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布莱特项目对我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启示

2011-08-15 00:50崔建立
关键词:布莱特交流世界

崔建立

(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富布莱特项目对我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启示

崔建立1,2

(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富布莱特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项目,该项目在美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富布莱特项目对于我国正在兴起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实质,防止美国的“和平演变”;另一方面有益于我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塑造中国美好的世界形象。

富布莱特项目;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启示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人民对我国的兴趣与日俱增,在很多国家形成了“中国热”。如何在这股“热潮”中正确地宣传我们,让世界人民接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使他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同时也让我们中国人能更多地了解世界,吸收更多的国外优秀文化,这是摆在当前我国人民和政府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认识到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在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对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问题展开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际教育交流是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教育交流,然而文化交流问题是外交学领域中比较重要且难度又较大的问题,原因在于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古往今来,有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曾探究过文化问题。“文化”一词来自拉丁语,意义是指对土地的耕耘和作物的栽种,后来引申为人类的心灵、智慧、情操、道德和风尚的培养及教育,现在泛指人类一切知识和社会生活的总和。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整套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1]。简而言之,文化就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它决定着人们区分是非的判断力。文化决定人的行为,而且也制约着社会政治秩序和社会变革。综上,文化是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企业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以及由代表人物或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2]。

从根本上说,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即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教育交流。文化教育交流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文化活动,是由政府或者充当公共机构契约协作者的非政府组织向他国国民描绘本国情况的活动[3]30。纵观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发展进程,美国是最早利用文化教育交流手段为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目的服务的国家之一。美国历来重视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尤其是从“冷战”开始之后,美国越来越意识到文化教育交流的魅力,而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使得美国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虚伪性。富布莱特项目便是由美国政府出资主导的非政府行为,这一典型的国际性教育交流活动引发了全球性的人才大流动。美国是这一项目的最大获利者,在美国建设霸权主义的过程中,富布莱特项目帮助美国建立了全球性人才高地,为美国整体国力的持续提高注入了强心剂。在教育交流过程中,传播了美国的文化,宣传了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美国对东欧等国家的“和平演变”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人历来具有重视文化传播和渗透活动的传统,美国人认为美国具有其独特的政治文化,因为早在欧洲定居者到达北美之时,他们就认为北美是一块未沾染旧世界罪恶的圣地,所以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上帝的选国”,而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他们自认为担负着拯救世界的特殊神圣使命[4]。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却始于富布莱特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的实施。富布莱特项目是一个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美国的决策者们充分利用富布莱特国际教育交流手段使得美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具有在潜移默化中输出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的目的。诚然,富布莱特项目在使得世界各国认识美国人民及文化、使得项目交流者获得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富布莱特项目在冷战后直至今日偏离文化教育交流的初始目的而沦为美国输出文化的工具是世界其他国家都需要警惕的任务。

1946年,富布莱特(J.William Fulbright)在美国国会上提议确立一项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该项目因此而得名,该项目提出将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战时剩余物资及战争赔款用于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自项目开始以来,不仅推广到西欧国家而且也囊括了世界各地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世界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最为成功并且最为重要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起的旨在宣传美国政府的行动、意图、价值观及政策的重要国际文化交流项目。自该项目1946年创建以来,已经资助了超过30万名学者[5],使得他们通过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丰富了各自的阅历和能力,提高了国际认知度。富布莱特项目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主导下的最大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但是其管理模式并非完全由政府组织包办,而是采取政府负责项目的预算和政策的制定、项目参与者的审定和项目运作状况的监管等,非政府组织协助政府负责有关项目的宣传、咨询服务和人员接待与培训以及数据的统计和效益分析等。富布莱特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私人团体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因为非政府组织的赞助最容易使得美国文化团体交流的学者接受,因此在这一方面的捐助对于该项目的实施是极为重要的。富布莱特本人的意图是使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学者能够接触到美国文化及教育,虽然在推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发生了背离其初衷的现象,但是自该项目确立之日起,得到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欢迎,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富布莱特项目在团结世界的力量、建设霸权方面,达到了远比军事手段更加奏效的效果。

冷战开始后,文化教育交流成为美国推行强权的工具,美国所开展的文化教育交流事实上严重背离了文化和文化交流的本质属性。富布莱特项目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它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具体地说,富布莱特项目在美国式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出过程中起到了如下作用:

