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CHOPE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2011-08-15 00:42叶欧江张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霍奇金环磷酰胺淋巴瘤

叶欧江 张军

为了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近几年,我们在CHOPE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改良CHOPE方案其中药物的种类,采用依托泊苷、地塞米松、长春瑞滨、异环磷酰胺、表柔比星等组成的改良CHOPE方案治疗非霍奇金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均为住院患者,男6例,女6例。年龄44~83岁,中位年龄62岁。初诊至应用本疗法前病程为3~5月(中位数4个月)。所有患者均经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非霍奇金淋巴瘤,按国际工作分类均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标准。用Ann Arbor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8例,Ⅳ期1例。12例中复发4例,难治2例。采用本方案已用过的化疗方案包括CHOP、B-CHOP、E-CHOP。化疗前所有患者心、肝及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正常。其中10例治疗前血浆乳酸脱氢酶升高,平均值为(190±30)U/L,皆大于正常值的1.2倍。

1.2 方法

1.2.1 治疗 改良 CHOPE方案:异环磷酰胺10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表阿霉素6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长春瑞滨,40 mg,静脉注射,第1天;地塞米松 15 mg,第 1~5天,静脉注射;依托泊苷,100 mg,第3~5天;每21 d为一周期。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后 0、4、8 h别静脉注射美司纳(Mesna)200 mg/m2,并同时水化、利尿及碱化尿液。21 d为1个治疗周期。全组患者接受2~8周期治疗,平均4个周期。

1.2.2 支持治疗 治疗过程中血小板≤20×109/L或有出血倾时,给予输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细胞≤0.5×109/L时应用粒细胞集刺激因子 (G-CSF)每天 5~10 μg/kg,直至白细胞≥2.0×109/L再持续应用3 d。体温>37.5℃时根据经验及药敏试验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化疗时常规给予盐酸格拉琼止吐。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的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按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中(1999年美国和欧洲淋巴瘤专家工作小组(IWG)制定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选择病例和判定疗效[1]:

治疗反应评价要求:①CT及超声为评价淋巴结病变的主要手段,不论治疗前病变的范围如何,治疗后均需进行肺部CT、腹部、盆腔及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②骨髓穿刺仅再治疗前阳性患者或有异常血象等临床指征时才需进行。③每1病例在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即第3疗程开始前1 d完成肿瘤指标的复查,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 CR+PR。④不良反应观察:按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毒性反应观察,分为 I~Ⅳ度。治疗开始后隔日检测血常规,每周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每疗程监测 CA-125、β2-MG,LDH 等。

2.2 结果

2.2.1 临床疗效 非霍奇金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经改良CHOPE方案化疗后,CR50%(6/12),达到 CR需1~4疗程,中数2周期;PR 33.3%(4/12),总有效率83.3%。SD 8.3%(1/12)。PD 8.3%(1/12)。复发性与难治性病例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5,P>0.05)。

2.2.2 血浆LDH水平变化 血浆LDH升高的1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LDH平均值为(105±17)U/L。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显著(P<0.05)。

2.2.3 不良反应 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00%,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占33.3%(4/12)。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75%(8/12),其中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占25%(3/12)。一般发生于化疗后7~14 d。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和脱发。心、肝、肾功能损害轻微。

3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是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大剂量化疗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如年龄、经济状况等),许多学者主张采用增加化疗药物的方法,再改变化疗药物的种类,以及使用耐药逆转剂等措施。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2000年报道应用E-CHOP方案(依托泊苷、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完全缓解率24%,总有效率74%,5年生存率达37%。III~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67.7%。与历史资料对比,无论是有效率还是缓解期都高于其他解救方案。考虑到本组患者曾使用过阿霉素、环磷酰胺,我们选用异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替换,与依托泊苷、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等组成新的改良CHOPE方案。我们的方案疗效令人满意,完全缓解率50%,总有效率83.3%,由于观察时间短,我们未对生存期进行研究。血液学毒性为本方案主要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00%,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占33.3%(4/12),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占25%(3/12)。一般发生于化疗后7~14 d。由于早期使用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抗生素,输注血小板等支持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多能耐受。我们的结果表明:部分对其他方案无效(如CHOP方案)的难治性和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改良CHOPE方案仍有效,并可达完全缓解。该方案毒副作用可耐受,应用安全。由于本组例数较少,其疗效有待积累更多的资料作进一步探讨。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科学出版社,1999:68.

猜你喜欢
霍奇金环磷酰胺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勘误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霍华德·霍奇金:用颜色打动世界的人走了
全反式虾青素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