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被XX”现象分析

2011-08-15 00:51崔艳艳
天中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模因及物动词音节

崔艳艳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模因论视角下的“被XX”现象分析

崔艳艳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因的传播要经过四个阶段:同化、保持、表达、传输。2009年,网络上出现了“被XX”现象。“被 XX”这一语言模因的发展同样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同时,“被 XX”结构因其简洁性与实用性而成为强势模因,大量被模仿和传播。

模因论;“被XX”;“被”字句

2009年,“被XX”成为网络的流行语,“被”字也在当年被各大媒体选为汉语“第一字”。例如“被就业”、“被增长”、“被高铁”等等。这两年,“被 XX”结构依然走红,可谓势头不减。可以说,“被XX”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透着无权无势的弱者的委屈和无奈,也表达了公众对于公民权责名实相符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被XX”结构与传统的“被”字句并不相同,从语义到结构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拟对二者进行比较,并且用模因论的相关理论对“被XX”现象进行分析。

一、“被XX”现象分析

(一) “被XX”的结构特点

汉语中,“被”字句是一种常见的受事做主语的句式。常见的格式是“受事+被+施事+动词”,如:小李被老师批评了。也可以省略施事,变为“受事+被+动词”,如:小李被批评了。然而,新兴的“被XX”结构和传统的“被”字句却并不相同。

1. “被XX”中“XX”词性的随意性大

对于“被”字句来说,“被”后都是动词,而且要求有处置性。所谓处置性,是指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的影响,要让受事产生某种变化。根据这个要求,有很多动词是不能进入“被”字句的谓语部分的,如:“是”、“有”、“像”、“姓”、“好像”、“标志着”、“意味着”等表示关系的动词;“感觉”、“觉得”、“认识”等表示心理、认知活动的动词;“能”、“会”、“可能”、“能够”、“得”等助动词,“来”、“下”、“进”、“出”等趋向动词;“盛产”、“发生”、“死”、“动荡”等不及物动词;“遇到”、“显得”、“在于”、“善于”等非动作性及物动词。也就是说只有动作性强的及物动词才有可能进入“被”字句的谓语部分。而且,即使是动作动词,单个动词也很难进入“被”字句的谓语部分,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

网络词语“被XX”结构中,“被”后面可以是动词,但是这些动词大多不是及物动词,不具备明显的处置性,动作性也不强。而且,“被”后面还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可以是形容词、名词、某些兼类词等等。

(1) 众多大学生惊呼自己“被就业”了。(网易,2009年7月24日)

在大学生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学校伪造公章,虚拟公司,帮学生签订了所谓的就业协议。

(2) 网友称,在“城市开心指数测试”中,自己“被开心”了。(网易,2009年7月24日)

被选为“开心城市”的市民表示,自己和身边的人生活得一点都不开心,所以叫“被开心”。

(3) 警惕“被小康”。(网易,2010年5月12日)

小康是一种生活标准和追求,国家为此规定了一些可以测试的数据,但是有关部门却有意伪造数据,以制造达到小康水平的假象,被称为“被小康”。

(4)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高铁成了服务富人的“专利品”,高铁成“贵铁”,而我们只能“被高速”了。(新华网,2009年12月23日)

据报道,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后,早前京广线上武汉至广州、武汉至深圳、武汉至长沙的所有点对点列车或将面临停运,这将逼着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昂贵的高铁,无怪乎网友直言自己“被高速”了。

就上述例子看,“被就业”中“就业”是动词,但是不及物动词,与此相同的还有“被增长”、“被捐款”、“被自杀”等;“被开心”中“开心”是形容词,与此相同的还有“被强大”等;“被小康”中“小康”为名词,与此相同的有“被全勤”等;“被高速”中的“高速”则是副词和区别词的兼类词,与此相同的有“被代表”等。由此可见,“被XX”结构中“被”后面的词语词性随意性比较大。

2. “被XX”中“XX”音节的固定性

“被”字句中谓语动词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的,而且经常是一种复杂形式,如“树叶被风吹跑了”、“衣服被雨淋湿了”“他的脸被打肿了”,这些例子中“被”后面的谓语动词都是双音节的,而且都是中补结构。“他被打了”、“门被锁了”中,“被”后面的谓语部分都是单音节的。“小王被淋得生病了”、“这孩子被他奶奶给惯坏了”、“她一推开门,发现一个人已被警察按倒在地”,这几个句子中,“被”后面都是比较复杂的结构。

而在网络新词“被 XX”中,“XX”一般都是双音节的。

(5) 支援玉树不能搞“被捐款”。(中国日报,2010年4月19日)

(6) 刘著“被自杀”,粉丝盲目悼念。(网易,2010年5月28日)

(7) 香港文汇报:中国“被强大”的启示。(中新网,2009年8月20日)

(8) 湖南株洲一名58岁的“被拆迁”户屋顶自焚抗议。(凤凰网,2011年4月24日)

“捐款”、“自杀”、“强大”、“拆迁”均为双音节词语。前例中的“就业”、“增长”、“小康”、“高速”等也都是双音节词语。在“被 XX”结构中,“XX”一般都是双音节词语,而不是如传统句式“被”字句那样有很丰富的音节形式。

