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研究

2011-08-15 00:47郑代义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体育教师新课程

郑代义

(黄山学院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

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研究

郑代义

(黄山学院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低、抵制与消极心理、教学水平下降以及责任心不强等方面。课改的不确定性、学校的绩效主义、社会的高期望以及教师的角色冲突等因素,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我们应该采取体育教师主动参与、加强学校人文关怀、体育教师自我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和实现自我超越等相应对策,以解决体育教师所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

课程改革;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它是指人对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课程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促进教师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一面。[1]37我们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其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教师职业倦怠一直是人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师倦怠有了新的变化和特征,我们作为体育工作者,应该采取新的对策去应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

1 新课改中体育老师职业倦怠的特征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比课改前更加明显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人数在增加。课改涉及到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每一次课改伴随着更多的压力和焦虑,而压力和焦虑是形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所以说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人数在增加。其次,在新课改中,由于压力的增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在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刚工作的年轻体育教师,由于课改的压力所造成的工作中挫折和理想幻灭,容易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或遗憾而出现职业倦怠。体育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萌生出失败感,容易引发离职、旷职及工作热情减退行为。

2 课改中体育老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2.1 体育教师动摇从教信心

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有着较高的成就感,因为当技能传授作为实际上唯一的教学目标时,体育教师的劳动很容易从“产品”上体现出来,看到成果,从而体验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教师的优越感。所有这些都提升了教师对工作业绩的自我期望值。

而新课程更多是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这种长效性目标不是今天或明天能看到的,加上教师这方面专业能力的不足,当他们带着很高的热情期望投入到工作中,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给学生带来新的发展时,却没有看到期望的变化,没有以往的成就体验,期望与现实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内疚、角色责任意识使他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较高的自我期望与现实的冲突,给教师带来更多挫折、失败体验,使教师承载不起课程实施的重负。表现出弃教、厌教的低落情绪,致使体育教师从教的信心受到动摇。

2.2 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下降

在新课程改革中,新旧不同的教育理念在体育老师上往往造成很大的冲突,体育教师常常很难适应,所以说,处在职业倦怠的教师来说,对于课改中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是毫无兴趣的,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抱以漠视的态度,对于教什么、如何教没有兴趣做深入的思考和专研,只是应付了事,教学水平自然会下降。

我们应该构建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新课程下专业能力的缺失,是导致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从而感受到巨大压力的重要根源。换言之,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无所谓课程发展。正如有研究者提醒改革推动者必须记住的那样,组织体系、教学材料、课程以及教学策略本身没有能力自行规划、启动或推行,所有这些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只有他们才能保证改革计划取得积极的效果。将教师置之不理,而指望通过管理体制、指令性考以及教材配套来达到目的,终将徒劳。[2]

2.3 体育教师对课改有抵触心理

当前的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渐进式变革。它给学校及教师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适应性挑战。直接对教师的生存状态构成威胁,极易遭到教师的抵制甚至抗拒,从而导致改革的成效低下。[3]25在没有具体指导和可供参考的模式、经验下,新课程下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难有实质性突破。这是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新课改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或其他社会力量,新课改推行的主体往往不是教师,或者不是体育老师主观上的意愿,这种改革往往给体育老师带来额外的思想负担,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体育老师疲于奔命,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一些老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是不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学,而维护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抵制态度。

我国当前广泛开展的课程改革,就其秉持的理念与采取的措施而言,无疑是影响学校及教师生存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和价值均需发生改变,但由于教师可能习惯旧的行事方式、害怕丧失既有利益、畏惧不确定性、难以承受教师团体带来的压力或者无法调整失衡的心态等原因,在面临较大的压力时会产生不容小视的负面情绪,进而出现抗拒变革的行为。

