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洁文化生成的基本要素

2011-08-15 00:50时国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腐败校园制度

时国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校廉洁文化生成的基本要素

时国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校廉洁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廉洁文化的生成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党和国家正确的廉政建设大政方针;清正廉洁的社会文化氛围;以身作则的学校领导者;健全的校内反腐防腐体系;良好的学校软环境等。高校廉洁文化的形成能不断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廉洁文化;生成要素

0 引言

高校廉洁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正气不断得到弘扬,邪气不断被遏制,心灵和思想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人生境界不断提高,校园人文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高校廉洁文化的生成不仅有赖于学校内部反腐防腐体系的日益完善和成熟,而且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清正和廉洁。具体地说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1 党和国家正确的廉政建设大政方针

高校廉洁文化是在我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践中形成的,毫无疑问,党的反腐倡廉思想和相关方针政策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方向,也是决定高校廉政文化实质内容的关键要素。

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提出了要依靠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多种手段合力反腐,以及各项工作统筹设计、整体推进建设体系的新思路,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廉政文化,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学校。[1]2008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对《实施纲要》进行具体落实和阶段性安排,强调要注重“在学校德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2008年9月,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针对高校的具体情况,明确提出了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要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对重要岗位重点部位人员的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师德学风建设和加强对学生的廉洁教育等方面开展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可以看出,高校廉洁文化是以廉政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是在党和国家廉政建设大政方针指引下逐步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 清正廉洁的社会文化氛围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文化风尚总是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高校廉洁文化的生成,也必然离不开现实的社会文化土壤。

从观念形态看,廉洁的社会氛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廉洁的政治文化,即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廉洁意识和参政意识,使廉政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二是廉洁的社会文化,社会成员形成以廉洁为荣、以腐败为耻的社会风尚;三是廉洁的职业文化,各行各业中形成爱岗敬业、克己奉公、洁身自爱的职业环境;四是廉洁的舆论文化,文艺、影视、广播等公共媒体旗帜鲜明,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上述廉洁的社会氛围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必然会通过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等方式渗透到高校内部,推动高校廉洁文化的逐步生成。[2]

从行为习惯来看,公民具有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公民廉洁奉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公民自主自立,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保持平等关系。因此,公费旅游、公款吃喝以及赌博、嫖娼、吸毒等丑恶现象受到社会普遍的贬斥。

公民廉洁的观念和清正的行为,将形成一个讲究诚信、崇尚廉洁、尊重法治的社会文化环境,并逐步生成一种潜在的意识和精神力量,从而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并积淀成为校园廉洁文化。

3 以身作则的学校领导者

高校领导干部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和决策的执行者,不同程度地掌握着高校一定的政治资源、行政资源、学术资源及其他资源,如果领导干部做到勤政廉政,以身作则,势必对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的风气和品格。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能否以廉服众,是高校廉政建设的关键,也是高校廉政文化能否顺利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具体地说,领导者的表率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领导做廉洁自律的模范。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首先表现在严于律己,要求教职工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领导干部敢于树立标杆做榜样,不仅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各种讲话或报告。

2)领导带头执行规章制度。领导严格遵守制度,带头执行制度,令行禁止,必然会增加制度的权威性,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也自然会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正气和威严。如果领导凌驾于制度之上,随心所欲,任意突破制度的限制,制度将成一纸空文。这样,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就不可避免。

3)领导严格管理学校。领导不仅应以身作则,而且要严格治校,强化管理,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绝不含糊。对不良风气、不良行为决不姑息,坚决遏制,校园内自然就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减少或消除腐败行为滋生的土壤。

4 健全的校内反腐防腐体系

高校廉洁文化根植于校园的文化土壤之上,所以,学校具备健全的反腐防腐体系,是廉洁文化生成的必要条件。完善的廉政体系,不仅可凭借制度和机制的力量形成一种“硬约束”,使人不能也不敢肆意妄为,而且可以依靠教育和文化的力量,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软约束”,使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内化成廉洁勤政的习惯和意识,内化为校园人一种精神气质。

1)廉洁教育,使人不愿腐败。有效的廉洁教育使高校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和金钱观,形成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个人修养,始终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把廉洁勤政修炼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从心底里敬畏崇高,不愿腐败。