(一)构建学术交流的桥梁,奠定人才高地的基石

由于美国人的自命不凡以及生来就具有的使命感,美国的富布莱特学者经常认为他们自己有向世界各国传播美国“优秀”文化的使命。出于对自己国家的骄傲,来到世界各地的美国学者经常热衷于帮助当地的学生联系到美国留学,帮助当地学校与美国的高校建立学术联系,推荐同事到东道主国家任教以及帮助学校之间建立图书交流关系等,这些都体现了富布莱特学者发挥了美国与世界各国学术交流的桥梁作用[6]。项目参与者尤其是学术领域的学者或专家通过与他国的学者或专家的接触拓宽了彼此的知识视野,通过交往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好伙伴,相互交流彼此的学术成果或者研究资料。通过富布莱特项目交流,受项目资助的学者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资料,富布莱特项目为研究者的未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受富布莱特项目资助的学者们更新了研究领域,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技巧。美国是富布莱特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富布莱特项目的遴选方式和遴选条件注定把各个国家中的顶尖进口级学者和科学家招募到富布莱特项目旗下。富布莱特项目的专家产生办法通常通过公开竞争和专家评审的方式提出候选人名单,最后的遴选和安置由受助国和美国协商进行,入选的专家均是本专业的高级学者,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或相应的专业学位及高校专业教学经历,这样就为美国吸引世界顶尖级人才,打造人才的制高点提供了方便条件,客观上也为美国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宣传美国的价值观,接受美国式的意识形态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开始从战前的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转变。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不仅需要维持和扩大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文化上也需要加强和其他国家的来往,以便在交往过程中向全世界宣扬美国式的民主。以富布莱特为代表的一些美国政治家认为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可以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人民认识并且了解美国、接受美国式的民主。富布莱特教育交流项目是美国政府资助并管理的国际化交流项目,由于这个项目的一开始就成为美国向全世界兜售美国式的民主的工具。因此,在这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体现出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3]283-289。

富布莱特项目起到了宣传美国、从文化上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的作用。富布莱特项目在宣传美国的价值观、使各国的项目参与者接受美国式的意识形态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获得富布莱特奖学金的各国学者和学生们在美国学习和研究期间,美国的政治制度直接对他们产生了影响,这些富布莱特奖学金获得者在他们经历了美国的生活并亲身观察美国的社会后,回到自己国家所带回去的经验和教训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富布莱特项目美方学者的知识领域着重向外输出西方价值体系,同时也兼顾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可以毫不怀疑地说,富布莱特项目的实施对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教育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该项目只限于对对象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对对象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美国实施该项目与其他国家参与该计划的兴趣点正好形成鲜明反差,造成了教育交流的不平等现象。

(三)推行“和平演变”,颠覆社会主义阵营

“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政策。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一个以苏联为首的强大的阵营,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体系却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因此,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不得不用和平的方法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达到颠覆的目的,即采取“政治宣传”、“文化渗透”等非战争手段,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等,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发生“和平演变”。1946年的《富布莱特——海斯法案》既解决了美国剩余战争物资问题,又拓展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法,从而为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另一渠道[7]。通过“富布莱特”项目,把美国的专家、学者和其他人员派遣到社会主义国家中去,以学术教育交流为名,充当传播所谓西方文明的先锋。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我们不惧怕西方的这种和平演变,同时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这种危险,就不能到美国或西方国家接受培训,就不能学习美国的优点。在面临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时,要首先把我们自己的事业做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如果我们自己把事业发展得好,西方的和平演变只能是纸老虎,最终彻底粉碎美国对中国的“和平演变”阴谋。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一方面带给人类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也会给弱势国家或群体带来灾难。我们中国是把这场经济“全球化”看成是新的外来文化影响,还是应该利用新的机遇,把对外宣传我们的优秀文化看成是我国经济改革、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必要需求,这是个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大业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期待着中国在世界各个领域的声音。因此,我们在新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进程中,一方面要对西方的文化采取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的战略,我们绝不能因为西方文化输出的背后“阴谋”而惧怕接触西方文化,相反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学习他们优秀的东西,同时更要高度警惕西方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对我们的侵袭,防止“和平演变”阴谋;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地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思想向国外进行输出,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最终使得世界人民懂得中国的文化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强力量。因此,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思想,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

我国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可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时期(1949-1966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和建设时期;遭受“文革”严重干扰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空前活跃时期(1976年至今)[8]。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我国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动逐渐自觉起来,开始有意识地制定对外文化交流的战略及发展政策。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就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大国而言,我国文化在国际上依然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和认同度,因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破坏,中国无论是在硬力量还是在软实力上都受到了重创。中国当前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在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硬力量增强了,从而也对软力量产生了影响,那么受到富布莱特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呢?

