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2011-08-15 00:45李新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22期
关键词:截肢糖尿病足溃疡

李新华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有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缺乏足部保护,其截肢的危险性(RR)增加3.2倍。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截肢致残[1]。糖尿病截肢致残已经占到了非创伤性截肢中的50%[2]。通过早期干预,积极治疗和护理,糖尿病患者截肢率可以显著降低[3]。正确的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对改善该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6月来我科治疗就诊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4]。糖尿病足符合参照Wagner分级标准[5],0级:指有发生溃疡的高度危险足,如周围神经、植物神经、血管病变,以往有足溃疡病史、足畸形、下肢水肿等;1级:足表面溃疡,无感染,常为神经性溃疡;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和骨髓炎;4级:足局部或特殊部位坏疽,有足部缺血性特征,常合并神经病变;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6]。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55~79岁,平均(68.26±10.17)岁。糖尿病足1级5例,2级23例,3级27例,4级10例,5级3例。

2 预防

2.1 糖尿病足的预防性检查 定期足部筛查成为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关键。糖尿病伴有外周神经病变者,对痛觉不敏感甚至消失,如出现小的创伤很容易导致溃疡发生,加之供血不足,免疫低下,溃疡迁延不愈,最终导致坏疽甚至截肢[6]。应当把足病及危险因素筛查作为糖尿病足预防的第一步[7]。

2.2 严格控制血糖 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最主要的诱因,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高出2倍[8]。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

2.3 加强健康教育 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宣教至关重要,是提高患者足部保健自护意识与能力、防止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保障。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DM足的病因及危害,指导患者每天注意检查足部情况,穿合适的鞋袜,防止足损伤。一旦发现任何破坏或怀疑皮肤颜色的改变,应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4 足部监护 加强足部监护,针对诱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新鞋要短时间试穿,然后逐渐延长试穿时间,穿鞋前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不穿露脚趾的鞋子,不穿夹趾凉鞋,不赤足穿。选用圆头、厚底鞋,如运动鞋、胶底鞋,选择有鞋带或有尼龙搭扣的鞋。

2.5 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 因为足部是下肢的末梢,供血、供氧较其他组织少,尤其是当血糖控制不良时,会使足部微循环发生障碍,供血、供氧明显减少,造成糖尿病足发生的隐患。

2.6 积极预防足外伤,减少受伤和感染的危险因素 指导患者积极预防足外伤,如正确穿鞋、如何走路(避免光着脚走路),选择合适的洗脚水温度、选择合适的沐浴露;修剪趾甲不可过短,以免损伤皮肤。加强足部皮肤护理,防止干燥、开裂,保持清洁。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愈的可能,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容易丧失治疗信心。据调查DF患者心理障碍者发生率为30% ~50%[9]。其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病程长,难治,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二是经济负担重,患者往往悲观失望、情绪激动、脾气暴躁。随着对糖尿病的进一步了解及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易过度紧张焦虑,表现为苦闷、焦虑、抑郁、焦躁不安。糖尿病足溃疡、异味,使患者自尊心下降,依赖别人增加,社会支持减少,生活满意度下降[10]。护士要掌握其性格特点及心理变化,予以充分的理解,同时要加强对其身心护理,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足的有关知识,尽量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2 足部护理 每日评估四肢感觉、知觉,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皮肤色泽及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11]。每日用温水泡脚5~10 min,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用软毛巾擦干足部特别是趾缝之间的水分并涂润肤霜,每天洗脚后按摩双足。冷觉减退者,气温低时要格外注意足部保暖,经常检查足部有无皮肤裂伤、摩擦伤、水疱、红肿变色,皮温、痛、温、触觉下降等。如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

3.3 皮肤水泡的护理 糖尿病性水泡病是诱发肢端坏疽的危险因素,好发于四肢末端及循环不良的部位,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处理不当易合并感染。可用1∶5000高锰酸甲液泡脚,每日3次,不超过1周。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较小的水疱,局部可涂甲紫,不必弄破;较大的水疱,尤其表面张力较高者,可在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去液体或用手术缝合线贯穿其中引出浆液,再行局部包扎,定期更换敷料。

