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医学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011-08-15 00:51曾晓荣
关键词:评价者精细化指标体系

陈 勤 曾晓荣 赵 琼 宋 平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医学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陈 勤 曾晓荣 赵 琼 宋 平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环节,因而也是教学评价的核心。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既是教师发展的目标导向,也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器。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可以指导并促进指标体系的自我完善和优化,最终发挥指标体系的最大效能,实现教学精品的产生。

课堂教学;评价;精细化管理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学评价的核心工作。而教育评价具有指挥定向作用,评价客观公正与否也是建立正向和反向激励的重要机制。因此,作好课堂教学的信息甄别,构建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或多或少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各类人员对评价指标理解不一致,评价对象被动参与产生抵触、信息反馈不及时或方式有待改进等,这些因素导致了评价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进行理念创新,不断吸纳新思想,创造性地扩展评价的功能,将精细化理念应用于指导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共同营造一个“人人参与评价、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的良好氛围,会促进评价效能的最大发挥。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新的理解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最早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行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业中。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1]同时精细化管理不是一个方法论,而是一个先进的理念,涉及到效率观、成本观和科学发展观。

我们认为教学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教学方式获取最大的效益,达到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方式。本质上是刚性与柔性管理结合的一种人本管理办法,既能有效执行和健全规章制度,又在管理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出共同进取的和谐工作氛围,从而形成师生共同的愿景文化。同时它要求教学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这样每一项工作的成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

二、现行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医学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评价目的认识不统一,评价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性有待提高、评价模式缺乏创新,针对性不强;评价内容上关注实际需求不够。评价中很多时候没有体现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评价对象被动接受评价从而有抵触。信息反馈不及时或方式不恰当而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出现了评价者不满意、被评价者不满意、评价效果亟待提高的现状。

三、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评价队伍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点在于“评价什么和怎么评价”。而评价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结构又是评价质量的核心。因此,加强评价队伍建设对促进评价预期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我们在成立专职评价机构建设专职评价队伍基础上,还需建设评价队伍资源库,库中包括学科专家、教育学专家、管理学专家、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学生。要不断提高评价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有特定的能力去履行他们的职责。

2.以精心的态度,分学科制定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评价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评价的中心环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道程序,因此需要在遵循标准制定的原则上从每一个细节着手精心设计。

(1)坚持“六原则”制定评价标准

在整体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方向性、公平性、客观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六原则”,即:要求教育评价坚持正确的导向,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不但是评价教师目前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更要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在评价活动中,在同一标准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评价标准要符合科学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客观实际,各项指标要有明确的内涵,指标间要形成既相关但不重复不包含、更不矛盾的科学的有机结合整体。要能客观科学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标准符合实际、具体可行,并能被师生所理解和接受;在进行评价时,不能为评价而评价,而要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要令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要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在这些原则基础上,按学科分别制定和完善符合学科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

(2)加强反馈信息的收集,及时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控

一个带普适性的评价标准初步拟订出来需要广泛征求意见才能得到很好执行,同时其缺陷也要在运行中才能被发现。因此,在评价标准初步拟订后和试运行时,要反复广泛听取与评价对象相关人员和有关专家的建议和意见。评价工作者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调控,使其更具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对指标运行一段时间后,评价标准的制定者和评价者以及被评价者对于指标的优缺点有最为直接和深刻的体会,因此,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对于指标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新增加了评价对象,还要注意征求与新评价对象有关人员的意见,一方面可以把教育发展变化的新内容补充进去,另一方面能使指标体系更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增强其可操作性,这一步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指标体系需要在获取全方位的反馈信息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和与时俱进。

3.以精细的过程实施评价

(1)精心准备评价实施

任何评价活动的开展,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前,首先要通过培训和宣传让广大师生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意义,同时也可在此过程中形成评价合力;其次,明确评价的对象和从评价队伍库中选取相应的评价者;第三,对评价者进行评价标准和规范的培训;第四,制定预案,注重细节,充分考虑评价的各种因素的各个环节,并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特别要善于估计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同时,还要学习有关文件,掌握相关政策和原则。

