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浅析

2011-08-15 00:45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关键词:培养目标外语研究生

迟 爽(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浅析

迟 爽(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也对现行的外语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以此针对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应当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对我国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科人才建设的有效途径。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量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与综合性的外语人才。但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的增强,对外语类院校单一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我们不难发现,现行的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虽然在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做出过很大贡献,但在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现存问题

(一)培养目标单一,难以因材施教

由于我国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侧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则多为基础理论、专题知识的课型,传统外语教学主要以语言基础学习为主,配以文学、语法等相关的传统课程,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也主要是学术理论的教导和传授。这种方式虽然导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很大程度上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往往表现为外语实践和交际能力较弱。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带有更多的个别化教育特征和因材施教的要求,但由于扩招导致的研究生数量激增,使每位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也大幅增加,千篇一律的培养计划和“上大课”、“一刀切”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调动和培养,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外语专业始终被当作是具有基础学科性质的专业教育。目前,大多数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仍采用传统的“语言+文学”的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海高校为例,13所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有12所高校只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从专业方向来看,大多数课程设置偏重于语言学和文学理论的教授,多是基础理论、专题知识等课程,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课程较少,[1]忽略了外语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使命,即“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等课程,培养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外语高级专门人才”,从而直接导致了我国外语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单科教育模式。比如有些企业就喜欢接收理工科大学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因为他们学过科技外语或科技外语翻译之类的课程,可以比较快地适应科技翻译的工作。而许多国际性企业又希望学生学习过经济类的课程,也是为了更快适应工作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大量需求,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模式僵化

传统的外语专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培养:一是学习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二是通过学习外国文学,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当前外语研究生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能体现学术前沿的课程很少,体现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课程也很少,大多数院校没有开设有利于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跨方向的方法论课程。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外语实践工作的学生来说,选择的余地较小,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而“必修课+选修课”的培养模式仍然偏重于语言学和文学理论的建设,其设置基本上沿用本科课程设置方法,没有体现“研究”的内容。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单一性也是个突出的问题,一些学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教学活动仅限于课堂教学,这显然不能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听、说、读、写等方面语言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外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教育'”,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内在要求。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显示,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较低是一个普遍现象。[2]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外语研究生的就业渠道不仅仅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许多生产、企业部门不同程度地需要高层次人才,这使得研究生教育的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对于外语专业研究生来说,创新素质是其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很多单位在高校招聘人才时,把成绩、学历、英语等级考试证书看作首选条件,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因此也被误导为只要得到高分、拿到学位、顺利毕业,手中就有了就业的筹码,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忽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有学者在天津、北京、上海和山东等7省市14所大学外语系进行调查统计,目前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基本上分为课程和论文两部分,多数学校利用3个学期进行课程学习,3个学期用作论文写作,也有的学校用4个学期上课,1个学期写论文。调查中还发现这14所大学外语院系中,开设研究方法课程的仅有3个,约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0%。[3]强调理论教学、忽略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以及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目前我国外语研究生教育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改革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举措

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必须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需求,而社会发展需求制约着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急需各种规格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如何面向市场、面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建立起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创新精神为核心、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外语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

(一)明确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

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首先取决于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定位。[4]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诸要素中具有导向性的要素,培养目标决定着学制、课程设置、培养方式、运行机制、评价方式等诸多要素。外语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应该反映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要从国家创新科技和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坚持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针。鉴于高校语言教师逐渐趋于饱和,对外语专业研究生需求减少,探索高深学问和专注科学研究已不是当前外语专业研究生单一的培养目标。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高层次外语人才,因此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应遵循培养多元化人才的理念,其目标体系应在主导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扩展。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应主要以研究人员为主,同时兼顾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体现研究生教育价值多元化的理念,满足各行各业的不同要求。

(二)确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培养,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老问题,这一问题也存在于我国外语研究生的培养中。当代外语研究生教育已不再单纯是一个探索高深学问和专注科研的场所,而应将市场需求的职业性和专业发展的学术性结合起来。只有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研究生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对研究生教育不断增长的广泛性、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外语专业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将会在学术性教育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突出,所以应尽早打破传统的“语言+文学”的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取向,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注重与其它专业交叉学习。比如在视、听、说、翻译等基础性课程中加大科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掌握大量相关学科的复合知识。鼓励跨学科选课,并通过辅修、双语种、双学位、外语加专业方向等形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任何研究生教育模式存在的基础都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的研究生培养应该是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互动,在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由注重学习知识到注重创新知识的转变;由注重智力因素到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转变;由注重学历(学位)到注重能力的转变;由注重学知识到注重全面发展的转变”,逐步形成和发展以“外语+专业”、“外语+外语”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外语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是教育部有关“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对外语人才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必须充分考虑需求市场的变化。课程设置是各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研究生培养机构要想在竞争的环境中有所成就,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从而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

要培养外语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使他们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多、启发少,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应积极开展讨论式、演讲式、辩论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外语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配置好专业课和基础课的结构比例,不仅要注重研究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特别注重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交叉性、前沿性和启发性,加强外语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对开设外语专业的院校来说,还应拓宽辅修课程范围,开设诸如贸易、管理、营销、新闻、法律方面的第二学位课程,适当引入社会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使研究生通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深入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提前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并通过参与项目的合作和项目实践等形式,强化运用外语从事与复合专业有关的具体工作的实践技能,从而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积极推进外语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探索国际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研究生教育日益国际化,知识的国际流动愈加迅速,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合作培养等国际合作形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方面与世界接轨、同步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向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和高级访问学者,另一方面要把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请到高等学校做客座教授,同时,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通过国际交流的平台培养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外语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享用国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语专业的研究生人才除了能熟练运用一门以上外语外,还要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5]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有赖于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更加紧密的交叉与融合,因此应进一步推动规范化的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国际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需求和学科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研究生教育多元化的发展,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培养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需求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外语类院校的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复合型外语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方向。任何研究生教育模式存在的基础都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的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应该是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互动,无论从与国际接轨还是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创新适应于多元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是我国外语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

[1] 江华.影响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及解决途径探究[J].科技信息,2009(17).

[2] 孟万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6).

[3] 李艺.外语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追踪实验[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4] 赵伶俐.强力提高研究生的认知加工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4).

[5] 刘岩,仲伟合.转变外语教育观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3).

Simple Analysis of Reform of Training Models for Foreign Language Graduate Students

CHI Shuang

Graduate stud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joining the WTO,the society requires that the foreign language graduate education provid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mind and practical ability,meanwhile,it proposes a new demand for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graduate education in such field.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new problems from graduate edu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and provide reform suggestions in terms training target,training model,curriculum settings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graduate training model and further improve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in foreign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model

G640

A

迟爽(1980-),女,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外语研究生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