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业余跳远运动员助跑的心理训练

2011-08-15 00:50史明政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4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移步犯规踏板

史明政(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1、前言

助跑是跳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助跑稳定,踏板准确就会增强选手的自信心,并能为有力的起跳作好准备。跳远踏板的准确性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级水平的运动员和学生中,世界水平男子跳远的踏板成功率为77.5%,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的成功率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影响踏板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跳远的准确性是取得较好比赛成绩的基本保证,是当前跳远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

2、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心理因素分析

助跑技术主要由助跑的起动形式、助跑节奏和上板准确等三个技术环节构成。助跑的起动形成可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式,一般采用站立式起跳技术较容易使步点准确。在训练和教学中不论采用哪种技术,要相对稳定,在起动的前几步应控制好,步长、速度和节奏也应保持一致,同时必须严格控制起动时的身体姿势,随着助跑速度的稳步提高,节奏越来越快,最后4-6米突出表现在保持适当步长的前提下,以加快步频来提高速度,到起跳前达到最大的可控速度,进行准确上板起跳。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运动员的行为往往和外界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产生片面的心理影响,如在激烈的竞争中心理紧张,就会影响正常的技术发挥,使起跳犯规现象出现,造成虽跳得好的成绩而犯规无效,继而出现小的犯规心理,自觉不自觉地缩短步长或减慢速度,造成犯规而后移标志线,却又怕踩不到标记而且加大步长,结果又造成犯规。

3.2、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3.2.1、缺乏上场比赛的经验和应变能力

缺乏比赛经验的运动员往往对于比赛气氛不适应,一进入赛场就回产生种种的精神负担,加之对赛场上出现的变化和困难,如气候,场地等,缺乏应变能力,以及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影响技术发挥。

3.2.2、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的实力。

过高估计对于受过去失败的影响,没有顽强的意志,不能以良好的竞技状态投入比赛,加之自控能力差,不能自我调节控制情绪,而使踏跳运作受到心理障碍的影响。

3.2.3、技术不稳定

平时训练中助跑速度,节奏掌握不好,起跳技术不巩固不定型,准确踏板的成功率不高,比赛中没有太大的把握,以至于怯场、过分紧张。

3.2.4、缺乏独立的作战能力

平时训练过多依赖于教练员的帮助和指导,一到比赛,就会六神无主,尤其是第一次试跳失败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3.3、心理障碍对踏跳技术的影响

3.3.1、固定的助跑距离被打破

3.3.2、助跑节奏混乱

3.3.3、全程助跑的最后几步减速后做起跳动作

由于踏跳准确的部分技术受到破坏,致使踏跳出现以下情况,其一:跑过起跳线,在起跳线延伸线的前面起跳造成失败。其二:助跑最后几步减速踏跳,造成踏跳无力或在踏跳线后面踏跳大大影响比赛成绩。

3.3.4、焦虑水平

运动心理学研究认为,竞赛中,运动员过高唤醒水平阻碍运动技能的发挥,情绪过分兴奋可能会对技术技能的整体发挥起到反作用。在跳远比赛中,需要运动员对个人的速度感、跳离感、加速时机以及起跳前最后5步的步长控制等达到较完美的水平。而不良的焦虑水平则往往导致这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出现异常,干扰跳远运动员专业技术动力定型,容易出现比赛过程中的肌肉僵硬,速度变化不均,踏跳不准等。过度焦虑,还会过多地消耗运动员神经能量,造成精神紧张,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运动神经内抑制能力下降,导致肌肉收缩与放松不协调,运动员对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等。

过低的焦虑水平也同样会影响最佳跳远成绩的产生,处于低唤醒状态,机体激活水平偏低,运动员则会觉得深身发软、无力。比赛中情绪低落、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当跳不出个人正常水平或对手超过自己时变得气馁,从而丧失斗志。

3.4、跳远助跑中的心理训练方法

3.4.1、进行心理自我调控的训练

积极正面的词语暗示能带来良性的条件反射和唤起积极的情绪,增强参赛运动员的信心和勇气,如:第一次试跳前不了解对方实力,自己心理可以默念“我很有实力,我会跳出好成绩”。参赛运动员第一次全部试跳完毕,初步了解实力后,就确定第二次试跳要超过的对手,心理默念“我一定能超过他们”作心理暗示直至比赛结束。这样冷静的参赛,一步一个脚印,各个击破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总之,不论出现什么困难,都要积极面对,不断用词语暗示自己,增加自己的信心就会试跳成功。

