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语教师教育标准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1-08-15 00:48李风荣杨秀平刘晓坤
关键词:外语标准语言

李风荣,杨秀平,刘晓坤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长春130012)

美国外语教师教育标准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李风荣,杨秀平,刘晓坤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长春130012)

回顾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长达50年间外语教师教育标准文件内容,介绍了美国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基本素质、责任、义务等;阐述了这些内容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教师教育要与职业发展相结合,要从“工具型”教育向“专业发展”教育方向发展,要有开放、动态、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还要倡导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教学评价体系。

美国外语教师;教育标准;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教育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学者Freeman早在1941年曾撰文“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率先提出语言教师素质概念,把语言教师培养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中。在Freeman看来,无论在什么教育体制下,教师培养问题都是提高教育水平的主导因素,其重要性远远超过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本身,更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因此一方面教育机构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能力测试;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拥有责任感和自我监察意识。这也意味着自从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便是其职业生涯的开端,其专业发展程度与质量更多地取决于其学业结束后的努力方向和程度;然而由于语言的任意、动态与发展性决定了外语教师的素质培养和养成持续时间更长、投入精力更多、更依赖教师的自觉性,因此高效现代外语教师的素质提高和完善是没有终点的终生教育过程,动力也主要来自教师自身。所以教师素养是个人问题,其资格和能力不能简单地凭借学位和学时数量来衡量,而是应由规范的口试和笔试来考量。按照Freeman的观点,优秀语言教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①语音、语调地道,这也是合格语言教师的最基本条件;②熟练的口语表达能力;③通晓所教语言的语法和句法及功能;④掌握大量词汇,系统学过词源学;⑤对目的语国家文明、文化及文学作品有透彻的理解和领会;⑥拥有语言教师人格特征。

Freeman的上述观点诸如外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能把握好语言与文化间关系等并不为中国人所陌生,但把教师人格特点列入外语教师素质提法还很新鲜,这也许应成为当前中国外语教师所应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美国外语教师教育标准回眸

自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长达50年时间内,美国政府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外语教师教育及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给予方向上的指导。

1966年美国外语教师协会制定了“现代外语教师教育计划指南说明”该文件可谓美国外语教育史上有关外语教师教育的第一份内容完整、翔实、标志性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①教师准备:含普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专业教育;②教师作用: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能力,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引领学生理解外国文学并欣赏其价值;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语言教学思路、方法、技巧、辅助手段、材料和设备;将外语教学与其他教学相联系;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的不足表现进行诊断。③其他相关内容。

1978年美国外国语与国际研究委员会成立,旨在提高美国国民外语能力和对他族文化理解力,从而提高和促进美国在外交、外贸等国际事务中的能力。委员会还提出要优先发展大、中、小学的外语教学,强调外语教学要成为一种人文主义关怀和追求,让学生感受他族文化,感受价值观的相对性,欣赏人类的共同特征并尊重其差异性。委员会还对外语教学提出以下要求:①提高外语教学质量;②改善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能力;③鼓励学校引进和保持明确的外语计划;④开发语言评估的全国性标准;⑤促进优秀教师交流,提高对国际问题的敏感性;⑥强化公众对外语学习必要性的认识等。该委员会不仅为美国外语教育与教师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掀起了美国外语教育的复兴运动。

1983年,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美国教育改革运动开始。美国政府、学界及全社会各界对教师教育问题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报告,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也起到了政策性引导作用。

1986年两份重要的报告“准备就绪的国家”和“明日的教师”概括地指出,教育质量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教育必须进行重大改革。1987年美国全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成立,其职能是向入职教师提出严格标准以确保教师的专业能力;1989年该委员会发布“教师应知应会”文件,该文件成为各学科教师标准的基石。之后几个标准相继出台,具体内容如下:

“教师专业标准”。该标准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最高要求:首先,它改变了传统教师的形象,认为教师的第一责任是参与并帮助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出构成教师职业领域“教”与“学”的专业内容及其基础知识,强调知识的生成性理解与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突出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角色。在涉及优秀外语教师知识、技能、问题处理倾向和责任等问题则从以下几方面来界定教师标准:要对学生的个人背景、语言学习模式、文化敏感程度、学科专业知识能力等在深度把握上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做好必要准备;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过程和环节来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反思自身行为以促进教学发展,支持并不断推动学生语言学习活动。这一标准很快成为外语教师追求专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标识性文件。

美国外语教育协会历时三年于1988年推出“外语教师教育临时计划指南”。该文件从前瞻性视角指出了外语教师在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应做的必要准备,涉及领域如下: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专家发展(specialist development)。“个人发展领域”指外语教师培养计划应包含扎实的文理学科基础成分,科目范围包括人文学科、社会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目的是让未来外语教师经历必须的过程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使其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智力发展;个人发展还涵盖交际技能、知识的学习与使用、领导才能等。“专家发展领域”主要指与教师角色有关的课程任务和实践经历,帮助外语教师回答相关教学计划和实施问题,如:理解另一语言意义;懂得学习价值和益处;知道对学生和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知道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提供恰当、有效的教学实践。“专家发展领域”包括语言水平、文化与文明和语言分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听说读写技能的功能性使用;第二部分指对外语文化与文明进行整体性了解和欣赏;第三部分关于目标语概念性知识和对语言学原理的基本理解。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美国对外语教育的理念和最高目标又进行了重新界定,其外语教师资格标准也随之更新。

1996年体现美国最新理念的外语学习与教育的全国学科标准文件“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问世,该“标准”提出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五大目标为(简称5C):交际(communication):用外语进行交际;文化(cultures):增进对其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衔接(connections):与其他学科相衔接并获取更多信息;比较(comparisons):加深对语言与文化本质间的洞察力;社区(communities):参与国内外多种语言群体活动。该“标准”还提出“5C”指导下的外语课堂教学7要素:语言系统、交际策略、文化内容、学习策略、其他学科内容、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技术。

2002年为配合新“外语学习标准”工作的落实,美国外语教师协会与全国外语标准委员会合作起草、由外语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批准,“外语教师准备计划标准”出台。它实际上替代了1988年的“外语教师教育临时计划指南”,成为美国当时最新的外语教师教育标准。新标准以内容全面、条目具体为特征,高度概括了高校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问题处理倾向等。其6大标准分别为:语言、语言学、比较;文化、文学、跨学科概念;语言习得理论、教学实践;外语学习标准与课程和教学间融合;对语言与文化的评定;专业化。

三、美国外语教师教育标准给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关于教师教育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1.促进教师教育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的主要功能应以人的发展为基点,外语教学功能也不应例外,否则外部需求很容易使教育在“迎合”中迷失本体。外语教师的素质与素养培养与提高应体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紧紧围绕培养人、塑造人而服务。在课程教学上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的非预设性,课堂教学减少教师“一言堂”知识传授形式和数量,而提倡教师引领、启发、协作下的讨论、辩论、协商,从发现、分析、探索、实践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任何非动态、确定式的语言灌输与阐述都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这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能够自主从事课程创造,在不断反思教学和与学生交流中升华与提高,在不断认识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意识和质疑、批判精神,实现其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2.外语教师教育应从“工具型”教育向“专业发展”教育方向发展。所谓“工具型”教育指外语教师教学主要以传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为培养方向,教学重点多集中于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方面,而忽略语言只是思想外衣的特征。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语言只是载体,文化知识才是内涵,没有丰富内涵的语言教学不仅苍白,其课程教学也一定枯燥、不受欢迎。中国大学生是经历了初高中六年系统英语学习的智力健全者,也完成了完整的中国基础教育,如果大学英语教育仍然停留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培养方面,这似乎不符合外语教学规律也有悖教育初衷。“专业发展”教育指外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作为“反思实践者”,有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自觉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手段和措施,定期对自己教学行为有效性和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和强化反思行为,同时还致力于促进自己、同事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不断发展专业领导才能,并从工作中获得专业满足感。

