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构想
——北京高校健康教育开展现状及其网络教育资源的构建

2011-08-15 00:50邓彦青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10261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师资内容大学生

邓彦青(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 102617)

健康教育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教育部领导在几次全匡性的体育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反复强调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2001年全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纷纷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高校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开始尝试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教育功能和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教育内容上有时出现互补互融的交会状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突出健康教育的思想,可以更加体现体育的本质,真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教育这个手段,能够更加生动、具体、有效。

1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

健康教育在我国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之为“卫生教育 ”,“卫生宣传教育”等。健康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卫生部门的事 ,并持续到改革开放。八十年代以后,我国才开始关注健康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制定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九五 ”规划明确提出:“到2000年 ,每个省会市 ,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健康教育课率达到100% ,县镇以上学校要达到80%-90% ,县镇以下学校要达到 70%-80% ”;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把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1993年新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了健康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又再次强调了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加了有关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2001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有这些规划和决定都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健康教育的重视。随着我国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校体育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体育教学由传统的模式向健康、保健、娱乐等综合化体育转化。2001年后全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为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定保障,二者相结合开始发挥作用。通过强化健康知识,学生在体育技能的掌握、体育卫生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程度的良好成效。

2 、国内高校健康教育开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健康教育情况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上还可以,但体能素质下降了,2000 年与1995 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 耐力、 柔韧性、 爆发力和力量等素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学生肥胖增多,近视率居高不下。2004年学生体质监测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似,体质下降、肥胖增多和近视等情况并没有得到遏制。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我国大中小学各个年龄组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近视和肥胖检出率居高不下。目前,大学生体质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每年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比例不断增加,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问题严重。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参与率普遍不高,各高校参加计划健康教育课程学生仅占10%。调查表明,有81.2%的体育专家、学者和教师认为在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基本否定了普通高校体育仍坚持竞技体育的教学思想。这充分反应出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对推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声和形成的共识。体育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走进人们的生活,是未来生活结构和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2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没有示范性的模式,结合的程度不够;高校体育课没有统一的教材,大都是自编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大学生大量的健康知识的需求,所以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实质上跟过去的体育课区别不大,只不过换了个名称和说法,它涉及的健康教育只是和体育相关的部分,并没把体育与健康融合起来。

第二,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数量少,已开课学校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所占的学时比例小。目前高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统一,教材不统一,课时比例小,已设置健康教育课程的高校仅占调查高校数的36.02%,有58.33%的高校是在大学体育理论课中进行或以讲座形式开展,且所占比例很小。对372所高校的抽样调查发现体育理论课每学期共1525学时,平均只有4.1学时,两个学年四个学期计16.4学时,其中涉及到健康教育内容的只有1.7学时,仅占体育理论课10.4%。讲授内容主要是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保健,运动损伤的处理和身体运动的自我监督等内容,关于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指导的知识内容较少,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少数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较为重视气功、养生术和心理咨询方面健康教育内容的传授与指导。

第三,从事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教学效果较差。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培养的健康教育专业人才数量很少,且集中在各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防疫站,学校很少有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主要由体育教师、校医务人员、生理卫生教师,以及经简单培训辅导员等担任。体育或生理卫生教师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对某些健康知识领域的教学会勉强应付;校医务人员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却又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年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注重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所以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上学时接受的是竞技教育的教育方式,毕业后从事的体育教学时,也就很自然地会进行运动技术教学,对健康教育的内容知之不多。因此,大多数体育教师并不具备一整套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会感到吃力,离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还差很远。

3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几点思考

3.1 、采用健康教育的综合教学模式

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师资水平不同、教学条件不同、领导决策不同、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同,必然会出现多种模式,可能会出现融入体育教学中进行、开展网络教学、或开展健康教育选修课等各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开展选修课对老师健康教育的水平要求较高,而且有了一定的课时保障,可以把较多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但选课人数会受到限制,资料显示各高校大学生中,参加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课程的学生仅占10%;有56%的学生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的话,由于课时有限和体育师资的健康教育水平有限,教学效果令人不能,但体育课是基础课,学生的受益面会得到普及。而单纯的网络教学对教师的网络技术和健康教育水平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受师资水平等限制,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这三种模式应该根据各学校情况灵活选择、综合进行,采取一种综合模式。

3.2 、整合提炼健康教育内容,使其适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

根据《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参考《大学生健康教育》一书和钱华美所写的“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研究”,结合当前高校体育实际情况,在内容构建上,我们要特别注重如下方面的培养:加强健康意识培养、重视健康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的教育、加强心理调适教育、加强饮食营养健康教育、选择恰当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宣传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和注重学生自我健康状况测试的能力培养。

3.3 、建立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网络教育资源

整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教育资源,可以规范现在高校健康教育缺乏教材,内容不统一等问题,网络教学还可以缓解课时不足和缺乏健康教育师资的问题,网络资源的建立,可以延伸体育课堂,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课下自学。利用高校的校园网络,使健康教育的开展更安全、使用的成本更低。网络教育资源的多媒体化,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学。

3.4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工作

政府的重视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健康教育的开展速度,即便一个学校的体育部领导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这个学校的开展程度。所以相关领导应该加强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促进系统的规范性的教学指导体系的形成,使这一教学模式得到普及和推广,使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

[1]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6.

[2]张龙,徐玖平.当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现状及对策分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张彦强,韩敬全.学校体育是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2,561.

[4]陈荣,徐浩,王剑,马健萍.高校体育课程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现状与前景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师资内容大学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大学生之歌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主要内容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