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性为主线的“管理学”教学思路的探讨

2011-08-15 00:45李泓欣张广宇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关键词:应用性管理学案例

李泓欣 张广宇(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以应用性为主线的“管理学”教学思路的探讨

李泓欣 张广宇(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管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管理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管理学的教学一定要贯彻应用性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此分析了“管理学”课程的特点,从“管理学”教学理念的树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思路。

管理学教学;应用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管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只有将所学的管理学的基本方法、观点成功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管理中,才可以说真正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因此,管理学的教学一定要贯彻应用性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一、“管理学”课程特点

“管理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开设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为学好其他管理课程和从事实际管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培养管理理念和管理素养。其特点如下:

(一)实践性、应用性强,可以广泛结合实际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讲过,把管理学教给23岁的年轻人,那纯粹是浪费时间。虽然这个观点有一定的争议之处,但也说明管理学理论最终要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掌握。同时,管理学应用性相当广泛,所有的组织都可以适用其基本精神,也就是说,管理理论可与现实多角度结合。

(二)理论性强,难实践性

“管理学”课程是对管理学科理论知识的高度凝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理论性。整个课程以理论疏导为主,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概念性的非操作性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具体的管理实践,而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因此,“管理学”的精髓很难通过实践加以执行。

(三)管理理论博大精深

管理学博大精深,管理学书籍无穷无尽,经典管理学中每一个道理都值得反复思考。这就要求老师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多更清楚地讲解更重要的知识点。同时,课堂上没有时间讲的,并且是学生应该知道的知识,也要在空闲之余讲给学生。

(四)一般为大学低年级同学开设

大学低年级同学有很少的社会实践经验,组织的管理经验更是几乎为零,学生对管理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都比较少。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具有强烈的渴求知识的欲望,上课特别认真;新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较少,师生之间的心理摩擦也少;接受先进理念快,想象能力丰富。但“管理学”教学方式及内容个体理解差异性明显,不同任课教师对“管理学”课程中的理念会有差异性理解。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达不到学生应用目的的几个表现

教学理念方面:忽视了管理学的应用性,或者重视不够。学生听了以后云里雾里,好像距离自己很遥远。如果光好听不管用,那结果就会是上课很热闹,课后学不到东西。

教学内容方面:不注重培养学生管理思想的深入理解。“管理学”课堂上时间很有限,应该重点放在对基本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理念的理解与掌握上。如果细节的计算等需用很长的时间才能讲清楚,不如不讲。

教学方法方面:其一,案例教学方面。案例过时,国外太多,案例不典型,案例多多,含糊不清或是案例太少,学生理解对有的理论理解困难。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应用性来进行。其二,手段单一,课堂沉闷。学生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人,对企业、对管理没有一点认识,更谈不上什么从业经验,如果课程手段单一,就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突出应用性的“管理学”教学思路

(一)树立几个基本理念

其一,突出理念的重要性。知识是最容易淘汰的,能力次之,最后才是理念。教学中能尽量融入管理理念,从根本上启发学生养成管理习惯和科学管理的创新理念。

其二,管理艺术性的理解。管理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管理问题很少有标准答案,一个组织要想成功,首先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的管理模式,回答和解决好这个环境和条件提出的挑战,而成功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获得成功的模式,在改变了的环境和条件下不一定能继续获得成功。

其三,不要认为听了管理学的课,你就能很快成为很好的管理者。管理学的要旨,是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素养、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要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关键取决于自己如何领悟以及如何去实际应用。

其四,不要指望不动脑筋,就能学到管理技能和思考方法,因为结合实践的东西需要反复思考才能获得真谛。

其五,是注重人生价值观教育。管理学的实际应用是以知识和责任为依据的,教会学生处理好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形成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思维。管理的核心对象是人,因此,管理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中,人本身的因素诸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道德观等要远远超过技术因素和专业能力因素。管理者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独立而健康的人格,才能把握管理的本质,按照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进行科学思维。因此,管理学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从突出应用性的思路,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讲明学习管理学的理由和方法。例如:第一次课可以根据教师对管理学的理解,讲一次绪论,主要从学习管理学的理由和方法的角度来讲解: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管理者;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学习管理的作用;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如何学习管理学。让学生对这门课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为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避免繁琐的计算,突出管理理念与思想的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比如复杂的决策树、线性规划、网络计划技术、库存控制模型等,点到为止即可。另外,具体方法到后续课程中可能还会继续学习。

第三,引入自我评估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罗宾斯的《管理学》中有很多自我评估练习,可以根据课堂时间,结合教学内容、学生专业等,在每次课结束前10分钟左右,选择一些典型的练习去做,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一些管理问题的理解。具体比如管理概论部分的——你在一个大型组织中从事管理的动机有多强?决策部分——你的直觉能力如何?计划部分——你是一个称职的计划人员吗?领导部分——你属于何种领导者?激励部分——那种需要对你最为重要?组织变革部分——你是否在动荡环境中进行管理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四,结合管理故事,寓教于乐。这里面有真实的故事,也可能有寓言故事。根据学生的特点,要运用精彩的故事体现“管理学”课程内容,在故事叙述中教学。现在有流传很广的管理小故事,简短易懂,学生印象深刻。比如《该由谁骑这头驴》、《父子打猎》等,甚至MBA精粹中很多很好的故事也可以引用,比如踏弱音板、表扬在先、以身作则、目标要明确、管仲病榻论相等。