3.建立开放、动态、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学外语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然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其中之一便是对教师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绝大多数外语教师自走上讲台到退休甚至没有经历任何形式的教师教育,一套教材和一个讲台便构成了其教学生涯的全部内容。在美国专业团体与个人专业发展联系密切,个人的专业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专业团体,外语教师要选择并参与适合自己专业需要的团体组织,并把专业成长看作是持续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中国,外语教师即使对自己专业发展有一定规划和设想、明确自己的专业需要,想利用反思这一重要工具对学生以及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性思考,并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后续教学行为也很难找到相应的专业团体或教育机构。事实上,一些综合性大学培训机构、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完全可以承担此项工作,外语教师也可自发倡议组织专业团体,如果政府不予资助,经费来源可通过教师联合体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为其员工培训外语收入获得。对教师在职培训除提供专业化训练外,更多应关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相关技能尤其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培养以及提高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二)形成合理的教学评价和管理机制

1.严格教师上岗制度并形成动态灵活评价机制。目前在中国,大学连年扩招导致外语师资紧张,无论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从大学毕业刚到学校工作就可以登台讲课开始其教学生涯,在没有任何助课经验或获得教师专业认证便仓促上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尤其对于那些非师范专业学生,尽管经历了多年的专业学习,但对于如何教学缺乏任何形式的专业培训。因此对于拥有高等教育学历、并有志从事教育工作者应首先通过国家机关和教师专业团体双重认证许可方可上岗助课,学习并体会拥有多年教学经验教授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借鉴其多年形成的教学风格,进行“内外双修”,达到一定层次后方可登台讲课;对于教师们教学评价也不能靠行政部门“拍脑袋”来决定。毋庸置疑,教学和教科研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绝不能因一味片面追求教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而忽略教师的教学工作,尤其对于国内众多教学型高校,其功能以培养众多生产建设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大学来说,拥有一批外语专业能力强、讲奉献、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博雅教育弥足珍贵。

2.倡导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教学中应提倡全方位、多渠道评价体系,不搞形式化、走过场的肤浅评价。因为真正好的学校教育如家庭教育一样,往往很难量化。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应从多层面、通过多渠道、使用多手段多方法进行评价。对教师评价也不应局限于语言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应注重评价教师教学态度、努力程度、教学效率、创新能力培养和人格培养等非有形元素,还应考量教师是否通过语言教学引发学生对内心及外部世界的感知、认识和判断;是否培养其个性化学习、个性发展与自我实现能力;是否锻炼其个人成长中起决定作用的感悟、合作、沟通、协作、理解、协调、表达等能力;所有这些都应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其次,也应使处于教学中核心地位的学生有话语权,能对教师教学做出客观合理评价,因为这会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促进教师教学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在某种意义上,只有制定出合理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和指标,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才会凸显,也会为下一步教学的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意见,为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提供可靠保障,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个性化人才。

[1] 贾爱武.美国外语教师教育及专业资格标准政策研究[J].外语界,2006(2):41-46.

[2] 李凤荣.从美国外语教师质量标准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0(6):67-69.

[3] 彭伟强,叶维权.欧洲外语教师教育现状与改革动向[J].外语界,2006(2):47-51.

[4] 李德才.教学型高校要特别关注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的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10(6):7-10.

An enlightment of American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to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 Feng-rong,et al.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12,China)

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foreign languages teachers’criteria in America since 1960s to the early 2000s,including the basic professional ones,qualities,responsibilities,etc.Inspired by those criteria,she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ideas such as a teacher’s development should be in accord with his professional one,a teacher should give up the wrong concept of regarding a foreign language as“a tool”rather than as an assitance of“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nd some open,dynamic,flexible measures ought to be introduced,in the meanwhile,the evalulation of both the teachers’lecturing and the students’study ought to be under the quidance of humanitarianism.

America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ers’criteria;Chines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education system

G64

A

1009-8976(2011)02-0137-04

2011-02-20

李凤荣(1963—),女(汉),吉林长春,副教授主要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法和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外语标准语言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语言是刀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大山教你学外语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