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35例的护理体会

2011-08-15 00:42唐昌容肖泽敏赵宗书陈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梗急性期

唐昌容 肖泽敏 赵宗书 陈金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的局部心肌坏死,为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常见疾病。本病病情复杂,变化急骤。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急性心梗患者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43~82岁;4例因合并其他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1例治愈出院。

2 治疗与护理

急性心梗治疗的总原则是:增强心肌供氧,减少心肌耗氧,缩小梗死面积,挽救频死的心肌,保护心脏功能,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根据治疗总则,在急性心梗的护理上必须抓好如下环节。

2.1 休息与活动本病急性期患者有猝死的危险,应立即进行连续心电监护,绝对卧床体息1周,禁止会客,限制谈话,避免情绪激动,保持病室安静。2周内一切生活均由护士协助,以使患者体力和精神获得充分休息;第2周可床上活动,第3周床边活动,第4周可进行室外活动。如有并发症者应酌情延长活动时间,避免剧烈运动。

2.2 吸氧、止痛急性期患者予持续吸氧,流量以4~6 L/min为宜,症状减轻可将氧流量减少至3~4 L/min;胸骨后疼痛剧烈时按医嘱予杜冷丁50~100 mg肌注或吗啡10 mg加生理盐水10 ml分2次隔2 h静脉注射,以防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率失常。

2.3 病情观察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实行计划护理。每30~60 min巡视1次。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脉搏、心率、血液、呼吸及体温变化,并作详细记录。本组患例中有1例在入院的第2日出现烦躁、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紫绀,予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后转危为安。

2.4 心电监护的护理发病后3~5 d应严格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心律失常。如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多源室性期前收缩,Ron T现象,Ⅰ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建立两管静脉通道,控制输液滴速,随时准备急救仪器及药物,配合医生及时抢救。

2.5 溶栓与抗凝溶栓疗法是增加心肌供氧、缩小梗死面积的最有效措施。急性心梗患者在出现症状的12~24 h内,如无出血倾向者应积极给予溶栓治疗,使冠状动脉再通。常用药物为蝮蛇抗栓酶,一般用0.25U加生理盐水40 ml静脉注射后,再用该药1U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30滴/min,1次/d,连用3 d。该药具有抗凝、溶栓、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2.6 饮食护理患者因心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加上绝对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故宜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汁或半流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进食速度宜慢,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7 保持大便通畅发病后患者常因不习惯卧床大便及进食量减少而发生便秘,必须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应说服患者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急性期予润肠通或果导片口服,必要时予开塞露注肛或低压清洁灌肠,以助排便。

2.8 心理护理护士在实施抢救中应镇静,动作敏捷,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介绍本疾病知识,列举一些同类患者的康复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应做到态度和蔼,关心安慰患者,解除其思想顾虑以密切配合治疗及护理。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极易危及生命。我院通过科学管理,由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整体护理,从而对促进病者早日康复,防止发生并发症、防止感染、降低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心梗急性期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梗患者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