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的移动性及其句法后果

2011-08-15 00:48沈敏
关键词:辖域句法现代汉语

沈敏

(湖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长沙410081)

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的移动性及其句法后果

沈敏

(湖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长沙410081)

运用句法学、语义学相关理论探讨短时类副词的移动性,认为其移动至少带来三个方面的后果:语义辖域差异;情态凸显差异;话语衔接功能强弱差异。从语段和篇章来考察,可移动短时类副词是否可以移动常常受到话题链的限制,即不能打断话题链,否则移动不合法。

短时类副词;移动;后果;话题链

一、引言

在汉语副词家族中,时间副词是数量较多的一个次类,根据陆俭明、马真[1]的统计,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大约有130个左右,几乎占到整个副词的30%。张谊生[2]将重复副词和频率副词从时间副词中分离出来,典型时间副词的范围缩小,数量减少到85个,所占比例仍然不小。在时间副词中,有一个小类主要表示“时间间隔短”,如“刚、刚刚、才、马上、立刻、立即、赶紧”等,可称之为“短时类时间副词”(简称“短时类副词”)。这一小类副词有近20个,其中相当一部分使用频率较高,为常用的时间副词。据统计,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有13个时间副词属于专职短时类副词或具有表短时的义项。

对于这一个时间副词的小类,各家所确定的范围并不一致。沈敏[3]通过对陆俭明、马真[1]、李泉[4]、张谊生[5]等相关成果的比较分析,理清了“时点短时义”与“时段短时义”的区别,解决了相关争议,最终确定这一小类时间副词包括以下18个:刚、刚刚、才;立刻、立即、马上、眼看、就1、就2、即刻、随即、旋即、迅即、当即、赶紧、赶快、赶忙、连忙。(“就”有两个义项可视为短时义:一是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参照点为说话时间,“就”须重读,例如:你稍等,我就来。为论述方便将其标为“就1”。一是表示“紧相承接”,参照点为前一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就”不能重读,例如:卸下行李,我就到车间去了。为论述方便将其标为“就2”。)本文主要分析这一小类副词句法位置的移动性及其后果,并探讨影响其移动的限制因素。

二、可移动类和不可移动类

李讷和汤普森[6]将副词分为“可移动副词”(movable adverbs)和“不可移动副词”(non-movable adverbs),前者可以出现在主语或话题前面,也可以出现在主语或话题后面,而后者只能出现在主语或话题后面。副词的句法位置能否移动首先受到音节数目的制约。以短时类副词为例,单音节短时类副词“刚”、“才”、“就1”、“就2”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移动到主语或话题前。另外14个双音节短时类副词哪些可以移动,哪些不可移动?我们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进行了例句搜索与分析,发现14个双音节短时类时间副词中属于可移动类的有9个:马上、眼看、立刻、立即、随即、旋即、当即、迅即、即刻。它们都可以移动到主语前:

(1)马上,母亲明白了,那是自己心爱的红头巾。

(2)眼看春节要到了,可师华兴所在的建筑队负责的西客站邮件处理中心还没完工。

(3)立刻,家丁们一拥而上,抓住了秋贵秋阳两兄弟。

(4)立即,全体官兵便跳入齐腰深的淤泥中,组成了一条“长龙”。

(5)随即,陈明铎给素不相识的商检局领导写了一封推荐信,介绍李权斌。

(6)旋即,日本陆军进驻西贡,海军进驻金兰湾。

(7)当即,他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如何使这家脱贫致富。

(8)迅即,岸勤部所属保障部门和分队按照这“一张表”,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9)“大师”点上一炷香,即刻,房间里有了一股淡淡的香味。

14个双音节短时类副词中属于不可移动类的有5个,即:刚刚、赶紧、赶快、赶忙、连忙。关于这5个不可移动的短时类副词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有学者认为时间副词“刚刚”既可位于主语后,也可位于主语前。如李敬国[7]、杨德峰[8]等。实际上,作为时间副词的“刚刚1”是不能位移至主语前的,可位移至主语前的“刚刚”都是时间名词“刚刚2”。如:

(10)她刚刚去了一趟学校。→刚刚她去了一趟学校。

(11)这孩子刚刚还在说眼睛好累好累。→刚刚,这孩子还在说眼睛好累好累。

这两个例句中的“刚刚”都是“刚才”的意思,是“刚刚2”。这种位移到句首主语前的“刚刚2”还可以作介词“在”的宾语,更证明了它的非副词性质。例如:

(12)就在刚刚,她去了一趟学校。

(13)就在刚刚,这孩子还在说眼睛好累好累。

短时类副词“刚刚1”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位移至主语前。例如:

(14)他刚刚下飞机。→*刚刚他下飞机。

(15)会议刚刚结束。→*刚刚会议结束。

第二,北大语料库中没有“赶紧”和“赶快”位于主语前的用例,但我们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仍然获得了一些“赶紧”和“赶快”位于主语前的例句。譬如:

(16)赶紧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17)张卫平,赶紧你走人吧。

(18)赶快你把眼镜摘了吧,真难看。

(19)赶快你帮他吹了,我们好吃蛋糕!

百度网上,“赶紧”和“赶快”用于主语前的例句一般都是祈使句,出现在对话中。从数量来看,这一类句子的数量非常有限;从语感来分析,这一类句子的可接受度也比较低,将“赶紧”、“赶快”换到主语之后则句子的可接受度明显提高。这类用法在比较注意语言规范的真实文本语料库中则很少见,我们宁愿将这些句子看作口语中的一种特殊的“易位”现象。(陆俭明[9]《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一文中所提到的三种“状语与中心语的易位句”并不包括这一类。)这种特殊“易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说话人急于催促对方“抓紧时间,加快速度”造成的。

三、移动所产生的句法后果

可移动类短时副词移动句法位置所产生的后果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义辖域差异

张谊生[2]认为,评注性副词位于句首是“全幅评注”,位于句中是“半幅评注”。齐沪扬[10]则认为,语气副词位于句首为“高位位置”,管辖范围是整个句子;位于句中为“低位位置”,管辖范围是述题部分。与评注副词和语气副词一样,可移动的短时类副词位于主语前(句首)和主语后(句中)也存在着语义辖域的差异。试比较:

(20)a 立刻,他觉得头昏眼花,难受极了。

b他立刻觉得头昏眼花,难受极了。

(21)a旋即,中东和平进程转入一个重要而又微妙的阶段。

b中东和平进程旋即转入一个重要而又微妙的阶段。

例(20)a中“立刻”的语义辖域为整个句子,即“他觉得头昏眼花,难受极了”;(20)b的语义辖域只是述题部分“觉得头昏眼花,难受极了”。例(21) a中“旋即”的语义辖域为整个句子,即“中东和平进程转入一个重要而又微妙的阶段”,(21)b中“旋即”的语义辖域只是述题部分“转入一个重要而又微妙的阶段”。

(二)情态凸显差异

杨德峰[8]认为,时间副词位于主语后是常规位置,位于主语前是非常规位置,把时间副词放在主语前是为了打破常规,即突出或凸显时间副词。考察表明,短时类时间副词位于主语前往往可以突出时间间隔短,凸显迅速、突然的情态义。试比较:

(22)a 即刻,向阳红16号船体迅速倾斜,下沉。

b向阳红16号船体即刻迅速倾斜,下沉。

(23)a苏老师通报完成绩,立即,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般。

b苏老师通报完成绩,教室里立即像炸开了锅一般。

(22)a将“即刻”置于主语之前,较之于(22)b更加突出了“船体倾斜、下沉”是顷刻之间发生的,凸显了“船体倾斜、下沉”的迅速与突然。(23)a将“立即”置于主语之前,较之于(23)b更加突出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般”与前一事件“苏老师通报完成绩”之间的时间间隔短,也凸显了事件发生的迅速与突然。

(三)衔接功能强弱差异

在汉语的篇章或语段中,具有话语衔接功能的除了连词、代词、插入语、话题链等形式以外,部分副词也可承担话语衔接功能。以本文所考察的短时类副词为例,后时短时类副词“马上、立刻、立即、随即、旋即、当即、迅即、即刻”等都具有表示“前事刚完,后事紧承”的话语衔接功能。张谊生[2]认为,承担篇章衔接功能的副词位于主语前时,其衔接功能往往强于主语后;位于主语前时,如果可以有停顿,则有停顿时其衔接功能强于无停顿。后时短时类副词在篇章衔接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规律。试比较:

