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2011-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素质教育

左 伟

(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教师是高校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执行者。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1]高校教师是履行高等教育使命的主体,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不仅需要高等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更需要高校教师队伍全面提升素质。

1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1 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使大学生的视野开阔,思想更加解放,面对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大。同时在社会转型期当中,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又带来了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功利意识严重、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知行脱节。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文明素质是十七大报告对高等学校教育提出的又一明确要求,同时也是十七大报告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宏观性地指导之一。所以说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具有文化底蕴、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实践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

1.2 教师自身素质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教师在教育中居主导地位,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学识的水平和成才的速度。在当今社会这个知识大爆发、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不断变化、高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时代里,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完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雄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专业技能、高超的科研水平。只有这样高校教师才能更好地担负起高校素质教育“执行者”和“领路人”的使命,不断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走向完善和成熟。

1.3 教师道德素质是教师自身素质的灵魂

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道德素质是灵魂。高校教师高尚的道德素质在教育活动中具有积极作用,是促使教师自身不断地探求知识、对学生建立博爱的情怀、对岗位高度地敬业的源动力,有助于教师自身其他素质因素的改善和提高;高校教师高尚的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积极地导向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在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实践者,在人类文明传承、科学知识启蒙、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传播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2]。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预备站,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师德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高校历史传统和文化风貌,是群体品格和意识,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追求,全方位浸透在学校文化的载体中,对学校的教育活动产生着重大影响,不仅关系着校风、教风、学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理解和认识的视角,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现阶段,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忠于职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地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但在多元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下,一些道德划破现象在部分高校教师中出现,主要表现在思想觉悟不高、政治学习不够、教书育人意识淡薄、治学不严谨、敬业精神缺失、学术道德低下、举止行为不规范等方面。高校教师应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地以自己无可挑剔的品行做社会道德的风范,做人类公德的楷模。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学校良好校风、教风的形成,才能全面提升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质,努力推进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3 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3.1 深化理论学习,树立崇高品德

理论学习是师德建设工作的基础。高校教师只有树立高尚的品德,才能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对马列主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思想的学习,为形成良好的师德情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让教师从理论层面上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修养、严格自律,使自身的道德水平跃升到新的台阶。学校对此须充分重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培训,使理论学习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要求他们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道德的自我约束力。要搞好示范式教育。首先领导班子应率先学习,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把高校师德建设和“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注意发掘先进典型、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的示范作用,并及时予以表彰。广泛宣传好人好事,以点带面地推动全校的师德建设再上新台阶。要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敬业爱生、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同时使理论学习成为习惯,成为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教师的道德水平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只有学考结合,才能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确保学习的效率。为了督促高校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加大对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状况与理论学习情况的检查力度,在师德评价时应注重听取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的意见,把教师的师德水平作为聘任教师的一个主要因素予以考虑,并且与教师的福利待遇直接挂钩,作为评优和晋升的参考因素。应使高校教师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观,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辐射到大学生群体,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3.2 提高知识储备,增强执教能力

首先,加强文化修养,推进素质教育。知识渊博、品行端方的教师,向来为学生所钦佩,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自身素质。在加强文化修养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中储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所属领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造出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校教师业务的根本和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更新知识,提高业务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是复合型人才。要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下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要横向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都有所涉猎。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世界各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各项文明成就,作为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营养源泉,进而提高自身对历史、文学、艺术和哲学精神的理解,为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提供智力支持,更好地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其次,提高教育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力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志,无论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还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都必将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高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更应重视对执教能力的提高。一要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表达,都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二要培养扎实的业务能力。对所从事的教学内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组织教学,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三要培养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达到工作顺畅的效果;四要培养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传授知识之外,应更好地管理学生的日常活动、组织教学科研、协调同事或部门关系。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同时各高校也不断推出各种奖励机制,支持教师业务进修,提倡科研活动。社会各界也对教育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全社会营造出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这样良好的条件下,高校教师更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应有贡献。

3.3 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科研水平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主要以知识灌输为主,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应用研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但缺乏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最主要因素。如果没有创新,就只能永远落在别人后面。因此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首先要求具备创新性,也就是必须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首先,高校教师要跟上世界先进科技发展的步伐。知识更新、信息爆炸,这已经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也是对我们当前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我国的科教现代化工作起步时间短,底子薄,只有取长补短,奉行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才能加快步伐,走在世界前列。高校教师作为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在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吸收世界科技发展的精华,让头脑中的知识库不断更新换代。其次,要打破传统,敢于创新。我国科教水平的发展虽然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距离。穷则思变,困则思通,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勇于突破、打破常规,才能激发自我热情,释放社会生产力。高校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从而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最后,强化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重要代表,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主体力量,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实施者。因此,高校教师更应该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身所在科研领域的见解、主张和创作,传递给学生,启迪学生的创新智慧,塑造学生的科研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教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能否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历史重任。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8.

[2]任顺民.师德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6.

[3]刘保庆.论高校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71-73.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素质教育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