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概况”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2011-08-15 00:45李慧君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关键词:概况英美英语专业

李慧君(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英美概况”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李慧君(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英美概况”是一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这门课程自身内容的特点,分析目前国内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的方法,并结合教学提出实践的对策和建议。

英美概况;教学改革;创新

“英美概况”是根据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系统介绍了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概貌、历史背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反映出来的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以此加深英语专业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化现象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的识别力、理解力和综合评价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各种语言文化现象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使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和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深层次地掌握英语,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沟通和交流。[1]

一、“英美概况”的教学现状

“英美概况”课程在中国的开设尤为必要,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主要指英语国家)在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截然不同,而在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了解异域文化已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必修课。如果不了解这些英语国家的历史沿革、社会制度、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中国很难把握主要英语国家的思想发展轨迹和内在的人文精神,以及与它们实现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因此系统地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不仅是当代国际、国内社会对一个国家和一种文化提出的要求,也是对身处现代的人们尤其是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在一般高等院校,“英美概况”这门课程通常开设一个学期,按国家教学大纲规定是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开课,周课时为3-4课时。[2]这门课程的主要开设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课程要求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应高度重视整体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因素,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全面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并能在实际交流活动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拓宽思维与认识空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对于加深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理解,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门课程在内容上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它涉及到英语国家地理、历史等方方面面,所以内容纷繁复杂,涉及知识面广,历史跨度很长,信息量很大,而且有些院校只安排一个学期每周2个课时的授课时间,这给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师往往需要在较少的授课时间内安排十分丰盛的授课内容,甚至一次课要跨几个专题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容易出现师生备课和听课都“消化不良”的情况。对于这门课程,教师普遍反映难教,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与英语专业的其它课程比较,这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和教学探讨都不够。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地安排丰富的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全面、清晰地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文化发展的总体走向,确保“英美概况”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难点。

二、目前“英美概况”教学的困境

目前我国的“英美概况”课程教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这种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见端倪:

第一,英语专业学生对待这门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很多学生对这门课时少、学分不多,且通常是合班上课的专业基础课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只是将通过考试作为首要目标,认为系统掌握知识并学好课程内容是那部分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只要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因此学生戏称这是一门“到课率高,抬头率低”的课程,学生这种敷衍的态度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很不利。

第二,授课教材的部分内容已经比较陈旧,很长时间没有任何更新,与目前一些英语国家的实际状况有所出入,不能反映这些国家的时代特征。[3]这种内容上的不适时反映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与他们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的信息不一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心存疑惑,继而容易将这种怀疑的态度扩散到课程里的其他部分,更糟糕的是,如果学生从多个信息渠道了解到的信息证实了教材内容不真实,那么他们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门课程也就丧失了原有的意义。

第三,这门课程一般采用的是全英文教材,课文内容中有大量复杂的新词,给学生本来就不熟悉的内容更添学习难度,而且全英文并带有大量复杂新词的教材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化,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仍有一定难度。这些学生刚刚升入大学二年级,对于灵活使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仍然有困难,学生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掌握这些新词之后,已经筋疲力尽,因此无心再去关注阅读材料的实质内容,这使得学生课外的阅读和准备没有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

第四,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陌生,尤其是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内容,由于平时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些方面的内容不太关注,同时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上教材内容本身包含大量专业词汇,信息量很大,因此学生理解教材较为困难,更难于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使得很多学生从刚开始便对这门课程难以适应,产生一头雾水。

在目前的“英美概况”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也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体系性和连贯性,就要在规定课时内完成大量授课内容,这样容易忽略课堂教学任务的交际性和趣味性,无法在课堂上传输大量生动的信息,学生只是被动地输入学习。相反,教师设置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但是任务型课堂要求有一定的师生交流和互动时间,这容易导致教师很难在原本很有限的时间内按量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内容方面会略显欠缺,如何将授课内容的体系性与课堂授课方式的交际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是目前“英美概况”课程教学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议

要教授好这门信息量大、课时有限的课程可以从多方面努力。首先尽量争取院、校支持,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这门课程的周课时,或者周课时不变,增加开设一个学期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无论是对教师讲解的细致程度,还是对学生准备和消化课程内容的充分程度都有所帮助。

由于授课教师直接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他们的状况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在主要英语国家的学习和培训对于这门课程的讲授很有帮助,因此可以争取机会让授课教师去主要英语国家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得教师讲课变成有感而发,与学生分享,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实际教学之初,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即不仅仅是针对考研的学生,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该好好学习,因为综合文化素养的高低早已成为衡量英语专业的学生专业素质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文化素养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也会有重要的影响。

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有限的课时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的准备时间和课后学生的复习时间。课前教师就应给出主要的背景知识,并根据所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课本、参考资料、网络等信息资源寻求答案,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课前设置的问题应当紧扣教材,而且最好包含最新的信息,使得学生愿意去了解,乐于去解决,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当进入到课堂讲授阶段时,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大都比较感兴趣,同时课前准备积累的知识也减缓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和教师讲解新内容的阻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采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辅以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信息,将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熟悉的知识块与所学的新内容进行直观的联系和比较,尤其是在中国与英语国家存在巨大差异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中西方的差异和这些差异背后的本质,并在学生理解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真思考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及处理这些差异的合理态度和方法,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可以促进其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真正让知识转化为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授课结束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等形式使其巩固所学内容,并将书本知识付诸于实践。实现这一点,要求学生首先必须大量阅读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展示出来。课堂的教学时间是很有限的,应当充分调动二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让课外服务于课堂,使得两者有机地互补,以此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教学还要注意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教师应当放眼于学生学习的整体课程设置。“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得益于“英美文学”、“西方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课程的知识,教师对于这些文化内容的了解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概况”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这些课程与“英美概况”交叉的部分或趣味性较强的内容;[4]“英美概况”课程也可为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做好铺垫,教师拥有扎实的前期积累为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得课程之间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把握,也启发了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联系和思考。

总的说来,这门有特色的课程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学双方在已有专业课的基础上付出大量的努力,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寻求教学良方。

[1] 朱永涛,王立礼.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27.

[3] 余丽雯,张莉.“英美概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30):20-21.

[4] 水彩琴.英美文学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3-94.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An Outline Introduction to Britain and America”

LI Hui-jun

“An Outline Introduction to Britain and America” is an important basic specialized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tself,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is course at present in China,discusses the improving methods,and then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e.

An Outline Introduction to Britain and America;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H319.1

A

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G30961)

李慧君(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与文化。

猜你喜欢
概况英美英语专业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