(24)a小芹去洗菜,青年们马上也去洗菜。

b小芹去洗菜,马上青年们也去洗菜。

c小芹去洗菜,马上,青年们也去洗菜。

(25)a我信口说了一句“这个小老婆养的”,小四儿当即就向我扑了过来。

b我信口说了一句“这个小老婆养的”,当即小四儿就向我扑了过来。

c我信口说了一句“这个小老婆养的”,当即,小四儿就向我扑了过来。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例(24)中“马上”的话语衔接功能从a到b到c呈递增趋势,位移至主语前且加上停顿时其话语衔接功能达到最强。例(25)中“当即”的话语衔接功能从a到b到c同样呈递增趋势。

四、移动的限制因素

如果从语段和篇章来考察,可移动的短时类副词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移动到主语或话题之前,其移动常常受到话题链的限制。当两个(或多个)小句或句子的主语或话题相同时,短时类副词都不能移至主语或话题前,否则就会打断整个话题链。且看:

(26)放下书包,他马上就到地里干活去了。→

*放下书包,马上他就到地里干活去了。

(27)王子举行选妃舞会,忽见一群白天鹅掠过天空,他随即持弓尾随来到湖畔。→

*王子举行选妃舞会,忽见一群白天鹅掠过天空,随即他持弓尾随来到湖畔。

例(26)中前一小句的话题蒙后省略,实际上“放下书包”和“到地里干活”的话题都是“他”,“马上”位移至话题前打断了话题链,故位移不恰当。例(27)中三个小句的话题都是“王子”,“随即”位移至话题前也打断了话题链,故位移不恰当。

当两个(或多个)小句或句子的主语或话题相异时,短时类副词一般可以位移至主语或话题前。仍以“马上”和“随即”为例:

(28)浩劫一开始,我担任的校刊主任马上就被撤了。→

浩劫一开始,马上我担任的校刊主任就被撤了。

(29)我的建议房东颇为满意,交易随即达成。→

我的建议房东颇为满意,随即交易达成。

例(28)中前一小句的话题是“浩劫”,而后一小句的话题是“我担任的校刊主任”,“马上”位移至话题前不存在打断话题链的问题,故位移恰当。例(29)中前一小句的话题是“我的建议”,而后一小句的话题是“交易”,“随即”位移至话题前也不存在打断话题链的问题,故位移恰当。

五、结语

通过考察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的移动性,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如果除开四个单音节副词,其中有约三分之二的成员句法位置是可以移动的,证明时间副词句法位置相对灵活,其灵活性高于情状副词但低于语气副词;短时类副词的移动不是随意的,至少产生三个后果:语义辖域差异,情态凸显差异,衔接功能强弱差异;从语段和篇章来考察,可移动短时类副词是否可以移动常常受到话题链的限制,即不能打断话题链,否则移动不合法。

[1] 陆俭明,马真.关于时间副词[A].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10.

[2]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50.

[3] 沈敏.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7-17.

[4] 李泉.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A].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364-390.

[5]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28.

[6] Li,Charles N.and Sandra A.Thompson 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124.

[7] 李敬国.句主前时间副词特点分析[J].语言与翻译,1998(5):76-78.

[8] 杨德峰.时间副词作状语位置的全方位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6(2):69-75.

[9] 陆俭明.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J].中国语文,1980(1):28-41.

[10] 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62-71.

[11] 王保昌.语言系统运作的语用制约[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86.

On the transferability and syntactic effects of the Chinese short-time adverbs

SHEN Min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There are altogether eighteen short-time adverbs in Chinese,among which the syntactic position of nine of them can be transferr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ferability of the short-time adverbs and derives three syntactic effects of them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syntax and semantics.They 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semantic scope,modal prominent and discourse coherence.From the angle of analyzing the syntax and text,the transferability of the mobile short-time adverbs is restricted by the topic chain.

short-time adverb;transfer;effect; topic chain

H146

A

1009-8976(2011)02-0092-03

2011-03-08

湖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XQN16)

沈敏(1979—),男(汉),湖南湘阴,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汉语语法、华文教育。

猜你喜欢
辖域句法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法辖域研究综述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连……都……”结构中“连”的主题化现象
辖域再造原则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