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8例临床体会*

2011-08-15 00:42苟章洋唐文国余定庸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乙状听神经脑干

苟章洋,漆 建,唐文国,余定庸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南充 637000)

听神经瘤是桥脑小脑角最常见良性肿瘤,约占该部位肿瘤65% -72%[1]。近年来,虽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应用于听神经瘤治疗,但对于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2]。2008年6月-2010年6月两年间我院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28例,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19岁-71岁(42岁±5岁),病程32天 -11年(6年 ±1.5年)。症状与体征:患侧听力减退或消失23例,耳鸣15例,面瘫7例,患侧面部麻木2例,共济失调、步态不稳9例,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8例,4例出现脑干体征,同侧或对侧肢体偏瘫3例,锥体束征阳性3例,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12例。术前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平扫时肿瘤呈等或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时肿瘤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囊变,其中23例患侧内听道不同程度扩大;MRI成像25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其中伴有囊变者7例,病变均为单侧,左侧18例,右侧10例,肿瘤越过中线者6例,伴不同程度脑积水9例。肿瘤直径3cm-8 cm(4.5cm±0.8 cm)。

1.2 手术方法

28例均行气管插管全麻,病人健侧卧位,头架固定。有严重脑积水者,先行侧脑室枕角穿刺引流。运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采用倒钩“7”型切口,即乳突后发际缘内侧,上达横窦水平钩向中线,下至下颌角水平。骨窗要求上方显露横窦下缘,外侧方显露乙状窦边缘,下方接近枕骨大孔边缘,直径5cm左右,以“+”形切开硬膜。释放脑脊液使脑压下降,肿瘤切除顺序遵循“蛛网膜间隙外、瘤内到瘤外”的原则[3],在显微镜下沿蛛网膜界面解剖,先暴露肿瘤背外侧部分,识别周边神经及血管并用棉片加以保护,先行瘤内切除使肿瘤体积及张力减小,再沿蛛网膜界面仔细分离瘤壁,锐性分离肿瘤与神经血管粘连部分,切忌用力粗暴钝性分离,否则术后可能导致颅神经及血管严重损伤,首先分离肿瘤下极,其次分离上极,再沿内侧瘤囊壁与小脑半球及脑干间分离,将囊壁向外侧牵拉,避免牵拉脑干,不宜强求全切与脑干粘连较紧密部分,以免损伤脑干出现致死风险,最后处理外侧部分肿瘤,因面听神经被严重挤压移位,且粘连紧密难以分离,甚至穿于肿瘤中,应用显微剪刀将其与瘤壁锐性分离。然后磨钻打开内听道,切除内耳道内肿瘤,彻底止血后缝合硬膜,颅内压不高时应严密缝合硬膜,若缝合困难可取筋膜或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膜外置引流管,防止硬膜外血性液体流入颅内及硬膜外积液,还纳骨瓣,骨窗开颅者可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严密分层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

2 结果

28例大型听神经瘤全切除25例(89%),次全切除3例(11%),死亡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3例(82%),其中7例术前已有面瘫者,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听神经解剖保留7例(25%)。术后面神经功能评定依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4],Ⅰ-Ⅲ级15例(54%),5例术前听力减退者中,有3例术后听力保留,术前听力丧失的病例术后均未见恢复。术前8例有进食呛咳、声音嘶哑者,出院时均有好转,6例术后新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5例术区积血,其中1例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有20例接受随访,至今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6.5个月。术后16例生活自理良好,4例生活基本自理。随访20例中行头颅CT或MRI复查,2例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无新的神经系统体征,给予伽马刀治疗。

3 讨论

3.1 手术入路

对于大型听神经瘤的切除,肿瘤的良好暴露是手术难点之一。听神经瘤手术有三种基本入路:即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颅中窝入路和经迷路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由于该入路术野暴露清楚,术中能良好显露脑干和重要的神经血管,增加了肿瘤全切率和面听神经保留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是目前神经外科医生切除听神经瘤最常用手术入路,本组28例患者均采用此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适合于所有听神经瘤手术切除,尽管对内听道外侧隐窝的肿瘤显露不良,仍是听神经瘤的最佳入路[5]。手术体位有两种,半坐位最大的特点是可较好地显示肿瘤与脑干之间的解剖关系,但半坐位不能直视面神经进入内听道口处,是术野的一个死角,且半坐位对麻醉和术中监测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术中使用侧卧位,此体位的优点是:可防止血压下降,对桥脑小脑角暴露良好,容易切除肿瘤,无需考虑空气栓塞,术者感觉舒适。罗世祺[5]等报道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l40例(96%使用该入路),肿瘤全切除率84.3%,面神经解剖保留率87.3%。本组肿瘤全切除率89%,面神经解剖保留率82%。

