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

2011-08-15 00:50辽宁大学辽宁11003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监控体育教学

辛 莉(辽宁大学 辽宁 11003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步的适应了社会的自动化、机械化,凡事都是机械运动代替体育运动,使学生们失去体育锻炼的机会,另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往往持着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在体育课上逃课,上课不认真参与运动,请假等等现象屡屡发生,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所以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我们应该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素质培养目标体系,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结果,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自我监控理论作为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表现出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自我监控理提出的时代背景

自我监控理论首先出现在心理学领域,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律性管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一种人格特质。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的外国学者对自我监控理论的研究也有了很多不同的建树,美国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博比特,在《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写道:“教育主要是为了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教育的基本责任是为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因此,学校中儿童教育只是手段,未来社会中成功的成人生活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把所有的教学原则简化为三条:第一,“循序渐进”;第二,“自己检验每一件事,而不是在成年人面前放弃自己的权利”;第三,“根据自己的主动愿意行事:‘自己干’”。在这里,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学习最重要,而是学习者的自发学习、自主探讨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其中也就预示着现在的自我监控意识的发展。

2 、自我监控学习的特征

纵观各种关于对于自我监控学习的研究,在自我监控学习概念的理解上都具有以下特征:

2.1 、能动性

自我监控的主要形式是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而不是在外界的压力和要求下,茫然、被动的接受学习。

2.2 、反馈性

自我监控要求学生在获得学习信息时,要不断的审视和检查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活动的效果,以及时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调控,反馈信息是对下一次获得新信息前的一个预示,每一次自我监控行为及其结果都作为一种反映学习进程的新信息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学习活动和学习自我监控行为的采取。

2.3 、调节性

自我监控的调节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努力程度的调节、学习方法与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利用、学习步骤的安排、学习计划的执行、学习效果的检查和分析、补救措施的采取等。

2.4 、有效性

自我监控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协调好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对学习的诸要素进行最佳的配置、最佳的结合,从而使学习过程最经济、最有效。

2.5 、迁移性

自我监控的迁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自如的迁移自我监控意识和水平。它主要反映在学生是否能够把从某一学科学习或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主动地、自觉地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与实践活动之中。

3 、体育学习自我监控理论概念的界定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self-regulating)自M.Snyder(1972)博士提出后,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他认为自我监控是一个人在自我表现方面的心理结构,广义的自我监控是指由社会性的情境线索引导的个体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具体来说,自我监控就是某一客观事物为达到预定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的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过程。它强调主体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监察、评价、控制和调节。

体育学习自我监控主要是自我监控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自我监控理论之上而形成的一个学科体系,具有体育学科独自的特点,它主要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在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自觉的计划、监察、检察、评价、反馈、调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对实现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以及在前二者基础上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修正等三方面。

体育学习的自我监控意识,它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按照个人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是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

4 、体育学习自我监控的理论依据

4.1 、对语言运用相关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当中,自我监控是达到互相理解的必要条件,语言使用者为成功地开展交际活动需要不断地监控自己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方式,不断地与对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便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对学生们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让学生们自由的讨论,引导他们与人沟通的好习惯,发表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积极进行归纳,并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自觉的去查阅资料,不断充实他们的体育理论知识等等。

4.2 、对运动技能方面相关的研究

有很多研究表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技术的特点和重点、个人的身体素质、经验,分析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环境中的各有关因素(如教师的目标,技术的要求,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条件等),安排自己的学习步骤、目标和每节课的小目标,选择学习的方法、策略,想象出各种技术环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并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作好心理上、生理上以及各种条件上的准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向学生们传授的体育技能,使学生们能够熟练的掌握,通过学生的自控并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灵活运用,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4.3 、对体能方面的研究

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发展体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最为重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生活的能力,减少和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学习中要重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体能,通过学习之后的自我监控,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4.4 、对体育创新方面的研究

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应该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要从集体化、统一化、规范化中解脱出来,采取多方位、多层次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天真活泼的从事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身体的锻炼,保护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5 、对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方面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当中通过“小团体”教学模式,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协调融洽精神,这是个性的两重性。对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处在探索阶段,要给予师生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要注意不要无限制的自由放任。在个性教育的同时,应扬长避短,主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与整体协调、融洽、合作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达到在教师指导下创造出一个主动、愉悦、快乐、身体和精神愿意接受、主动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的学习环境。

4.6 、对生理指标监控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自我监控对许多生理指标的控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监控指标一般为简单易行的生理指标和锻炼后的主观感觉。当运动过程中出现下列征象时,应及时修订,调整处方:运动后出现肢体痛麻感,持续到第二天;关节活动幅度下降;脉搏、血压的明显变化;肌力明显下降,体重持续下降等,另外,重视个别差异,不同年龄、体型及其它不同条件应实施不同的运动处方,注意配合运动项目及运动量,给予必要的有关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补充,学会自己掌握适当的生理指标,对自己控制自己的运动量,自己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法、手段,运动效果能否进行有效的评价起着很大的作用。

5 、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自我监控意识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一时之间是不会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当中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控逐渐形成并运用到生活当中来,因此笔者认为自我监控的教学策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深层动机,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有关研究表明,为应付检查和考试或达标的表面型学习动机不利于学习自我监控的发展,在这类动机支配下, 学生的学习消极被动,自我监控水平低;而有积极兴趣、求知、追求成就等深层学习动机,则自我监控水平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动机的自我监控意识水平,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激励。

5.2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即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学习活动的自信程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重要内部因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行为的监控、管理。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通常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对学习的自主控制感更强,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采取恰当的策略, 克服困难, 修正失误,力求学习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抱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结果产生不可控制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消极、应付, 在困难面前容易采取回避或放弃态度,表现出缺乏有效监控与调节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通过使学生体验成功、成为学生当中的榜样和教师的语言鼓励等教学方法来增进和提高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5.3 、增强学生体育方法选择能力的教学策略

学生学会自己选择体育方法并灵活自如的运用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会选择体育学习方法能够帮助自己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增强自己的运动技能,让他们了解体育科学方法应用的好处,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态度。

5.4 、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

归因倾向也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自我监控发挥着重要作用。倾向于把学习活动与结果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的内控型,可能比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外控型,更有利于学习自我监控的发展。比如,当学生把体育学习的成功视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时,学生将更多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我监控;而当学生将学习的成功归结于运气等外部因素时,则会削弱自己行为的主动性,因而不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

5.5 、诱导学生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进程,反馈和调整学习计划和行为

在教学当中体育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评价动作质量的标准和达到标准的具体要求,只有明确这些目标,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测试,课堂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并根据这些相关信息对体育学习的进程和效果进行客观的自我检查,调整不当的学习行为,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监控的学习策略和习惯。

6 、结语

自我监控理论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体育学习意识发生转变,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解决,待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自我监控的性质,教学模式,应用人群等,所以将体育学习的自我监控应用到实践当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学习,掌握自我监控的相关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自我监控水平。

[1]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3.

[2]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

[3]谭晓晨.试论语言使用中的自我监控[J]外语学刊.2003年第1期

[4]苗华,张绍礼,刘瑞昌,马斌胜.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第24卷第1期2005年2月.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

[6]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年.

猜你喜欢
监控体育教学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