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特色研究

2011-08-15 00:51杨浩
天中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特色思想学校

杨浩

(郑州大学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教育家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特色研究

杨浩

(郑州大学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在60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王广亚先生主张教育要“有根、有路、有法”,倡导“勤俭朴实,自力更生”,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研究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的特色对于创新民办教育体制,增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特色一流民办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广亚;特色;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民办教育

王广亚先生是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在60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他主张教育要“有根、有路、有法”,倡导“勤俭朴实,自力更生”,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同时,他认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是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必由之路。研究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的特色对于创新民办教育体制,增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特色一流民办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根”

所谓“有根”,即“勤俭朴实,自力更生”,这是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的精神根源,也是先生的兴教之本、立校之基,是王广亚先生60年来为人为事的操守和准则。

勤俭朴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历来主张勤俭朴实,反对奢侈浮华。王广亚先生一生坚信,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乃立身之要义。在兴教之初,先生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历经磨难,坚持不懈,创下今日之伟业,堪称自力更生、顶天立地的楷模。先生常常告诫广大师生“自己可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他日”[1]118。

王广亚先生秉承“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理念,在台湾地区、大陆乃至东南亚地区创办了一所又一所办得好、质量高、有特色的学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界的奇迹。从1949年起,先生共创办各级各类学校10余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20多万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因此被推举为台湾私立教育事业协会理事长长达27年,并被选为台湾第一届私校十大杰出教育事业家。1990年以后先生回归故里捐资兴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不同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为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多次受到李长春、李克强、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赞赏。

二、“有路”

所谓“有路”,即与时俱进,注重创新之路,这是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也是先生兴教立校、育才达人的核心主张。

与时俱进,古时叫与时偕行、与世推移。《易·损》说:“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荀子·天论》讲:“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楚辞·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与时俱进核心在“时”[2]。我国古代哲人关于“时”的论述非常丰富,《易经》中认为同样的事物,时机不同,则性质就有所不同。《老子·八章》中写道:“事善能,动善时。”这就是说,要有做事的多种技能,但对于每一件事,要善于把握好时机,要待机而动。王广亚先生就是一位善于把握时机的教育家。先生看到1949年的台湾财会人才奇缺,他不顾世俗偏见,毅然辞去公职,创办会计补习学校,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与时俱进关键在“进”[2]。“进”,是宇宙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与时俱进,就是与变化了的客观事物和变化着的社会一起前进。但这并不是简单地与变化着的客观世界亦步亦趋,而是包含着高瞻远瞩的超前性。正像下棋的高手一样,他的“时”,不是当下这一步,而是尚未发生的几步、十步乃至更远。王广亚先生不仅能够把握时机,更能够前瞻未来。升达创校之初,先生就提出重点发展计算机、外语教学。时至今日,无论是从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来看,还是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升达所坚持的重点发展计算机、外语的教学特色是正确的,是高瞻远瞩的。

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教育的发展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而一味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无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所以,王广亚先生一再强调,要“掌握时代脉动,体察社会需要,在校务行政、课程规划、生活辅导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使校园生机无穷,动力无限……”[1]3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对台资到大陆办学还没有具体明确的政策,经多方奔走协商和国家教委批准,先生以台北广兴文教基金会的名义与郑州大学合作,兴办“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首开河南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之先河。

三、“有法”

所谓“有法”,即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这是先生教育思想得以落实的物化条件。

先生集一生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民办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本。王广亚教育模式从发轫到成熟再到复制推广,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1949年到1953年是王广亚教育模式的萌芽和准备阶段。1949年7月先生创办“台北市私立育达会计补习学校”。四年后,学校迁入台北安宁街校址,正式更名为“育达商业职业学校”。而后,学校各项工作渐趋稳定,先生决定以“勤俭朴实,自力更生”为立校之根本。

从1953年到1990年是王广亚教育模式的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体现在:(1) 教育理念日趋规范清晰。王广亚先生提出了“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教育理念,后来,他还制定了“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的行事准则,更加清晰明了地阐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2) 教育管理日趋科学严谨。随着先生教育事业日隆,他特别强调学校管理要制度化。为实施制度化管理,先生制定了校务、教务、学务、总务、就业、财务、人事七大类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的稳定,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3) 教育目标愈加求真务实。先生常说:“办学校,如何使学生有一技在身,是我的教育目标之一。”[3]4他认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行启发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先生适时提出了“三三三制”①,即“三严”、“三心”、“三个特色”,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得好、学得实,走出校门能学以致用,成才立事。

从1990年至今是先生教育模式的复制和推广阶段。先生为回馈桑梓,造福子孙,依其原有的教育模式结合大陆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我省实际,创办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就创办人这一阶段的教育实践和成就来看,充分说明了王广亚教育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且与河南省省情相结合,实现了新的理论飞跃。

教育“有根、有路、有法”,三者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这是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的特色,也是他的教育思想之要义。

注释:

① 第一个“三”为“三严”,即“严管、严教、严考”。第二个“三”为“三心”,即“关心、爱心、耐心”,要心心相连。第三个“三”为“三特色”。特色一是“两证多照”,这是教学特色,即我们的学生毕业时不仅要有学位证和毕业证,还要有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专业方面的资格证书;特色二是“三守”,即老师、学生都要“守时、守信、守法”,这是品德特色;特色三指风度仪态,这是形象特色。“三三三制”的核心是三个特色,即教学特色、品德特色、形象特色。

[1] 王广亚.广亚锦言拾粹[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2] 李望一.解读与时俱进的哲学内蕴[N].广州日报,2003-03-11.

[3] 王广亚.三本教育思想[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G512.72

A

1006-5261(2011)06-0139-02

2011-05-09

河南省教育厅“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08-JKGHAGH-563)

杨浩(1979―),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特色思想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中医的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