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中金融文化建设的探析

2011-08-15 00:51张贵明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金融核心

张贵明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部,吉林 长春 130028)

金融文化是指金融行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金融从业人员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金融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已构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先进的、符合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需要的金融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金融文化建设,是金融行业正确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的挑战,确保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转变迫在眉睫的内在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更是金融文化建设的价值要求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追求和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发展的,人们的价值观念驱动和引导人们的价值实践。价值观是观念中的价值意识,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理想信念、信仰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具有自觉的理性思维和观念化特征,能吸收和凭借知识的成分比较直接地构成一定明确、系统而完善的社会思维形式。一个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构成了该社会特有的文明状态。

社会主义价值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集体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在价值层面的新突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国家的意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为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1]

现代金融业已经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粗放行政管理模式,而是更突出个人价值和行业价值的结合,把创新和服务作为发展战略,因此金融文化建设更要体现出专业性、服务性和诚信性的统一。我国金融文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经历了文化认知、形象塑造和CI导入三个发展阶段,日益成为一种行业性的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形态,指导着人们的价值实践。金融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管理者对金融文化重视与理解程度不够,金融文化建设还停滞在外形的塑造上,文化管理侧重于具体的文化的清晰化宣传上,忽视价值增长对完成核心任务重要性的认识,“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团队合作”的管理理念执行过程中不严格,缺乏制度保障等突出问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主流文化差距较大,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进行改革与完善。

二、金融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容上的逻辑延伸

(一)金融文化的多元、多样性和开放性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业已打破传统单一的计划模式格局,发展成为由中央银行为领导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合作制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机构为补充并存发展的多元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全球性的金融整合已不可逆转,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和中国银行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国际银行间的战略合作越来越紧密。外资银行不仅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各种社会思潮也随之而至,国内众多商业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过程中,金融文化的霸权主义有时在不同程度上左右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人们陷入思想文化选择的茫然,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金融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首要内容,毫无疑问应成为金融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1]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金融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武装金融从业人员的思想,就会使理论真正被群众所掌握,群众也就不会被各种思潮和“眼前”现象迷惑,自觉澄清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区别,实现价值认同。

(二)金融文化呈现出的分散和不均衡发展需要共同理想的支撑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金融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分散和不均衡的特点。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银行多、网点密集、覆盖率高、员工待遇高、服务水平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银行少、网点稀少、覆盖率低、员工待遇低、服务水平差;在城市和农村情况依然如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银行员工由此导致素质低,服务水平差,而且员工多是由“家属”照顾来的,裙带关系严重。用什么来凝聚力量,以缩小差距和提高服务水平。这就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艰苦奋斗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2]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在方兴未艾地进行,建设金融文化就是要教育广大金融从业人员投身到这个事业中来,将“共同理想”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工作实践,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

(三)金融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面对国际金融业的新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展,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变,中国金融业经过30年来不断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依然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操作性不强、跨国监管不足、对外资银行监管缺乏经验、信息披露不充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不强、国际金融业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金融改革与创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见义勇为、克己复礼、任重道远、既往不咎、鞠躬尽瘁、成人之美、慈善俭朴、谦虚谨慎、公正无私、淡泊名利、诚实守信、和蔼可亲、互相帮助、宽宏大度、舍己为人、勇者不惧、仁者必勇等优秀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遗产对于建设金融文化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要继承发扬,同时要紧紧把握时代主旋律,学习一切中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有益做法,保证金融机制上的灵活与创新,增强抵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告诉我们,金融衍生品过度发展,才导致金融风险无限膨胀,“金融发展和风险认知之间的不匹配,才是当前危机的根本原因”。[3]我们在金融改革中,要坚持创新和实际相结合,不好高骛远,不固步自封,既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又要抑制金融衍生品的投机功能,搞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平衡,从而永葆金融文化建设生机和活力。

(四)金融从业人员的人格塑造和服务至上理念的完善需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规范

“以人为本”、“客户至上”是金融文化建设的核心,这里讲的“人”和“客户,即为金融从业人员和金融服务的对象。金融从业人员,有负责领导决策的、有负责经营管理的、有进行具体业务操作的,他们共同服务于政府、社会和企业。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首先就是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位金融从业人员,同时也要求广大金融从业人员尊重、理解、爱护金融服务的对象,这是“客户至上”的必然要求。目前,从管理层次上,对“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理解得不够深入,主要表现为:没有把员工的个人情感和发展需要放在金融文化建设中加以考虑,没有花大力气培养员工的职业精神和道德风貌,个别员工对客户服务粗暴、野蛮,服务窗口少、客户等待时间长,个别金融机构的领导把感情投资作为争夺“客户资源”的手段等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为全社会成员提供了道德标准,而且为金融从业人员规定了基本的价值准则。金融从业人员只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人格塑造、净化心灵,才能自觉追求真善美,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目标要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金融文化建设

(一)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共同发展目标,营造金融行业蓬勃向上的激励机制和良好氛围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金融文化建设应在坚持国家根本利益前提下,制定本行业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让“诚信”文化成为金融文化建设的主体,实现价值认同。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规范行规行律,使员工真正了解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实现领导与员工的沟通互动和良性协调,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认同感、归宿感、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为金融行业发展铸就辉煌。同时,金融文化建设要承担起建设社会价值的重任,通过本身的优质服务,向社会提供正确、及时、有用信息,保障信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转。

(二)突出金融行业特点,确立品牌意识,打造金融行业独特文化形象

金融行业不同于其它企业,它承担着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货币的流通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贷款发放、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营销活动的管理等金融业务,事关大局。金融行业各部门如果没有一个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没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技术,就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为此,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就是要建立起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搞好行业形象策划,创造客户满意工程。

(三)充分利用金融行业点多面广的网络资源优势,发挥金融教育的文化引领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金融文化共识

金融行业网点多、分布广,遍布城乡各地,服务于各行各业,近年来,已经实现全行业的网络覆盖。目前,四通八达的网络,一方面能及时进行全行业的信息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银行的效益;另一方面可通过网络文化建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要求,宣传金融法规和政策,宣讲金融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品质,培养员工法律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金融院校是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承担起创新和传承金融文化的重任,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和金融从业人员全方位的金融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和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4]形成文化共识,把金融文化建设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

[2]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3]李扬.金融监管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康宁.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设[J].教育研究,2003,(6).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金融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