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起民族的期望

2011-08-15 00:48本刊编辑部
河南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科学事业创新型创新能力

□本刊编辑部

承载起民族的期望

□本刊编辑部

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号召。自此,在发展路上,中国踏实践行这一理念,为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而不懈奋斗。如今,在自主创新的展板上,中国已交上了一份令人骄傲的答卷。

“神舟七号”返回舱、“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65纳米刻蚀机、光纤量子保密通信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轿车和混合动力轿车……“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无不闪耀着自主创新的光芒。

自主创新,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冠以发展的噱头,它是踏踏实实的科研和认认真真的付出。今天的社会,似乎一片浮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的科研与这个社会似乎格格不入。喧嚣与静默的不和谐在拷问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选择。这是一个民族的危机。近几年,钱学森、朱光亚等科学巨星离世,科学界一片静默,在深切缅怀把一生献给中国科学事业的科学巨星的同时,我们更唏嘘的是他们终其一生在履行的科学精神:忠于祖国,献身科学,严谨治学,淡泊名利。今天,在缅怀逝去的科学巨星的同时,我们更有一种对这种科学精神随他们的离去而逐渐稀缺的危机感,一种精神的危机。我们希望他们身上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不会随他们的离去而稀缺,而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事业中继续发扬光大。因为,这种科学精神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支撑,是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当这种科学精神成为一种民族素养,成为全民族的意识,当自主创新成为一种民族习惯,我们的科学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春天,阳光明媚。近日,在参观“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最根本的是靠科学技术,最关键的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一次,自主创新被寄予厚望,承载起中华民族腾飞的期望!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拭目以待,期盼着科学精神在中华大地根深叶茂,期待着中国以原始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攀上世界科技高峰。

猜你喜欢
科学事业创新型创新能力
地理教育改革创新与地理科学事业发展
——写在《地理教育》第六届编委会成立之际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下单位成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