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不仅要依赖于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同时更依赖于国家文化产业的繁荣。富布莱特项目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首要的原因就是它是美国文化体制的一种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播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中国的文化发展更多的是要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体制发展模式。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表明,只要深化文化管理制度创新,我们的文化事业就能办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立足传统文化,同时树立文化创新意识,因为创新不仅关系到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在文化教育交流过程中,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国力的强大促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潮,于是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就在世界各地诞生了。孔子学院不仅是语言教育机构,也是向海外介绍中国文化的机构[9]。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是中国的国外文化教育机构,它们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学院主要是中国的教育机构和国外的教育机构经过协商达成协议而创立的,它的主要的功能在教育方面,主要是以传播中国的语言为主,而中国文化中心是在大文化的范围内,全面地向所在国介绍中国各方面的信息,宣传中国的文化,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实践证明设立文化中心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它对联系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富布莱特项目是一个国际性文化教育交流项目,这是一个由美国政府主导、各民间团体广泛参与的国际性文化教育交流项目,这个项目促进了美国文化输出的顺利开展。当前,世界正在兴起的“中国热”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契机,通过宣扬中国文化化解“中国威胁论”。在驳斥“中国威胁论”的过程中,应采取中国政府和外交部门为主要力量的策略,同时让更多民间组织或者个人加入到其中,这样会使得更多的西方正义之士识破西方国家的阴谋。对于西方人的阴谋我们应注重用文化交流的手段化解某些西方人的无知和偏见,这也是美国成功的文化交流以及富布莱特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给我们的有益启迪。在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以走出去为主,把我国的最先进文化输送到世界各地;坚持以服务我国整体国家利益为指针,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规模,拓宽对外文化交流领域。在大力开展对外教育交流的同时,提高开展文化贸易的能力,这就要求我国要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提高从事对外文化交流人员的能力。

首先,在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时我国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作为交流的主要内容?在富布莱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早期的美国富布莱特学者注重宗教文化的传播,到了美国文化大国逐步形成后,则长期致力于美国的政治文化的输出,对他国进行政治文化的改造,以至于预谋对他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中国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化呢?几千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和合思想”。因此,在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绝对不可走美国人的老路子,去干涉别国的政治文化发展,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协和万邦”思想对建造一个和谐世界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中,应该将我们的大众文化的精髓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大众文化中蕴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大众文化交流,把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和优秀的价值观传送给世界人民。其次,鉴于富布莱特项目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进行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运行机制的创新。中国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相对于美国这样对外文化交流成熟的国家来说,还不能算是成熟的文化教育交流。鉴于目前我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的紧迫性,我们应该在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方面首先进行机制的改革。过去我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认为文化交流方面的事情只是外交部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这就导致了一些人不理解对外文化交流。我们应在全体国民中树立重视文化教育交流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观念,应该倡导全民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思想,让人民关心、支持、参与文化交流。再次,注重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对外交流整体大业的理念,开展对外文化宣传。富布莱特项目就是一项配合美国对外交流事业的整体需要而展开的全球性文化教育交流项目。我们在对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时,要始终把握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对外工作的大局理念,配合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宣传,这也是展示我国文化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的行之有效的方式。第四,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对外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是对外文化交流、宣传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和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支持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与发展,对外文化工作的文化功能以及经济功能日益凸显,在我国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大背景下,国外文化产品大量涌入我国,与我国文化企业抢占国内文化市场,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我们应优化文化产品进口结构,努力增强我国文化外贸管理能力,鼓励国内文化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努力扩大文化出口,扶持培育外向型文化产业,让我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使我国从文化进口大国转变为文化出口大国[8]。

美国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由于在冷战时期成为美国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心理宣传的工具,在冷战结束后,它又成了美国通过单向思想灌输和渗透来重构别国文化的手段,美国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受到了国际公众的质疑,缺乏国际信任。因此,我国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吸收美国的经验教训,应该坚守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本质属性,推动文化教育交流服从和服务于和谐世界的建构。我们在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为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作出我们这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贡献。

客观、公正、全面地考察富布莱特教育交流项目对我国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启示,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美国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实质以及美国的对外政策,探寻美国的价值观,防止美国等西方的所谓“和平演变”策略以及对我国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政策的制定是十分有意义的,使中国的世界形象变得更加美好、丰富而生动。

[1]彭新良.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5.

[2]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19.

[3]胡文涛.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4]董小川.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39.

[5]Ralph H Vogel.The Making of the Fulbright Program[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87(491):12-21.

[6]Dennis W.Sunal,Cynthia C.Sunal.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Effects of the American Fulbright Experience in Africa[J].African Studies Review,1991,(34)2:97-123.

[7]张立平.富布莱特与中国[EB/OL].[2005-08-01].Available at http://news.sina.com.cn/w/19367382950.shtml.asp.

[8]中国:文化外交显魅力[EB/OL].[2005-11-11].Available at http://www.huaxia.com/zhwh/whgc/2005/11/92662.html.asp.

[9]吴瑛.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EB/OL].[2010-05-01].Available at http://hi.baidu.com/liheming333/blog/item/61f6422f72b0a3341e30892b.html.asp.

About the Inspirations of Fulbright Program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

CUI Jian-li1,2
(1.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China)

Fulbrigh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is a program which is led by the U.S.government but organized by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This progra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The research of the program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 has various important inspirations on our country’s emerg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Generally speaking,on the one hand,it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 in order to prevent“peaceful evolution”;and,on the other hand,it is beneficial to China’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 policy formul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s so as to create a better image of China.

Fulbright program;international;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inspirations

G40-055

A

1001-6201(2011)02-0187-05

[责任编辑:何宏俭]

2010-10-30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426号)

崔建立(1969-),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布莱特交流世界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一生的情人
一生的情人
比尔·盖茨一生的柏拉图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