3.4 感染伤口的护理 根据病情按医嘱给予消炎、加强营养、增加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对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可采取局部渗液作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一般全身静脉滴注抗生素,局部用生理盐水10 ml加胰岛素10 U加敏感抗生素混合液浸湿敷料敷于创面,每日用注射器抽上述混合液,将纱布滴湿2~3次。在肉芽组织生长并有治愈倾向时停止使用[12]。溃疡面表浅者,用0.1%新洁尔灭消毒,3%双氧水清洗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无菌剪刀剪去坏死组织,再用呋喃西林或敏感抗生素进行湿敷,换药2次/d,用无菌纱布包扎。深部脓肿者,除按以上换药外,应置胶片引流,并增加换药次数及加强抗生素治疗。对有感染的伤口首先进行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应以不损伤正常组织或不出血为宜。对坏死组织过多的创面要采取“蚕食法”,即少量多次清创。对于合并有化脓性感染的创面,可用封闭式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此方法效果好,创面愈合快[13]。

3.5 促进足部末梢循环 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的发生率高达90%[14]。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足部血液循环障碍、感觉减退,并伴有痛觉过敏[15],后期可出现肌张力减退,肌力减弱或消失,触觉和温度觉降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目前还没有疗效很好的药物,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神经细胞核酸及蛋白质合成,促进轴索再生和髓鞘形成。运用扩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E、山莨菪碱、阿司匹林等,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降低血液黏度,打开微循环通道,改善微循环血流,促进坏疽早日愈合。同时结合每日适当做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 min,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运动、下蹲运动,平时抬高患肢均有利于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16]。

3.6 按摩足部 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及皮肤温度。文献报道[17]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30 min,动作轻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足的恢复。

对血管原因引起的糖尿病足可采用比格尔运动法。该方法分为3个部分[17]:(1)首先让患者躺在床上双腿上举,与床面呈60°~90°停留至脚尖发白或局部缺血,约0.5~2 min,再将腿放下。(2)将脚垂直床沿下,直到脚底发热或充血2~5 min,然后脚踝部分向上下左右活动约3 min,至脚部颜色红润。(3)患者平躺在床上,用毛巾包裹热水袋温暖脚部5 min。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近年来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治疗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为临床护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多种方法,也为糖尿病足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足部护理预防措施和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可以达到预防糖尿病足的目的,降低截肢率。临床护士或专科护士不仅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而且要进行跟踪评价,了解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不合格患者要反复讲解、多次指导、重新评价,直到正确掌握为止。只有在患者充分掌握了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Reiber GE,Lip sky BA,Gibbons GW.The Burden Diabetic Foot Ulcer[J].Am J Surg,1998,176:5 -10.

[2]许樟荣.于世界糖尿病日重谈糖尿病足的诊治与预防[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1 -493.

[3]王 晶,元 梅,张静波.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易患因素分析[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10(4):13.

[4]张 艳,袁迎春,李小风,等.糖尿病足64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3.

[5]康月珍.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32.

[6]苏星明,胡菊华.护理程序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8:25 -27.

[7]周兆熊,张柏根.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98 -100.

[8]孙晓洁.糖尿病足6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63.

[9]中国DM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162.

[10]宫新玲.糖尿病足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1196.

[11]王玉雪.足部护理指导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70.

[12]朱 猛,田锦屏,张爱华,等.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39.

[13]邓美玲,田翠姣.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化脓性感染创面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03 -205.

[14]张京慧,黄凤毛,刘新华,等.足浴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14-15.

[15]范雪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9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19.

[16]范丽凤,李 峥,郑亚光,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7):1377 -1381.

[17]沈 岚,佟盛艳.糖尿病足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76-1178.

猜你喜欢
截肢糖尿病足溃疡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都是“溃疡”惹的祸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