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心得

2011-08-15 00:42孙淑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低血压抗凝

孙淑清

支架置入术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已成为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10年8月。成功治疗了26例患者行,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88.5岁;单支病变13.8%,双支病变28.8%,三支病变68%,左冠血管前降支49.2%,右冠状动脉42%,回旋支13.3%,单片PTE 9例。17例显入支架。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介入治疗是一项创伤性治疗冠心病的方式,患者及家属多数不了解,无论社会状况与经济状况如何,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因此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多沟通,认真听取患者陈述。高龄患者往往思想陈旧,观念落后,要有针对性的给予耐心解答。②介绍本科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并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③请患者看手术的录像及宣传资料,并介绍同种患者治疗的效果,鼓励患者使其减轻焦虑、紧张等情绪,增强信心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2.2 术后护理术后严密心电监护,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严密观察有无心绞痛复发、静动脉伤口出血、足背动脉搏动。严格抗凝治疗。PTCA及支架植入术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注意合理抗凝治疗。护理中按医嘱应用阿斯匹林加波立维加肝察联合抗凝治疗。其中肝素应用是否合理最关键,根据PT结果,普通肝素:术后6 h若无伤口出血可予以6250,每12 h皮下注射,2~3 d低分肝素:术后6 h开始,下腹部0.3 mg或0.4 mg,每12 h皮下注射。持续3~5 d。术后指导,坚持按医嘱服阿斯匹林。波立维等抗凝剂1~3个月,每2周复查盯,调整剂量,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发生出血,因此注意吐泻物及皮肤有无出血倾向。术后急性、皿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植入支架后24 h内及2周内,此阶段患者情绪紧张是导致动脉痉挛的常见诱因[1]。持续剧烈的动脉痉挛可导致支架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因此,要注重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告诉患者术后住CCU安全可获保障。严密监护心绞痛及sTT变化。心绞痛复发,预示支架血栓形成或冠脉急性再关闭。须高度重视。要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出汗、心慌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或感不适,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及向医生汇报病情。必要时行容栓治疗,做好紧急PT-CA或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各项准备。③伤口出血的护理:术后4~6 h拔出动脉鞘,伤口采用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固定6~8 h。此方法的优点是:①按压充分。②绷带拉力紧,不松脱。③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尿量,观察有无伤口出血。对于高血压、极低心功能患者,经认真对照其基础血压及脉压,综合分析整体情况,准确判断早期低血压。术后30 min 3 h,恶心常为低血压或休克先兆,小便后也有休克发生。不明原因低血压,排除血容量不足外,如患者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要检查有无股膜后显肿(左、右下腹部疼痛)、穿刺部位内出血(肿胀变色,搏动消失)、冠状动脉破裂成穿孔(心冠堵塞症)。有出血并发症时,立即调整抗凝剂剂量并给予相应处理。本组有1例手术后6 h出现心包堵塞,考虑冠状动脉穿孔。立即行心包引流术,术后2周痊愈出院。⑤预防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可能发生的心理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严格抗凝治疗后,股动脉伤口止血难度很大,特别是高龄患者,血管脆性增加,肌肉无力,皮肤松弛,更易出血。拔管后须立即压迫止血,但若用力过度或双侧伤口同时按压,右冠脉病变,可致患者神经反射性心动过缓,使回心血量减少发生休克,本组1例拔除鞘管压迫止血时,突发心动过缓,患者恶心呕吐,心电监护显示心率30~40次/min、8/4 kPa,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lmg。静脉滴注多巴胺40~60 mg,同时减轻按压伤口力度,血压、心率迅速恢复正常。

3 讨论

我们及时改进护理方法:①紧张、伤口剧痛的患者,必须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时在伤口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0~100 mg。②两侧股动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③按压伤口的力量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准;

[1]姚摇旭,等.循证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便秘护理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97-1398.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低血压抗凝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