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与啦啦操的对比分析

2011-08-15 00:53云,王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团体器械

刘 云,王 萍

(文山学院体育系,云南文山663000)

笔者通过长期实践、观察、访问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等对艺术体操与啦啦操在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共性与异性进行剖析,寻找二者的运动特点和教学模式的异同,从而得出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共同特点: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的气质美、姿态美、动作美、审阅美、激情美、团体协作美等优良品质;能锻炼自身与器械的有机结合,促进人与物的融合,从而促进个人与团体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1 艺术体操与啦啦操的共同特点

1.1 音乐

艺术体操和啦啦操都离不开音乐,音乐是“二操”动作的灵魂,不管是教学,还是商演等均离不开音乐。二者以节奏为中心、是以自然动作为基础的有节奏的运动,它们都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和身体活动的方式来达到身心健康、健美的效果。二者的音乐都有其独到之处和共融特点,艺术体操将音乐的“声”引入艺术体操的“形”中,在音乐的选择上较强调动作的韵律和节奏、轻柔与动感的过渡,旋律的选择强调“美”。优美动听的音乐是对心灵的直接呼唤,音乐的性质必须能反映动作的特点,节奏对比变化要强烈。[1]啦啦操的音乐可以使用一首或多首乐曲混合而成,可使用特殊音效以突出整场气氛和舞动效果。啦啦操的音乐节奏鲜明,“柔”与“动”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主体的明显过渡,特定的音乐与特定的动作有机融合。在二操中,采用不同的音乐、节奏编排、动作配合、表情以及口号,节奏要体现轻快、热情、动感、奔放、兴奋等特点,但也可以融轻柔抒情的旋律于其中。这些音乐的选择都是完美结合所要求的,都能体现二者的独特之处和运动项目的特点。

1.2 美的体现

1.2.1 形体美

由于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对运动员形体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二操都属难美性项群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具有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形,都能体现精、神、气3种神态。运动员不仅要有窈窕的曲线美,上下肢比例匀称,还要集形体美、容貌美、风度美、气质美于一身。一个五官端正、体形匀称、身体健康、并具有灵活性、协调性和个性特点的运动员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和印象。

1.2.2 动作美

在二操中,动作美是通过身体动作而表现出来的,这些动作都是受时间、空间、方向、速度的影响,进而表现动作的幅度和张力。在进行比赛、表演或锻炼时都要求运动员做到动作具有规范性、感染性、流畅性和艺术性。也就是说,在运动中所用到的身体方位,各关节部位以及转体角度、空间变化等运动方式要准确,肢体语言要优美,动作要熟练流畅,动作、音乐与集体的表现力要配合默契,要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并且在动作释放的幅度及表现方式上,都要求尽可能地体现运动项目的特色。

1.2.3 姿态美

无论是艺术体操或啦啦操,她们皆是以有生命、有血肉、有情感、能不断运动的人体为基础的,离开了这个基础再谈二操将变得毫无意义。二操对运动员基本姿势、形态的要求相同,可概括为:沉肩、挺胸、立腰、收腹、立髋、夹臀,腿的直柳性形成挺拔的躯干姿态;立颈、收腭、两眼平视有神,形成正直的头部位置;直膝、绷腰形成舒展,有力的腿部线条;基本手位准确,手臂线条流畅,形成优美的上肢姿态。

1.2.4 器械美

舞蹈啦啦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徒手和器械。器械中包括花球、小旗、纱巾、扇等道具,配合动作进行表演,舞蹈融入器械的特点以充分烘托整场气氛为主。艺术体操的器械有绳、圈、球、棒、带,大众艺术体操有扇、纱巾、旗、棍等,但不管是大众还是竞技都以器械为主,徒手为辅。由于器械形状及制作材料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技术和风格特点,但二操都体现了人体与器械的充分融合,其流畅性、熟练性、稳定性、精准性丰富了二者的表现形式和器械特色,烘托了二者完美结合的特征,并构成完美的艺术境界,达到美的真谛。