(二) “被XX”的语义特点

“被 XX”结构的语义特点主要表现为其施事的不确定性。

在“被”字句中,施事一般就在“被”后面,有的即使省略掉了,也可以很明确地补充出来。如:“小王被雨淋得生病了。”其中的施事就是被后面的“雨”。“这孩子被他奶奶给惯坏了。”其中的施事就是“他奶奶”。“他被批评了。”其中的施事尽管没有显现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明确地补充出来,或者是老师,或者是父母等。

对于网络新词“被XX”来讲,如果“XX”为动词,施事一般是该句的主语。

(9) 宋慧乔屡成噱头 两年“被加盟”11部国产影视剧。(广州日报,2010年3月5日)

宋慧乔变成了中国影视圈的“头牌”噱头,几乎新戏开拍必有宋慧乔加盟的消息传出。而这些信息大多为虚假消息,故被网民称为“被加盟”。在这个例子中,“加盟”的施事就是该句的主语“宋慧乔”,与此相同的还有“被增长”、“被就业”等。

如果“XX”为动词之外的其他词性,那么我们一般不能很准确地说出这个句子显示的动作或者事情是由谁造成的,有时候可能是无法言表的,有时候又是无须说出的。如“被高速”、“被开心”、“被小康”、“被全勤”、“被幸福”等。

(三) “被XX”的语用特点

传统的“被”字句在语用上可以强调“不如意、不幸、不吉利”等语义,也可以是中性的,还可以是褒义的。例如:

(10) 她被批评了。(语义是不如意的。)

(11) 他被另一支球队看上了。(语义是中性的。)(11) 她被吸收入党了。(语义是褒义的。)

而“被 XX”则主要有“遭受、不如意、被迫”的语用色彩,主要反映了广大网民对被操纵的生活的无奈,也表达了公众对于公民权责实名相符的吁求。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速度越来越快,国人的见识越来越宽广,心态也越来越成熟和健康,在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能够用一种调侃的心态来面对。“被XX”虽然有“不如意、被迫”之意,但却显示出一种泰然若素的心态,也表现出青年一代在使用语言方面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而“被”字句表现更多的则是强调事情后果的重要性和被影响的程度。

二、模因论与“被XX”结构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一词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理查德·道金斯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它是基于“基因”一词仿造而来,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传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2003年,何自然首先在国内提出了语言模因理论,并加以传播。他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也寓于模因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语言模因论主要是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

从传统语法的“被”字句,到2009年初的“被就业”、“被自杀”,再到之后的“被捐款”、“被涨薪”、“被艾滋”、“被高速”、“被小康”、“被开心”、“被增长”等,我们可以试着通过“模因论”来解释“被”类网络新词语的传播和存在的必要性。

(一) “被XX”与模因传播的四个阶段

模因论认为,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即同化、保持、表达、传输。同化是指一个有效的模因应能“感化”受体,被受体注意、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个模因必须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记忆;表达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模因中出来,进入到表达的程序中;传输则指的是一个有效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可以说,“被XX”既是一种语言模因,又是流行语,在它流行开来之前,我们较为熟知的就是汉语语法中的被字句。“被”字句通过“被+V”来表现一种被动承受的概念。从“被就业”、“被自杀”开始,“被XX”结构开始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并且深刻记忆,从而以一种全新形式开始传播。之后,人们开始在“被”后添加各种词语来表达一种被动性。这种做法立即在网络上得到传播,由于这种语言模因创意性强,而且符合人们求新求异和渴求公正的心理需求,便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随即得到大量复制,“被开心、被小康、被加盟”等便喷涌而出。而且,被后面不仅可以增添各种动词,还可以带上名词、形容词等。由此可见,“被XX”模因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形式也得到了泛化,从最初的“被+V”到“被+N”、“被+A”等格式框架,这反映出“被ХХ”结构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接受和认可,同时“被XX”结构也越来越多地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交际需求。

(二) “被XX”与强势模因

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语言模因在人们的交流中进行复制、传播,由此得以生存。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一些有较强生命力的模因得到了广泛流行,何自然称其为“强势模因”,它指的是在自我复制竞争中获胜的模因。而不适应新的语言环境,不能广泛流传的模因则被称为“弱势模因”。“被 XX”结构正是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强势模因。“被XX”结构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模因,是因为它具备了一些特征:一是简洁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促使语言朝着简洁、明了、方便交流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语言交际中存在一个“经济原则”,用最少的词来表达最丰富复杂的含义,而不至于使人难以理解。比如“被高速”,原意是:“我们不希望达到那么高的速度,但是,没有合适的可以选择,只好乘坐高速铁路,于是我们的速度显得很快,但是这并非我们的真实意愿。”这几句话只用一个“被高速”就说清了。可见“被 XX”结构确实具有很强的简洁性。二是实用性。有用的语言才能被大家广泛复制和传播。语言的表达总是寄寓着表达者个人的态度和情感。比如“被高速”和“被就业”,不符合汉语的语法和语义规则,显得很荒谬,但是这却说明了一种不合理的同样荒谬的社会现象,是民意向公权发出的一种警示,体现了中国网民的民主意识和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感慨,有一定的社会语用价值,能反映公众的心声,所以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1]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 刘红妮.“被 XX”新词的多角度考察[J].汉字文化,2010(3).

[4] 刘杰,邵敬敏.析一种新兴的主观强加性贬义格式——“被XX”[J].语言与翻译,2010(1).

H031

A

1006-5261(2011)06-0072-03

2011-08-07

崔艳艳(1978―),女,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小兵〕

猜你喜欢
模因及物动词音节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拼拼 读读 写写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