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金针菇周年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

2011-08-15 00:44訾惠君张志军周永斌刘连强刘锡洪
天津农林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棉籽壳杂菌金针菇

訾惠君 ,张志军 ,周永斌 ,刘连强 ,刘锡洪

(1.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天津 300384;2.天津绿洲庄园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300251)

金针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不仅可以增强智力、降低胆固醇、抑制血脂升高,而且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防御肿瘤,是著名的食药两用菌。白色品系金针菇由于菇体洁白、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倍受欢迎。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因其低温结实特性,在简单设施下无法周年生产。近些年,国内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功。2005年,天津绿洲庄园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白色金针菇周年工厂化高产技术措施,实现了日产高品质鲜菇6 t,现将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菌种选择

选用适合北方生产条件的抗逆性好、抗病害能力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菌种。投入生产前,必须对该菌种进行出菇实验,了解其生长特性,并通过为期一年,1万袋以上规模栽培试验,选定的白色金针菇菌种应为纯的双核菌丝,菌龄 30~40 d。

2 栽培袋制作

2.1 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玉米芯培养基配方:棉籽壳51%、玉米芯20%、麸皮25%、碳酸氢钙3%、糖1%。

棉籽壳培养基配方:棉籽皮88%、麸皮10%、糖1%、石膏1%。

木屑、棉籽壳培养基配方:木屑40%、棉籽壳44%、麸皮15%、糖1%。

2.2 拌料与装袋

按照当日的生产量和培养基配方称料,机械翻拌均匀,并逐步加水至培养料含水量61%~62%,使PH达5.8~6.2。栽培袋采用聚丙烯(PP)袋或聚乙烯(PF)袋,规格宽×长为 18 cm×36 cm或 17 cm×33 cm, 厚度为 0.04~0.06 mm的折角筒袋。

手工装袋,每袋装料高14.5~15 cm,中间打孔,料面压紧压平,以套环和棉花塞封口,每袋干料重400~450 g。拌好的培养料须在3~4 h内装完,以防变质。

3 灭菌冷却

将制作好的原料包及时进行灭菌。在规定的压力值(1.5 kg/cm2)和温度值(128℃)保持 2.5~3 h。灭菌后的培养袋送进无菌冷却室。

冷却室要清洁、卫生、无菌,有过滤通风设备及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灯限用2 000 h),利用清洁的风来冷却培养料,使之达到规定的温度。灭好菌的栽培袋冷却到20~23℃时进行接种。

4 接种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室内操作人员穿戴无菌工作服,在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等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1 瓶菌种(750 ml)接种 25 袋左右。菌种接在培养料孔的底部和栽培袋颈口部位。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有效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动作要迅速、准确、轻快、协调。然后栽培袋转入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

5 发菌管理

5.1 发菌室环境

使用前要提前进行消毒、灭菌。发菌期温度控制在 18~20℃,湿度为 65%~70%,在 5~6 d内保持密封无菌。

5.2 清除杂菌

栽培袋进入发菌室5~10 d内需检查杂菌情况,对于已产生杂菌孢子的菌袋应先用湿报纸包严,轻拿轻放,带到远离培养室1 000 m以外的安全地带烧毁或深埋(离地表30 cm以下)。根据气候情况适时进行通风换气。

6 出菇管理

6.1 降温催蕾

当菌丝长满料袋,达到生理成熟后,将温度降至14~16℃,使菌丝在低温刺激下尽快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诱导菇蕾形成。

6.2 适时抑蕾

当菌袋料面现蕾后、菌柄长至2~3 cm时,可形成针尖状成丛密集菇蕾。这时应拔除棉塞和套环,用小刀将栽培袋口上的塑料膜割除。出菇房温度控制在6~8℃,湿度在80%~90%。通过对流的干燥风横吹,使菇蕾失水萎蔫倒伏。

6.3 适时套袋

开袋后7 d左右,可明显看到从菇柄的基部重新长出密集的菇蕾,且长度一致。当新形成的菇蕾长高至4~5 cm时,将栽培袋套入另一只19.5 cm×40 cm×0.004 5 cm聚乙烯塑料袋内,目的是增加袋内C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6.4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子实体逐步进入快速生长期,应加强温、湿、氧、光等诸方面的综合管理。温度控制在6~8℃,空气相对湿度80%。为了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可适当提高袋内CO2浓度,一般每天通风 1~2 次,每次约 20~30 min。

7 采收

当菌柄长到 12~15 cm、菌盖直径 0.5~1.2 cm,内卷未开伞就应及时采收鲜销,脱水烘干和盐渍菇可适当推迟采收。

8 分级包装

金针菇采收后切去菇头,根据产品质量及市场需求进行等级分类,然后称重进行小包装,抽气密封。在3~5℃库房中预冷,供当天销售。如将金针菇装入聚乙烯加硅窗制成的保鲜袋中,库温0~2℃条件下,可贮藏 20 d。

[1]黄毅.食用菌栽培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7-180.

[2]何书锋,詹位梨.白色金针菇工厂化周年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3,(5):27-28.

[3]余应瑞,林兴生,林衍铨,李开本.不同培养基栽培白金针菇试验[J].食用菌,2004,(1):22-23.

[4]陈上海,李宗宝,林春煌,陈彦卿.出口金针菇工厂化再生法袋栽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3,(2):20-21.

[5]沈海霞,王安全.纯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8,(8):43-45.

[6]饶火火.袋栽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7,26(1):66-67.

猜你喜欢
棉籽壳杂菌金针菇
金针菇含甲醛?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交换生的计谋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不熟的金针菇会造成中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