1.2.5 服装美

在二操进行比赛以及场地表演中,服装不容忽视。服装美也是一种文化内蕴,表现了整体的表演风格和动作基调。在比赛中对于服装的面料、质量、样式、颜色、图案等是裁判员们讨论的话题之一,也是艺术分增值的元素。运动服是美的一种形式,是构成美的外在形象的必要条件。色彩、颜色是人们视觉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的颜色所表现出来的表演风格和主题思想不尽相同。因此表演或比赛的服装中应加入合适的颜色,使服装设计漂亮新颖,具有民族特色或音乐曲风的特色,以此衬托该主题思想。从服装美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色彩、款式,都能提高运动员本身的兴奋性以及自信心,还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和表演风格,教练员的审美观和个人风格,以及设计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民族特色。图案之间的融合和分离,各种看似矛盾但实质统一的美,共同构筑出二操的审美价值。简言之,二操服装之美是含蓄、奔放、清新淡雅、极具创造性的,也是民族风的体现,使二操不仅体现姿态上的美,也体现结构上的美,更是体现运动项目的美。

1.3 团体凝聚力和协作思想

运动团队凝聚力是运动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是运动团体成员在目标、情感和行为上的整合力量[2],在运动竞技上影响着训练的最终效果和比赛成绩。运动团体凝聚力不仅表现运动团体团结一致的信念,还表现参与者的个人心理体验的概念。团队中的个人心理感受在深层次上表现在知、情、意三个方面,认同感对运动团体成员的认知给予知识和信息;归属感是运动团体成员情感上的依据;力量感则给予运动团体成员以力量,使团体成员的活动坚持不懈。[2]尽管凝聚力是无形的,但它可以通过团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

啦啦操比赛规定的参赛人数是9~12人,非比赛参数人数是6~32人。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竞技比赛是由5人进行集体表演,而非竞技比赛则不受人数限制。啦啦操是在音乐及口号的衬托下,借助标语、各种道具等表达手段,通过展示各种具有强烈鼓动性、节奏性、感染性的动作为手段,以团体中的队形变换、成员之间的搭档和抛接形式来调动观众情绪,以支持本队比赛为目标的一项体育运动。它主要以团体形式出现,运用整齐划一、花哨的动作,形成团体凝聚力,并充分调动参与者、裁判员和观众的情绪。而艺术体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徒手或手持轻器械进行练习,并要求成员精确无误地完成抛和接的动作,在集体参赛队中每个运动员都要有集体的协作精神,和谐一致,更好地体现音乐的主题、风格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总之,二操中所有运动员的团体凝聚力和协作思想都要清晰地体现和展示在成套动作的始终。

1.4 队形变换及运动中的跑位

队形变换及其运动中的跑位问题,在二操中同样重要。艺术体操中无论是单人还是集体项目,对于变换队形都有严格的规定,单人至少5个,集体项目至少6个,而准确、灵活多样的跑位是进一步提高技术熟练性的运用。队形与队形之间的快速过渡转换,精准的器械抛接及运动轨迹的转变等体现了整体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完成质量。在啦啦操中,也需要灵活使用动作来进行队形变换,所采用的跑位也是为了下一动作做铺垫。这就需要运动员精通比赛规则,不仅要熟悉技术动作、熟悉动作的步伐、动作的发力点,并做到收放自如,还要随时调整动作幅度的大小且又不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从而进行队形的快速转换。

1.5 运动形式

按运动强度和以成绩为主要目的来分,艺术体操可分为竞技性与大众性,而啦啦操分为竞技啦啦操和技巧与舞蹈啦啦操;按任务完成与创编的内容,又可分为大众艺术体操和健身啦啦操。它们的特点是根据锻炼目的、持器械与否、锻炼部位等的不同,可以随意的选择动作组合,以发展协调、柔韧、灵巧等身体素质,培养练习者良好的身体姿态,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1.6 稳定性、熟练性和精准性

在技巧啦啦操中,各种技巧如托举、轿子抛、叠罗汉、空翻、接花球或者抛接各种道具配合动作的完成都需要高超的稳定性、熟练性和精准性。只有无误、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才能提高技术的完美性和可观赏性。艺术体操对于器械的抛接及完成质量的要求相当高,只有与器械结合的身体难度才算是难度。因此,对于器械抛接的稳定性、熟练性和精准性直接影响了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和难度价值。

1.7 健身指标及健身作用

二操的特点决定了其健身指标的共同性。二操的难度类项目包括转体、平衡、柔韧类、跳与跃类,难度类项目的练习都能提高身体形态、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身体素质等健身指标。众所周知,小脑是维持平衡感和准确度的有效部位,通过二操的练习,有效地促进了大脑前庭功能的细化和小脑皮层中神经元运动中枢的活跃。小脑能接收前庭器官传来关于身体平衡、位置的信息,从而指挥有关肌肉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而使身体在加速运动和旋转时保持平衡和稳定,从而为器械抛接的精准性和稳定性等提供精确信息,保证动作高质量的完成。经常练习二操,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包括身体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理和自我效能感以及美学意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等,所以二操的健身价值较高。