2)制度建设,使人不能腐败。加强制度建设,就是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遏制腐败。从高校来讲,须着力建设如下制度体系:确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严格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规范选人用人权;强化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权;严格招生和收费管理制度,把好招生录取关;健全校务公开和招投标制度,打造系列“阳光工程”。[3]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可以对权力产生强大的约束力,使人无空子可钻、无暗箱可操作,使人敬畏制度,规规矩矩办事,不能腐败。

3)监督和惩处机制,使人不敢腐败。监督机制的核心是公开,主要是通过校务公开、政务公开、收费公示、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等形式,在考试考核、评优选优、晋职晋级、基建维修、招标投标、招生就业、学术科研等方面透明化操作,充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维护和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丑行无处遁形,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从源头上防腐。[4]还应营造依法治校的良好社会环境,违法违纪必究,腐败必严惩,使人敬畏阳光,敬畏法律,不敢腐败。

5 良好的学校的软环境

1)厚重的校园精神是廉洁文化生成的内在依据。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追求,也是学校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校园精神决定校园人思想观念、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时代的发展,为校园精神注入了务实、平等、诚信、法制、民主等现代元素,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引领师生修身律己,崇廉向善,激励师生积极奋进、求真务实。[5]校园精神中蕴含的勤、廉、俭、德、善等思想观念,无疑是校园廉洁文化生成的最直接源头。

2)优良的校风是高校廉洁文化生成的基础。校风集中体现为管理作风、教风和学风。“三风”是学校精神、价值观的动态反应,代表着一所学校的行为文化和精神面貌。良好的管理作风,必然体现为干部勤政廉政,以身作则;体现为民主管理,校务公开;体现为以人为本,关爱师生等,校园内也必然洋溢着清廉之气,正义之气。[6]优良的教风,必然体现为严谨治学,廉洁从教,遵循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规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必然体现为教学生求真、求实、求善、求美,使之成为高尚的人。优良的学风,要求学生崇尚廉洁,修己慎独,自律自省,自觉遵章守纪,养成讲诚信守法纪的良好行为习惯。校风正,意味着人心正,精气足;意味着德治昌明,政通人和;校风一正,清明之风、廉洁之风也必然由此而生。

3)卓越的管理是高校廉洁文化生成的重要条件。高校管理的精粹是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卓越的管理不仅能使学校的各种要素实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教育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影响校园的风尚。在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状态下,制度、规则和程序得到充分的遵守;求实、诚信、自律、廉洁成为校园人的基本道德素质;井然的秩序,严密的运行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违规、失范和腐败行为的发生。所以,卓越的管理可营造清正和谐的校园环境,可孕育出浩然正气,可培养出高尚人才。卓越的管理,无疑是校园廉洁文化生成的重要保证。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廉洁文化的生成是需要一定的土壤和环境的,也即高校廉洁文化生成的基本要素,这是不可或缺的。目前高校廉洁文化尚未完全发育成型,廉洁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而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和腐败文化对校园廉洁文化又有着负面的消解作用,所以,廉政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廉洁文化的成长发育夯实基础,营造氛围,为正气拓展空间,全面弘扬廉洁文化,不断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直至海晏河清,实现廉洁文化和优良风气在高校的一统天下。

[1] 《实施纲要》起草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11.

[2] 季正矩.通往廉洁之路[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44.

[3] 唐晓清,牟广东.腐败的文化透视与廉政文化建设[J].廉政文化研究,2009(2):30.

[4] 曹荣,等.加强高校二级学院权力监督制度建设的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8-20.

[5] 时国敏.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向深层次拓展[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2-14.

[6] 应海宁.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8-20.

Basic Elements of Generating the Incorruptible Culture of Colleges

SHI Guo-min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The incorruptible culture of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mpus culture.And the generation of the incorruptible culture needs a certain basis and conditions with the four basic factors as follows,the right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of our Party and country;the honest and upright culture atmosphere of society;the good example set by the college leaders;a sound system of internal anti-corrosion;the good soft environment of the school and etc.The generation of the incorruptible culture of colleges can continuously occupy the survival of the corruption and push forward the sustained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incorruptible culture;generated elements

G 641

A

1672-2434(2011)06-0007-03

2011-07-01

时国敏(1955-),男,副教授,从事研究方向:廉政文化

猜你喜欢
腐败校园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