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权力面临危机的归因探究

2011-08-15 00:43张宁胡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权威权力教育

张宁,胡健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教师权力面临危机的归因探究

张宁,胡健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教师权力随着年轻一代的迅速成长,面临着不同因素的挑战和冲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社会制度和法律冲击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权,提倡个性,多元的文化对传统的教师权力也有着巨大的挑战,教师的专家权力也深受信息时代影响.教师权力一定要适应当代需要应时而动,顺势而行,在制度层面保障教师权力及营造良好的新型尊师重道的社会氛围的基础上,重要的是教师要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师以人格魅力为核心的感召权.

教师权力;危机;归因探究

教师滥用权力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损害的事件不断发生,如班主任让全班同学投票同班女同学是否应该留在学校,该女生获悉全班同学投票让其回家的结果后自杀,教师究竟有哪些权力?当今教师权力从哪里来要怎么适应时代的变化获取和实现教师权力呢?

1 权力、权利和权威的概念区分

权力(p o w e r),是一种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外在形态,它的作用和影响是时间短见效快.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是依据正式制定的程序确立的,并成功地调动起群众的忠诚”.权利(r i g h t),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基础是精神,出发点是意志.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只不过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我认为权利更侧重于文本、精神、意识等上层建筑方面,权力则侧重实践、现实、可操作等方面,权利和权力是互相渗透的,权利中有权力,权力中有权利,广义的权利包括权力在内,权利和权力可以相互转化.一般认为权利是规定可以做什么,权力是规定可以这样做,教师权力包括规范的教师权力(即教师权利)和不规范的教师权力.

权威(a u t h o r i t y),含有尊严、力量、权力的意思.权威是指正式控制他人行为的既成权利,权威代表一种社会关系,即权威者与权威对象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我认为教师权威是一种影响力,而不是控制力,它不是来自于权力部门的赋予,更多的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影响学生,是一种能使学生信从的力量和威望,而且这种力量和威望是来自于学生内心的佩服,而并非是惧怕、权威和权力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权威的形成以权力为基础,权力是一种客观的价值形式,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就是权威.权威划定了权力运作的真实空间和范围,权力主体才在一定程度地实现其权力.本文选择用教师权力就是在区分了权力、权利和权威的关系后想从直接?客观?基础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2 教师权力的来源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权力的来源是决定权力性质的根本因素,任何一种权力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权力来源因素的变化.一般来说教师具有社会制度和法律规定的评价权.社会的文化传统给予的典范权.教师个人的学识和专长形成的专家权以及以人格魅力为核心的感召权.当今时代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师权力的来源因素产生了深刻影响.

2.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对教师评价权的冲击

我国教师取得教师权力是根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主的相关社会制度和法律的规定,赋予教师权力的合法化,这是教师权力获得和实施的前提,是我国教师权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不过,我国长期以来采取量化的评估方式,使教师具有了评价、奖惩、控制、引导学生的权力.当然这种权力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它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忽视了对学生身心的关心,缺少对学生全面评价和长期发展评价.学生往往是被迫的、不自愿的跟从老师,这也使得教师的这一权力有一定的弱化,恒定性不强,当前教育制度强调对学生全面地、差异性的、开放性的、灵活多样的评价,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拥有反馈信息多渠道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念,也体现出教育制度的开放性,教育中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元化,这正是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权从制度上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以往制度赋予教师对学生的奖惩权和控制权,将改变学生作为“服从者”完全接受教师控制的权力内涵,学生也在教学过程、师生关系中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师生之间的这种影响力绝非也不能是一种平衡对等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的权力也不会因此被全盘否定,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2.2 提倡个性、多元的文化对社会传统文化下的教师典范权的挑战

教师权力来源于社会的文化传统,这是教师权力实施的环境支撑.教师被认为是是知识分子的典范,作为知识化身的教师处于绝对的教育主体地位,社会的文化传统赋予教师拥有典范权.我国长期处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下,知识更新缓慢而呈现凝固性的特点,从而具有“后喻文化”取向,学生服从教师是深人人心的社会传统,很多家长时常告诫学生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就是一个明显的体现.社会文化传统赋予教师的典范权常常被误读为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控制,而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典范作用和教师自身典范形象、行为的树立,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典范权的作用.

