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2011-08-15 00:53李廷梅
重庆行政 2011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城乡基层

□ 李廷梅

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 李廷梅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这为我们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一,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基础、重点、难点都在基层。强基才能固本。基层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基层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基层社会管理搞好了,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才有坚实基础。在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是完善社会管理的最基础环节,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细胞。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城乡社区管理的成败,关系到政府角色的有效转变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管理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管理体系是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与企事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公众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多元共治体系。通过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推行参与式、合作式治理,可以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特别是社区管理创造便利条件。

第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但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各种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由民生诉求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大 “风险源”。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全国刑事犯罪、社会治安事件居高不下,各种群体性事件多发易发,影响恶劣。面对新形势,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又有新期盼、新要求,要求我们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妥善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保护各类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促进公平正义;要求我们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及时处理各种社会冲突,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总之,人民群众要求我们党和政府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矛盾凸显期的各类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与社会对抗,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人心思富、人心思稳、人心思和谐、人心思进步。只有满足了人民群众这些新要求、新期待,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才能进一步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服务型政府强调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政府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施政的目的在于实现全民利益,“为公民服务”、“实现全民利益”是政府合法性存在的根本。乡镇街道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基石,其主要职能就是服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基层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基层政府应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切实转变行政观念,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将社会能够管理的事务交给社会去管,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同时,基层政府应从官本位行政向民本位行政转变,大力发展社会公共及集体公益事业,健全各种机制,让社会参与基层事务管理,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二、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不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加之基层直面矛盾和问题多,工作头绪多,部分基层干部能力素质等原因,一些地方对经济建设“一手硬”,对社会管理“一手软”,社会管理工作滞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还没有形成。

在社会管理主体方面,政府社会管理既存在着缺位问题,也存在着越位问题;城乡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浓厚,没有更多时间处理基层事务,导致精细化管理缺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数量少,结构不够优化,它们的功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不畅,他们的巨大潜力远没有调动出来。在社会管理范围方面,还没有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仍有一些地方成为管理盲区,如拆迁安置地、城市商务楼宇、集体宿舍、城乡家庭出租屋及城乡结合部等。在社会管理方式方面,政府的管理手段单一,有的仍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控、压、罚,服务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社会政策不完善,道德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在社会管理能力方面,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和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素质能力还不适应。有的不重视事前预防,出了事后捂、推、拖,致使小事拖成大事、局部事件拖成群体性事件;有的面对突发事件惊慌失措、应对失当,不敢承担责任,不敢果断决策,以致错失处置良机;有的对网络舆情不敏感,不善于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争取主动。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于重视不够、财力投入不足、待遇低等原因,社工人才队伍不稳定,素质能力跟不上。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三、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措施

社会事务纷繁复杂,社会问题各式各样,社会需求千差万别,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这决定了基层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何抓住主要环节整体推进,本文认为应在落实由谁管理、怎么管理以及夯实基础平台上下功夫。

第一,着力构建多元社会管理新格局。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组织力量外,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是重要的主体,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力量与重要依托。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就是要协同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工作者队伍)凝聚各方力量管理社会事务,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有序运行;“公众参与”,就是要以城乡社区建设为基础平台,依托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问题日渐复杂,社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在“单位人”日益向“社会人”转化的趋势下,城乡社区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社会组织是公民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自我组织形式,能够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群体行为和提供社会服务;基层社会工作者具有立足一线、直接联系群众特别是直接帮助弱势群体的优势。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服务,都离不开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植根基层、贯通社会、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协调社会利益、增进社会福祉、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目标。

第二,加快推进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与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围绕社会管理活动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措施,目的是为了处理社会事务,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满足公众正当的社会需求,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具体来讲,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要遵循完整性、便捷性、有效性的原则,优化已有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形成反应灵敏、运作有力、高效的工作链条,使群众的利益诉求能便捷、高效地得以到达相应层次。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使有关责任部门及单位能认真对待群众利益诉求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要从建立健全利益约束机制、利益引导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入手,确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要积极开展源头治理,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完善各项制度,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全面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网络建设;围绕创新工作,全面提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水平。四是完善公民权益保障机制。其重点在于维护好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具体来讲就是社会保障权、保障就业权、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权、政治参与权等。

第三,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平台。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包含着两个基本目标,即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加快社会的自我发育,增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扩大社会自我管理的范围。鉴于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社会的发育和发展明显滞后的现实状况,而城乡社区又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因此,把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夯实城乡社区基层基础平台作为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无疑是中国社会管理的现实选择。

一是基层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中要起统领作用。加强调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合基层资源,在社区设置规模、设置模式、公共服务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要求和需求。二是加强社区体制建设。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选聘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探索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居民自治制度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社工队伍专业化、社区服务精细化等新路子,实现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三是加强社区平台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社区资源,按照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要求,以城乡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建设以社区党员服务、养老服务、法律服务、就业服务、卫生医疗服务、困难群众帮扶服务等为内容的服务平台,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规范化服务体系,夯实基层社会管理的平台基础。四是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要树立社会工作者是人才的观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要严格考核管理,注重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加大优秀基层工作者的使用力度;多渠道多形式选聘社区工作者。五是加强社区网络化建设,实现社区基本信息齐全,所采集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多方共享。依托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交换和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人口信息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单项管理到综合管理。做到社会管理无漏区、无漏户、无漏人。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丰都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城乡基层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