药物止血,疗效常不理想。近年来,急诊内镜止血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内镜下止血方法有局部注射或喷洒止血药物以及使用金属钛夹等。金属钛夹止血是一种内镜下机械止血法,它是利用夹子闭合时产生的机械力,将出血血管与周围组织一并压紧,阻断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立芷雪是由巴西矛头蝮蛇的蛇毒中分离提纯出来的,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其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出血部位(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其中包括血小板因子3(PF3),能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进在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其类凝血激酶样作用是由于释放的PF3引起,就像血液中的凝血激酶依靠PF3激活那样,凝血激酶被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因而促进凝血过程[2]。作者对观察组患者在胃镜下采取局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冲洗,注射立芷雪以及金属钛夹等治疗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93.8%,再出血率6.3%。采用常规药物疗法的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76.2%,再出血率23.8%。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作者认为在胃镜下采取局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冲洗,注射立芷雪和金属钛夹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81.

[2]屈天生.朱金照,翁忠,等.注射用兰索拉唑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5368-5369.

猜你喜欢
去甲凝血酶激酶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黏着斑激酶和踝蛋白在黏着斑合成代谢中的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血压稳定性及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