当今,一个开放的社会将会对传统造成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新一代的迅速崛起,他们的思想观念大胆开放,敢于打破常规,不拘束与传统,最为显著的是“学生服从教师”这一传统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不论是新自由主义者提出把学生作为消费者、重视学生的需要的观点,还是后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个体经验感受,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无一不说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共同认可的教育观念.

2.3 信息时代及对横向知识的关注对教师专家权的影响

教师权力来源于教师的个人学识和专长,人们称之为专家权,这是教师权力的基础.教师在知识的掌握上具有绝对的优势,教师与学生的一个根本性区别在于前者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专长和技能特别是教学知识.大量的文化资本积聚在教师这一群体中,富有学识的教师因为掌握了知识和专长而较多地拥有文化资本,是教师获得教师权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专家权是文化资本的具体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资本拥有的多少是获取权力多少的兑换券.教师的专家权是教师权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方面,教师的专家权中的知识、专长也要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的更新和改进.

因为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的产生使信息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掌握的知识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和质疑,削弱了教师在占有文化资本方面的绝对优势.其次,全球化时代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增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提供了多种渠道,教师并非因为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而成为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这将大大降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更有可能的是,学生可能因为更熟练地掌握网络信息技术而比教师获取更多的知识.第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说明教育不但重视学科性知识,还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也就是麦克·扬所说的“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纵向知识是系统的人文科学知识,而横向知识是个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是个人所有而不能迁移的,不仅这部分知识不能构成教师在文化资本拥有上的优势,而且因为这部分知识与学生个人的认知情感和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需关注、开发并利用这部分知识.

2.4 以教师人格魅力为核心的感召权是最稳固的教师权力,是教师权力的最高境界

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权力来源的根本,也是教师感召权的核心.教师人格魅力是一个多因素的复合体,表现在对人、对事、对己等各个方面,比如教师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果敢的行为、正派的作风等等,对教师权力起着正向增强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但却能在教师身上散发出来这些优秀的品质?教师的权力正是来源于这些无形的人格魅力中,这些魅力有着无穷的力量能够让学生甘心、自愿、积极、激情的投入到学习中,从心底发出对老师的热爱,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对老师传授知识的努力掌握.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标杆和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会留给学生无穷的财富,拥有强烈人格魅力的教师,来源于教师人格魅力的教师权力,才是教师权力的最高境界.

作为一种自然性的人际影响力,能把教师自然人的一面体现出来,能把教师的专业才能和人性化融入一体,能将命令与遵从关系转化为依赖和互动的关系,能将强制力量转变为亲合的力量,并广泛、持久地发挥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感召权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它对教育成效有着极大的积极的影响.

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教师的魅力、品德、知识、才能、气质、作风和亲和力等一旦形成是不容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突然改变,教师的魅力是一种内在的、固化的东西,也就是说一旦教师的人格魅力一旦形成,是教师赢得自己权力的关键,是教师自己获取权力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培养以人格魅力为核心的教师的非权力性因素才是形成教师权力的重要源泉.

当然,面对当今时代的变化,要对我国的教育优秀传统继承和发展,要通过制度、法律法规、传统文化等提倡、保障并坚持一些本土化资源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例如“尊师重教”、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等.如果把这些最本质、最普遍的价值观念也抛弃,那么中国教育可能会在对西方教育的追随中迷失方向.毕竟,在日益重视学生地位的同时决不意味着我们对教师地位的忽视甚至颠覆.

3 结语

教师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通过自己具有和获取的权力来作为手段实现自己的教学主张,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愿意接受和赞许,主要是从自身做起,促进实现自身的专业化,也就是说教师自身要具有职业特定的、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要具有系统的、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言谈举止具备、符合教师角色,拥有彰显自身特色的工作形象,教师要充分了解并熟练驾驭自己的工作对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全心投入、专注、专一的工作态度,同时教师群体要有自己的组织,这是维护教师利益.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培养教师感召权,才是获得教师权力,稳固教师权力的根本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才是获取教师权力的最总归宿.

〔1〕卡尔桑德斯.A.M.专业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9.

〔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5—62.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阮成武.论传统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J].教育科学研究,2003(01).

G635.1

A

1673-260X(2011)03-0223-02

猜你喜欢
权威权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权力的网络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