3.2 面听神经保护

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完整保留面神经甚至听神经的功能,是神经外科医师的一大挑战,而对于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已被拉长、推移、神经纤维变薄变细,有时被肿瘤包裹发生退行性变,即使在显微镜下也较难识别。有时在肿瘤切除后都无法找到面神经,这就是本组面神经保留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只有清楚面听神经位置及走向,剥离瘤体包膜时应先从肿瘤两侧寻找面神经干,因为面听神经在脑干起始处及进入内耳道口的位置相对恒定,然后将其分离加以保护,才能减少面听神经损伤可能。有文献报道面神经最常见位于肿瘤的前下方、前上方、和正上方,少数走行在背侧或背外侧[5],本组分别为91%和9%。所以切开包膜应选择肿瘤背外侧,相对安全。文献报道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够探测面神经走向,指导手术,并能预测面神经功能情况,这对于保护神经功能有较好作用,术中用微钻磨开内听道时,避免损伤骨迷路,保护患者听力[6],应注意磨开的长度和冲水,避免面听神经损伤。

3.3 其他颅神经的保护

部分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已有面瘫或声嘶及饮水呛咳等表现,提示肿瘤已推移压迫多组颅神经,向上可推移压迫三叉神经甚至滑车神经,向下可推移压迫舌咽、迷走、副神经,向内可推移压迫外展神经。包膜内切除大部肿瘤后,使包膜变薄变软,然后在蛛网膜下腔游离上述神经。三叉神经受刺激后,面部口角易发生带状疱疹,可用转移因子湿敷,舌咽神经受刺激后,术后早期会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必要时经胃管进行鼻饲,大部分病人在2周内可逐渐恢复。

3.4 脑干及其血管保护

大型听神经瘤大多对脑干造成压迫和移位,术中尽可能地保持蛛网膜完整,自蛛网膜外切除肿瘤,减少对脑干及小脑的牵拉、电灼等损伤。若瘤壁与脑干粘连紧密,不必勉强全切,宁可残留少许。小脑前下动脉和听神经肿瘤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它的分支迷路动脉在各型肿瘤中均可涉及,小脑前下动脉又是脑桥的供血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供应延髓,桥脑延髓为重要的生命中枢所在,术中应减少刺激,避免损伤,否则造成脑干缺血水肿,出现血压下降,脉搏频弱和呼吸心跳骤停。迷路动脉供应膝神经节前面神经,阻断迷路动脉可导致术后永久性面神经麻痹,所以术中要避免损伤,处理内听道内的肿瘤时尤要注意,剥离瘤体上极包膜时要注意辨认岩静脉,尽可能不离断,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小脑及脑干静脉性梗塞。

听神经瘤手术一直被看作神经外科领域难度较大、死亡率高、并发症较多的手术之一,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手术死亡率并发症明显降低,但大型听神经瘤全切仍具有一定的风险,并发症较多,必须熟悉掌握桥脑小脑角解剖学特点、显微手术技巧,以及开展术中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导航[7],最大程度保护面听等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Mendenhall WM,Friedtnan WA ,Atndur RJ,et al.Management of acoustic schwannoma[J].Am JOto1,2004,25(1):3817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6.694-695

[3] 陈立华,陈 凌,凌 锋,等.经乙状窦后一内听道入路切除听神经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3):204-206

[4] House JW,Brackmann DE.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5,93(2):146 -147

[5] 罗世祺,马振宇.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2(3):96 -99

[6] Raftopoulosl C ,Abu Seriehl B ,Duprez T,etal.Microsurgical results with large vestibular schwannomas with preservation of facial and co- chlear nerve function as the primary aim[J].Acta Neurochir,2005,47(7):697 -706

[7] Chen LH,Chen L,Liu LX,et al.Vestibular schwannomamicrosur ge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acial nerve preservation[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9,(111):47 -53

猜你喜欢
乙状听神经脑干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患了听神经瘤该怎么办?
头体针联合口腔颊黏膜放血疗法治疗听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麻痹验案
乙状窦骨壁缺失/憩室致他觉性搏动性耳鸣两例△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中不同探查方向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支架孔率对模拟乙状窦憩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乙状窦憩室一例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6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