3.4.2、建立时间、空间的节奏感念

助跑的步幅与频率是由人体用力的大小腿支撑,腾空时间与空间构成的,从而形成了助跑的节奏,在一个人腿部力量,速度相对稳定时,快跑的步幅与频率已是相对稳定,因此,助跑的节奏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里相对固定不变的,通过在跑道上30-40M的反复跑,让学生自己回忆再次跑步的步数,踏地用力的大小,腾空和支撑的感觉,力争做到每次的感觉基本相同。在加速跑节奏相对稳定时,采用无起跳踏板的助跑练习,做到不看起跳板也能充分起跳,积极加速,有条件的采用录音机录下无板助跑起跳节奏音响,反复播放,让学生跟着音响节奏跑,强化节奏感。

3.4.3、建立运动表象

助跑技术是由人体摆臂,抬腿,踏地一系列动作组成的,起跳前的积极加速助跑都可形成一定的运动表象,让学生再次助跑前,闭目静思,脑海中浮现助跑的动作表象,心里默念助跑节奏,过一遍“电影”,然后再跑,多次重复后,就会建立起正确助跑技术的运动表象,技术就会相对稳定。

3.4.4、建立心理优势

不要求踏板的准确性,只要求按自己的助跑节奏助跑,在哪里起跳就在什么地方量成绩,减轻学生怕踏不上板的心理负担,反复练习后,养成不看板起跳的习惯,然后测量多次起跳相对集中起跳点到助跑起点的距离,确定助跑距离移至起跳板前距离。

3.4.5、逆向思维方式练习

通常情况下,助跑踏板犯规时就向后移步点,跑不上板时就向前移步点,但有时会遇到一些青少年选手犯规后移步点,仍然犯规,前移步点还跑不上板,这常常是心理犯嘀咕前者怕踏不上板吃亏,后者怕前移犯规,不知不觉地在途中变换了节奏和用力和大小,因此可采用逆向思维,让犯规选手前移步点,让跑不上板的选手后移步点刺激他们在助跑中能够用力踏地自主形成相对稳定的节奏,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助跑练习建立了良好的助跑节奏感,助跑的稳定性就会提高犯规的机率就会大减少。

3.4.6、提高助跑畅度的稳定性的心理训练练习

有助跑道上反复进行30M加速跑,使百步的步畅趋于稳定之后进行间踏上标志线后,全速跑16-22步大量跳高,反复练习并调整助跑距离,进行踏板练习,采用心里暗示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时集中精力,排除杂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正确的助跑起跳五一节上。

3.4.7、提高助跑节奏稳定性的心理练习

在助跑道上设立助跑标记,接助跑的距离要求设立第一标志线,助跑12-16步后,设第二标志线,学生助跑踏上第二标志线后,听教师的反馈信息,调整步畅节奏,使助跑和起跳结合起来,准确踏板心理上形成正确的助跑起跳动作。学生按照教师指令节奏去助跑,以达到学生在上板前心理放松,准确踏板,要求学生助跑练习时保持动作自然放松,能控制速度和节奏。

3.4.8、改进助跑起跳不准的心理训练

助跑起跳不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怕犯规的心理,使上板前步点紊乱,出现扩大步或捣小步现象,改进方法是首先使学生搞清技术动作概念,形成正确的准确踏板起跳动作表象。

4、结论

4.1、跳远的客观环境因素很多,在比赛中表现失常情况,且由于运动员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比赛环境,使那种相对训练条件下形成的动力,也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技战术运用水平不相吻合的体现。

4.2、在比赛中技术失常的现象,不只是新手会出现,事实上一些具有较丰富经验的运动员有时也会出现破绽,说明有些运动员在关键时刻不能保持情绪的适度兴奋,保持高度的抗干扰能力,缺乏适应外在因素变化的心理训练和能力,这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外在条件因素尽可能复杂化,尽量接近比赛。

4.3、通过多参加比赛或模拟训练来适应加强心理训练是所必不可少的。它往往是最后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要处理好赛场客观因素的“利”与“弊”,这对矛盾要求运动员既能积极地从赛场环境中提取增力因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不良心理,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动作技术上,二者的统一是靠良好的注意分配和迁移能力来实现的。

4.4、综上所述,助跑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一部分是技术上的,但心理因素产生的不稳定助跑现象在助跑上训练教学中是占主导地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与训练中,应首先消除学生的各种思想顾虑。其次,采用各种方法,完成助跑,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实践,不但可以解决学生助跑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精神。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周力.跳远助跑的心理训练与教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2).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田径[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夏华.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移步犯规踏板
单踏板不可取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100层的房子》:“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
“儒林有戏” 新瓶装旧酒 移步不换形
“移步不换形”——2017年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的思考和启示
嘟你犯规啦!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会移步的骷髅
篮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