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研究

2011-08-15 00:42麻长虹许英妮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包膜门静脉脂质

麻长虹 许英妮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消化系统中仅次于胃癌、食道癌,居于第三位。初期症状不明显,缺乏敏感和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临床上发现多为晚期,能根治手术者仅为10~45%,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全球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最多,据报道144例<5 mm的小肝癌切除率可高达91.7%,5年生存率为67%,10年生存率为53.4%。≤2 cm者,5年生存率为84.6%[1],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根据原发性肝癌的MRI特征,回顾分析56例原发性肝癌,男46例,女10例,年龄35~62岁,平均为49岁,Gd-DTPA增强50例,扫描顺序为自旋回波(SE)FLASH,扫描层厚为8 mm。

1.2 检查方法 均使用GE Signa 3.0T超高强度核磁共振成像仪和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肝脏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横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平扫横轴位,三维动态增强T1WI及脂肪抑制轴位及冠状位,T1WI延长扫描,T1WI采用FSPGR 系列,TR 155 ~180 ms,TE 2/ms,T2WI采用 FRFSE-X1序列,TR6000 ~7059 ms,TE85.1 ms,层厚 8 mm,层间距 2 mm,FOV 28 cm×28.5 cm ~38 cm ×34.2 cm,矩阵320×192~320×224,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M3 d/FSPGR序列,扫描参数 TR2.9 ms、TE0.8 ms,层厚 4.2 mm、层间距 2.1 mm、FOV38 cm×34.2 cm~38 cm×38 cm,矩阵250×224,对比剂为马根维显、欧乃影、莫迪司均可,采用MRI mecm双筒高压注射器推注,药量马根维显20 ml(欧乃影20 ml,莫迪司15 ml),注射速率为2.5 ml/s,注药15s开始动态扫描,3~4次连续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注入造影剂2~3分行脂肪抑制轴位及冠状位T1WI扫描,获得延迟图像。对上述病例检查中的原理和图像处理上可以看出如下特征:在T1加权图像上原发性肝癌可呈低信号、高信号和等信号。肝癌组织的含水量和脂质含量均比正常肝组织高,水具有长T1和T2弛豫时间,脂质则具有短T1和较长T2弛豫时间。肝癌的T1弛豫时间可能有三种结果:①肿瘤水分增多,脂质没有或少量增多,就有较长的T1弛豫时间,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的约占2/3的病例。②肿瘤水分增加不多,但脂质明显增加,使T1弛豫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织,T1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约占1/3病例。③肿瘤水分增加,脂质增多,呈某种比例关系者,T1弛豫时间延长不大或与正常组织十分接近,在T1加权图像上脂质增多一段呈等信号,而水分增加的信号强度与所选择的程序有关。肿瘤部位比周围肝实质的T1、T2长,于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N(H)加权图像多数病例肿瘤部位与周围肝实质信号差别不大,或肿瘤部分表现为略高的信号。巨块和结节型肝癌MRI能很好地显示出肝癌的位置、大小和范围。有关文献报道小的RW在MRI的T1WI和T2WI上均不能发生。大多数大的RW在RWI和T2WI上呈等信号[2]。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的应用近年来得到巨大的发展,特别在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上国内外专家从多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3]。

2 结果

56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共67个病灶,在3.0T核磁共振设备上的常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DWI)的特点和ADC值的范围,结果肝癌在T2WI和DWI上表现稍高信号。多期动态扫描大多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相对减弱的强化方式,出现假包膜20个病灶,出现门静脉癌栓的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例,肝癌的ADC值在b2值选取800s/mm,2时范围为(1.28±0.23)×10~3 mm/S,T2WI及DWI可显示大多数肝癌的信号特点,多期动态强化更能显示出肝癌的血供特点及包膜和门静脉癌栓,ADC值在肝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讨论

核磁共振在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以后迅速发展,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 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核磁共振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对各种脏器的冠状面矢状面及斜位断层有多方位成像的特点、无创伤性、无辐射而成为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的诊断方法之一。应用特异性的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对肝癌与肝脏局限性增生结节等鉴别。在核磁共振时有不同的信号区分出恶性、良性、囊性、实性的病变,显示出肿瘤包膜的存在、脂肪变性、肝癌内出血坏死、肿瘤纤维的间隔形成、肿瘤周围水肿、肝细胞及门静脉和肝静脉受侵等现象,对肝内细胞癌(HCC)检查的最小直径可为1.5 cm,目前MRI正在临床广泛应用在扫描过程中,除了应用先进的注射设备外,可靠的穿刺方法、保证定量造影剂的顺利注入是增强是扫描的关键。但MRI的检查者有以下禁忌的:①带有心脏起搏器及神经刺激器者。②带有人工心脏瓣膜者。③带有动脉瘤夹者。④带有眼球内金属异物或内耳植入金属假肢者。⑤危重患者带有各种抢救设备者。

如果在低信号的结节中出现略高的小结节或原发低信号的RN结节在复查T2WI上表现了高信号,常提示RN恶变。癌结节在DWI中均表现高信号。DWI的影响特点和表现弥散系数(ADC)的测定可以作为HCC和RW及DN的鉴别点。早期小肝癌(SHCC)肝硬化再生结节MRI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等信号结节。36例合并肝细胞癌MRI表现T1WI等高或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或高信号,2例在T1WI或T2WI见假包膜,呈低信号,增强扫描34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脉期及延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27例见假包膜强化,因此肝硬化再生结节在MRI上能很好的与肝细胞癌鉴别。

[1]张翔,吴天,柳澄.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CT、MRI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3):315-317.

[2]杨正汉,周诚,陈敏.在肝脏发育不良结节癌变的CT、MRI评价.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5):315-317.

[3]Hussain SYed,Nghiem HV,et al,T2-weighted MRI imag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eirrhotic liver.Radiology,2004,230(3):637-644.

猜你喜欢
包膜门静脉脂质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