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52例疗效观察

2011-08-15 00:42李赞峰汪晓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鼻道喉科鼻出血

李赞峰 汪晓凯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其中难治性鼻出血,出血点多位于鼻腔的深部,很难窥清,来势凶猛,出血量大,处理困难,不好控制,且易复发,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或失血性休克。该类年长患者还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传统的止血方式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有时危及生命。郑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在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52例,排除急性感染疾病、血液疾病,查血凝四项未见明显异常,其中男29例,女23例,病程最短2 d,最长7 d,出血量在50~300 ml,出血次数1~5次,左侧31例,右侧21例,均为单侧鼻腔出血。出血位于鼻中隔中部19例,占36.5%;下鼻道穹隆顶10例,占19.2%;嗅裂前段鼻顶7例,占13.5%;下鼻道外侧壁16例,30.8%。52例中鼻腔活动性出血者32例,处于出血间歇期20例。

1.2 检查及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1%地卡因溶液20 ml加0.1%肾上腺素2 ml制成麻醉用棉片,分别放置下鼻道、中鼻道、嗅裂、总鼻道,表面麻醉出血侧鼻腔。用0°、30°,必要时用70°鼻内镜,分别取出各鼻道棉片,依据棉片浸血情况初步判断出血部位;从鼻中隔中部开始边吸引边逐一检查鼻中隔中部,鼻顶,嗅裂、中鼻道、下鼻道,亦可从下鼻道开始逐一检查。必要时向鼻腔内侧移位下鼻甲或中鼻甲,充分暴露中下鼻道,在检查鼻道时一定要将内镜放入鼻道内看清鼻道的穹隆顶。在无活动性出血时,出血点表现为点状、红色突起;正在出血时表现为搏动性或喷射性出血。找到出血点后局部表面加强麻醉2~3次,采用COBCAPOR-II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仪电凝功能做出血点的电凝治疗3~4 s,致出血部位组织变白凝固,活动性出血停止或黏膜突起脱落。凝后术侧鼻腔点薄荷液体石蜡油,给予口服抗炎药物预防感染;有基础病变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后予以相应处理,如血压高者给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

1.3 结果 患者均能耐受等离子治疗,所有患者处理后出血立即停止,术后患者反应轻,恢复快,2 d后换药时治疗创面白色伪膜覆盖,一周后换药后黏膜色泽及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无活动性出血。住院患者一周出院。术后随访1~3个月,均未再出血。

2 讨论

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方法[1]有:烧灼法和冷冻止血法,该方法无法确定深部的出血点,且对动脉性出血无效;鼻腔填塞法,由于出血点不易确定,填塞压迫不到位,痛苦大,治疗时间长,黏膜损伤大,拔除填塞物后复发率高,且易出现中耳炎、鼻窦炎、继发性血压高等并发症;血管造影下动脉内栓塞术、血管结扎术,技术要求高,有一定风险,介入治疗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器械,并发症多,价格昂贵,且由于血管之间交通支多,再出血率高[2]。鼻内镜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为鼻出血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先进和准确的技术手段,其具有视角宽阔、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和创伤小的优点。鼻内镜可准确地了解鼻腔内部情况,明确鼻出血的部位及血管的性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对出血点做出微创处理。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也给鼻出血的治疗带来新的理念[3,4]等离子消融治疗鼻出血的基本原理是低温凝固,即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的能量,以较低的温度(40~70℃左右)来进行组织的凝固,从而减轻组织的损伤,并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缩短康复的周期。两者结合应用可使鼻出血的治疗达到微创、精确、迅速、安全、有效的目的[5]。本文52例患者均成功止血,表明鼻内镜结合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普遍推广。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4-187.

[2]林尚泽.严重鼻衄行颌内动脉栓塞术并发脑梗死死亡.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4):209-210.

[3]罗克强,杨大章,王娜亚,等.鼻内镜下动脉性鼻出血的综合治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5):295-297.

[4]杨大章,史冬雪,王忠植.内窥镜在治疗顽固性鼻衄中的应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31(1):54.

[5]周成勇,刘达根.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鼻塞疗效评价.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3):159-161.

猜你喜欢
鼻道喉科鼻出血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季节与鼻出血的关系及鼻出血住院的危险因素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更正: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
更正启示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
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