第五,插入一些管理定律,提高学生管理素养与管理理念的培养。比如管理一般素养、关于管理各种职能的定律等。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管理规律,学习与思考课本以外的管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第六,理论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管理理论的精妙之所在,甚至认为管理理论虚无缥缈,几乎无法指导管理实践活动。每当听到枯燥的管理理论时,就会无所适从,如何把管理理论与学生们了解的感兴趣的领域联系起来,是“管理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现代社会中,不管人们身处何处,从事何种职业,事实上人人都在参与管理,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某种组织、管理某个部门、管理某项业务、管理家庭、管理子女等,管理活动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们理解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教师要经常理论联系实际,既然学生不了解企业、公司等组织的实际工作情况,完全可以从他们了解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学生所在的家庭、班级、协会、学校等组织都有管理的问题。学生如果学会用管理的思维去思考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学理论也可以在“管理学”课堂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学生在“管理学”课堂上,自己定学习计划,掌握计划管理的方法与理解计划的重要性,结合对学生的管理激励理论,比如正强化和负强化,结合老师对学生的把握,理解控制理论等。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使所学知识更具有应用性、可操作性,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

(1)精心选择案例

一是精心选择每章的引导性案例,提高教学效率。每章的引导性案例是每章开始前的一两个案例。引导性案例是为了让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感性的印象,为学习本章内容奠定一个基础,即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候,很多理论知识点可以结合案例来理解,避免过多解释,加快学生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来讲解其它重要的管理学理论。比如道德与社会责任,选择管理的道德困境问题;全球化管理,选择了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失败;决策与决策方法,讲到耐克的决策、珠海机场投资决策失误;战略管理部分两次课,中央电视台商道节目《柳传志的250天》(上下各30分钟);人力资源管理,华为的人力资本增值等等。

二是既要顾及到案例自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状况等。比如讲到分工观点,讲了《南开大学一位MBA学员的困惑与解决措施》;讲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它现在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讲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MBA》,学生听后会深有感触。

三是自己编写案例。有时合适的案例很难找到,但是有些案例来自实践,来自我们平常的生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收集改编、编写一些生活中的故事,利用这些通俗易懂的素材讲解一些基本的管理原则,从简单的事情推出基本原则,再尝试结合组织的情况上升到组织管理的层面,引入管理思维或理念。

四是结合社会最新的情况,总结为适合课堂的案例。学生总是最社会上最新的事情有兴趣,这就要求老师把社会最新发生的事情引入教学,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发挥多媒体的视听功能。

(2)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分析与讨论对于学习管理学是必要的,但是学生课堂的时间很有限,如果用太多的时间去讨论某个案例,有些本末倒置。以此课堂上讨论的案例要简短,用时不能时间太长。如果有长一些很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作为作业在课下完成,课堂上只做简短的讨论,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总结,让学生们掌握由案例引申出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即可。

2.课堂模拟演练、管理游戏、管理辩论

这些方法演练教学法使管理学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并能增加学生对于未来岗位的适应性,增强对企业管理的直观认识。但存在费时太多、课外准备多、参与学生比例低等问题,所以一个学期可以安排一、二次。比如在沟通部分,可以安排培训游戏——折纸撕纸,用时不多,效果良好。

3.教学互动的开放性

由于教师扮演教学目标的设计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教学资源的制作者、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远远不够,网络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交流和讨论的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通过电子邮件、QQ、博客、论坛等,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4.创建快乐的学习氛围

学习管理学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先学做人,即健健康康的生活,快快乐乐的工作。管理学的学习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快乐的过程中学习。比如让管理小故事、小视频、小案例等穿插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生动性、启发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实现对管理学教学内容的组织。

[1] 潘建林.管理学教学之我见[EB/OL].http://jpkc.ywu.cn/glx/News/NewsList.asp?Channel=0101.

[2]谭海鸥.《管理学》教学方法探索[J].高校教学研究,2008(5).

[3] 庄锴,孙辉.管理学教学模式研究——以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EB/OL].http://Sm.ujn.edu.cn/jpkc/ycx/list.asp?id=189&page No=1.

[4]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 李映霞.管理学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3):199-201.

Discussion on Teaching Thinking of Management Science Taking Applicability as Master Line

LI Hong-xin,ZHANG Guang-yu

The management theory is derived from the practice,and services the practice.The management science's final goal is to apply.The management science teaching needs certainly 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thinking of applicability as the master line,must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urse cont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teaching thoughts from three aspects:establishing the management concept of teaching,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management science teaching; applicabil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G642

A

李泓欣(1971-),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性管理学案例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浅谈管理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人的行为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既有检测技术在老旧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性分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