2 艺术体操与啦啦操的不同之处

2.1 口号

口号是啦啦操的独有特色,通过口号来表达主题思想,通过喜庆庆祝类、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类、青春活力类等主题思想来烘托整场气氛,达到最强的感染力和震慑力,引起裁判员、运动员和观众们的共鸣,使气氛升华。而艺术体操则没有口号这一说法,它只以音乐为灵魂,通过高超、精准的身体技术难度动作与器械的结合以及一些舞步等动作来表达主题思想,抒发情感。

2.2 技巧动作

从技巧动作的技术结构分析,大体上分为静止用力性动作和动力性动作两大类。各种平衡、倒立、水平支撑等,属于静止用力性动作类;各种滚翻、手翻、空翻、摆越等,属于动力性动作类。在啦啦操队中,竞技啦啦队分为技巧啦啦队和舞蹈啦啦队,技巧啦啦队中又包括了各种滚翻、手翻、空翻等,使其具有了独特的特色,在比赛及表演上,丰富了动作的多样化和难度化,提高了动作的难度价值以及可观赏性。而艺术体操里禁止使用技巧动作,只能选用近似于技巧的动作,例如软翻,滚翻之类。

2.3 抛接器械的方式

虽然二者都使用轻器械作为表演道具,但是二者抛接器械的方式不同。艺术体操中有站立抛接,跨跳抛接,身体任何部位的抛接(脚下抛接、背后抛接,肩肘胸等部位抛接等),低姿抛接,器械穿过抛接,技巧动作抛接等,抛接形式多样化、立体化和层次化,充分体现了身体动作与器械技术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器械是身体的延长线的特点。而啦啦操中,只是简单的站立抛接,塔型等底座形式,抛接作为点缀,以成员间的团体协作来完成任务。

2.4 表现力

2.4.1 肢体动作

肢体语言是二操表演和比赛中反映并制约其艺术表现力的外在方式,其好坏直接影响到观赏效果和感染效果。在艺术体操中肢体动作偏向于身体的柔软度,波浪的层次感,肢体的纤长感,头胸部柔软及波浪流畅的动作,体现在运用器械的特点上,注重抒情,悠扬的韵味。而啦啦操中的动作软硬有度,分寸拿捏到位,动作形式夸张豪放,参与的身体部位刚劲有力,幅度较大,强调动感十足,节奏鲜明,体现音乐的主题思想。

2.4.2 表情

表情是体现艺术的生命力。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需要表情来展现,但表情所带来的艺术内涵不尽相同。艺术体操的表情是微笑,笑不漏齿,注重眼神的交流与互动,是一种内蓄、高贵、典雅的美。而啦啦操的表情比较丰富、夸张、热情奔放,是一种狂野的美。

3 结论

(1)对于竞技及比赛而言,艺术体操无徒手动作的比赛,仅以器械为主,而啦啦操允许有徒手动作,主要表现在舞蹈啦啦队上,以器械为辅。

(2)长期坚持锻炼二操,可以培养运动员的气质美、姿态美、动作美、理解音乐美、激情美、团体协作美等,可锻炼身体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效能感。

(3)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不仅在教学、比赛以及社会中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升华,从而愉悦调理身心,加强团体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还能促进个人与团体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体操与啦啦操使练习者能融强健的躯体、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道德于一体,使二者从基础层次向体育文化行为的深层发展,促进了社会群体心理认同和多元价值的实现。就社会价值而言,无论在学校还是社区,二操都能使运动员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修身养性、团结合作的功效,最终达到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二操出现在各种活动包括晚会,赞助商商演舞台等场所,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二操附带的商品包括器械、服装、装饰品、音乐、舞鞋等也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了社会表演类型的发展。通过对艺术体操与啦啦操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在教学中二者在共性方面包括音乐,团体凝聚力,队形变换跑位,器械的掌握等方面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在异性方面,技巧动作,表现力等可以发散思维,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各运动项目的特色,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1] 任秀琪.艺术体操、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比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0.

[2] 张忠秋.运动群体凝聚力主要表现特征与培养方式探讨[J].体育科学,1996,(3):68-72.

[3] 韦丽春.啦啦操中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3):121-123.

[4] 王健珍.艺术体操美的表现形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88 -89.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团体器械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优雅背后的艰辛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
健身器械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器械动态管理探讨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