2.4 体育老师对职业前途产生悲观情绪

在新课改中,体育教师往往会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感到悲观,常常会反思一些根本性问题:社会职业地位不高,时下,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在学校中往往处于弱势,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其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不成正比,学校轻视体育教师专业地位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体育教师却在课时酬金低、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条件艰苦、风吹日晒的条件下,得到的却是比本校文化课教师收入低的多的报酬,这不禁让那些一线体育教师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许多体育教师常常反思自己为什么要从事这门职业,对于自己的体育教师职业前途中究竟会走向何处,教师的这种对职业前途的悲观失望情绪表现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要求就不在严格,甚至于自暴自弃,这对学生、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以及体育教师本人的发展都是很大的损失。由于受到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更是不高,导致很多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前途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3 新课改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3.1 课改的不确定性使教师焦虑过度

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下的专业自信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更多的是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教师凭借职前教育中既有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加上几年经验的积累,可以自信地走进教室,以“权威者”的身份驾轻就熟地“传道、授业、解惑”。但新课程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变革,从目标、内容到过程、方法等都需要进行变革。与传统“述而不作”的职业信条相比,新课程更加强调教师独立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示,它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过于忠实于教科书向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即对课程内容进行调适、创生的取向发展;由单一教学目标向驾驭多元目标发展;由灌输式教学向执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展;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教育发展等,这都不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熟悉和运用的。面对新的挑战,已有的知识、技能已难以应对,新的专业技能还没有发展起来,教师不免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焦虑。

3.2 学校的绩效主义使教师身心疲惫

在学校教育中,只有真正的“考试”内容才是教育的全部。然而,我们很遗憾的发现,体育课程已经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成为一种“非主流”的课程——这是直接导致体育课程不被重视的最根本原因。当然,自从体育课程被列人中考考试科目之后,在基础教育领域中,体育课程开始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这好似一个我们也无法判断究竟是可悲还是可喜的命题。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能给学校体育比赛带来成绩,而不是看总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造成学校完全以学生参加比赛带来的成绩,完全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工作的好坏,这种学校绩效主义的管理模式注重效益,以学生体育成绩对体育教师进行奖励评价,对体育教师进行 “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的评价,势必会引起教师的身心疲惫,继而产生职业倦怠。这种评价对于体育课程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3.3 社会的高期望使教师情绪低落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本次课改已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意义,但实践中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层面上教师“应该怎样”,而对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的现实压力问题,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来自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现实压力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课改的实施。因此,探究新课程实施中的社会对体育教师期望过高,造成体育教师压力过大,从而引起体育教师情绪低落的问题,本文对教师情绪过低进行有效的疏解,在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改革一般是基于社会的高期望而进行的。社会总是对学校体育教育寄予较高的期望,希望通过新课程改革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高期望往往又转化为对体育教师的高期望。在课改中,面对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高期望,甚至是指责与批评,体育教师总是有一种无力感。这种过高的社会期望无形之中给体育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体育教师的情绪波动较大,情绪低落,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3.4 角色间的冲突使教师性格冷漠

新《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等四个基本理念。提出这些理念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确立,必然带来师生之间的关系、角色等一系列变化。要求教师既要不遗余力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到底,又要切实地保证升学率,这不但在客观上难以兼顾,事实上也是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这使教师认为难以进行角色定位,经常陷入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之中。

新体育课程条件下需要重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体育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4]54-55教师教学行为的新变化,将引起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一伦体育课程改革中,人们要求体育教师承受越来越多的各种不同角色。面对这些多重角色,教师只能是穷于应付,因为教师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体育教师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有时会相互冲突,造成教师角色模糊,从而不能很好的履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长期以往会使体育教师的性格变得冷漠。

4 新课改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4.1 体育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革中去