(2)构建“自评与他评、规范与发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运行模式

自评是重视评价对象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是指自我对其行为的指导思想、行为过程、现实状态和结果以及现实状态与应达到目标相一致程度的评价。他评是指他人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他人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组织或群体。

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要求都要采取一丝不苟的态度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以确保评价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首先由教师本人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评,然后,评价者(专家或学生、同行等多主体)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自评进行评价,再把评价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教师再对照他人的评价,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然后再次撰写自评,评价者根据教师的第二次自评作出评价,完成本次评价。

这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模式使评价对象既是当局者,又同时充当旁观者、评价者。这两种角色的兼顾与两种视角的结合,意味着主客一体,既使对自己的课堂保持一种信念与执着,又使自己保持一份清醒,以“旁观者”的眼光观察自己的课堂,获得新的发现,生成新的意义,促进反思和改进。同时要求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规范与发展相结合,既要按照指标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同时又以发展的眼光鼓励教师,因此评价要立足于建设和发展,在审视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确保教学评价最大效能的发挥。

(3)评价过程要充分体现精心的人文关怀,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实质就是课堂教学阶段性的小结,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坚持评价标准,又要充分体现精细化管理的人文关怀。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在向他人保密的基础上要注意反馈的方式方法,平等地善意提出而不是斥责。要努力为课堂教学评价营造充满尊重与信任的良好环境,以发展的眼光评价教师,激发教师的活力,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这样对教师的心理会产生积极影响,将大大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评价结果的处理

(1)评价信息收集与甄别

评价工作者通过检查型听课、调研型听课、临床指导型听课、评比型听课、观摩型听课以及网上评教等收集详细的课堂教学信息,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核实甄别后,输入计算机,运用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权重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2)以精细化为指导,建立双向信息反馈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良性反馈机制,对于鉴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不断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评价的目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因此,建立双向的反馈信息机制,既要向教师和所在院系反馈相关信息,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总结。同时评价组织部门也通过电话、电子邮件、OA、QQ以及来访等交流形式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从而得到评价对象的反馈信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信息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课堂教学评价的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反馈过程中,对结论的解释要慎重,因为任何评价结论都不可能绝对客观和准确,但无论如何,不理想的评价结论总会给评价对象带来心理压力和思想波动,因此要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反馈信息时,应把重点放在指导今后的工作上。因此,要对评价的结果和评价的信息资料加以具体而明确的分析诊断,帮助被评者总结成功的经验,恰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以元评估为主,确保质量持续改进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每一轮评价结束之际,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再次评价,可以正确引导评价和明确指出其优劣所在,从而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对元评估结果采取抓两头的方式确保质量持续改进,即:对好的方面加以宣传,对出现的差错要按照制度进行惩罚。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一致反映好的教师,可以邀请他们做示范和观摩教学,同时在外出培训和晋级或职称评定时加分。对于发现的教学水平确实比较差而教学态度好的教师,帮助他们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并组织专家跟踪听课直到改进为止。对教学态度不够端正的教师,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惩罚。总之,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总目标,借助评价这个杠杆和机制找出差距,促使教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和研究改革上来,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1] 朱维明.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J].领导科学,2007,(12).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Delicacy Management for Medical College

Chen Qin,Zeng Xiaorong,Zhao Qiong,Song Ping
(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 China)

Classroom teaching is notonly the goal of achieving amajor partof personnel training,butalso the core of teaching evaluation.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goal- oriented of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the boosters of teacher development.Teaching Quality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delicacymanagement construction,the delicacy attitude,meticulous process that can guide and promote the index system of self-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final play to the best performance indicator system.Finally it promote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 of teaching excellent.

Classroom teaching;Evaluation;Delicacymanagement

2010-07-05)

陈 勤 (1975-),女,副研究员。

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细化管理理念下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川教〔2009〕288号。

猜你喜欢
评价者精细化指标体系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