新课程改革既能使体育教师积极进取,也会造成教师职业倦怠。我们应该把体育教师引入积极参与课改之路中来。首先,我们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因为在课改中,教师作为一名旁观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其次是要重视实践性知识,在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个体实践性知识只有受到充分重视,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教学改革热情才会高涨,教师乐此不彼,何来职业倦怠?再次是教师要勤于反思,在改革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革。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体育课程管理已经从中央集权变为中央、地方与学校三级分权。这从根本上明确了体育教师“课程研制者”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体育教师不仅仅会参与到体育课程改革中来,而且将会直接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力因子。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内驱力动力因子之一,倘若失去了教师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只能阻碍教师按实际情况调整自身行动的可能性,一旦教师拥有的教学实践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一切活动皆需附庸于外来理论的指导,这样,教师的专业自主空间也就岌岌可危了。我们的课程改革将会变得一无是处。[5]

4.2 相关领导加强学校人文关怀

学校若希望促进未来教育的发展,就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面对周围繁杂的世界、艰难和迅速变迁的现实,进而作出自身的调整和改革。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改环境。大量研究表明,学校积极和谐、宽松民主的公共支持氛围对解除教师压力很重要。对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和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下专业能力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规律性的,发展的潜在性变为令人满意的现实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中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必须结合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和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对教师提出合理的期望和要求。这既能增加成就动机又能减少挫败感。[5]

校领导要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淡化“行政命令”式的工作作风。学会站在教师角度,设身处地去感受一线教师的处境,肯定教师的辛勤付出,理解教师存在的问题,并尽其所能地为教师争取更多学习、晋升和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教育自由度。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将使教师感到置身于一种有价值的工作环境中,从而使教师激发更强的动作热情与动力,即使在承担超负荷的任务中,也不会感到更多的压力,而且更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于课改中的体育教师来说,由于面对更大的压力和焦虑,他们需要社会、学校、同事和家人的关心、理解、帮助和支持,这种人文关怀有助于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此氛围中,教师可以抛开不必要的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4.3 体育教师正确面对倦怠实现自我超越

在新课改中,出现职业倦怠是正常现象,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来说,关键是要超越自我,坦然面对职业倦怠,并采取切实的行动去缓解职业倦怠。[6]一是要了解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教师对于职业倦怠是由于社会、学校还是自身的根源,要主动去剖析,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各个方面素质和水平。并且有针对性去应对,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职业倦怠。二是面对挑战,主动发展。教师面对职业倦怠不要消极避让,而是要主动应付,主动去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多参加学校的一些文体活动,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缓解课改中所带来的压力和职业倦怠。[7]我们应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才能保持其强大的内在动力及体育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唯有体育教师从自身做起,更新观念,提高适应能力,消除职业倦怠才有充足的动力,以加快体育课程改革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8]

5 结语

目前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就其秉持的理念与采取的措施而言,无疑是影响体育教师工生存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进程中,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诸如怎样协调改革的压力与阻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探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对于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肖庆华.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策 [J].当代教育科学,2008,(5):37

[2]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中国教育学报,2003,(1):73

[3]操太圣,卢乃桂.论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管理者角色的调适[J].中国教育学报,2006,(5):25

[4]王晓松,周莹.运用激励机制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54-55

[5]刘渂航.体育课程改革文化动力特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5):383-385

[6]汪星华.温州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研究 [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52-54

[7]曹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106-108

[8]王守恒.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8(10):1393-1394

ON P.E.TEACHERS′VOCATIONAL WEARINESS AND ITS STRATEGY UNDER BACKGROUND OF REFORMED P.E.COURSE

ZHEN Dai-yi
(P.E.of 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Anhui 245041)

On the new round of course reform,P.E.teachers' occupation has new characteristic.Such as feeling low,boycotting with passive mentality,teaching level go down in oneself teacher efficacy as well a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not unyielding mainly and so on.The uncertainty that class changes,the school achievement imitate doctrine,factors such as society's high expectation and the teacher role conflict,becomes main languorous teacher occupation origin.We ought to adopt the problem coming to resolve P.E.teachers' occupation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course reform;P.E teachers;vocational weariness;countermeasure

A

1672-2868(2011)03-0160-05

2011-3-10

郑代义(1976-),男,安徽徽州人。黄山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陈 凤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体育教师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