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的主要问题、原因及策略

2011-08-15 00:43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身份危机群体

田 莉 赵 黎

(1.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092;2.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云南 蒙自 661100)

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的主要问题、原因及策略

田 莉1赵 黎2

(1.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092;2.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云南 蒙自 661100)

当下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呈现出诸多危机,主要表现为责任感异化危机和职业预期危机。本文探析了影响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是由外部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论证了缓解和引导大学生超越社会身份认同危机的可能策略。

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困境;策略

身份,最早是心理分析的一个技术术语,如今已发展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角色等概念相关,揭示的是个体与社会、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每个人对身份的认同是多重的,而对多重身份的管理也是个体身份认同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能否在不同的情境中侧重不同的认同,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深层机制。

当下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契约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从其身上可直接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社会成员在身份建构与认同过程中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发展特点。令人担忧的是,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已逐渐表露出不同程度的身份认同焦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一些身份认同危机表现。一般而言,大学生的社会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责任异化危机和职业预期危机。

一 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的内涵

认同(identity)涉及到“自我”的问题。伊•谢•科恩认为,“自我问题包括两个基本不同的问题:第一,什么是自我性,也就是自我性、人定性和自我意识等等的一般本性是什么;第二,我是谁,也就是我的具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第一个问题的注意中心是人的类的可能。这个问题是无人称性的,其目的在于求得客观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可以表现为概念;这是寻找一般规律、规则、标准,每个人选定什么标准可以有种种不同;这是通过别人发现自我。第二个问题的注意中心是人的个人可能。这个问题是内省的、主观的、个人内部的;这主要不是认识,而是自我表现、自我交流,是由己及人的过程;主要不是诉诸理性而是诉诸直接体验、直觉经验。”[1]基于此,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就是大学生对“我是谁”的回答和体验。具有合理、稳定自我认同的大学生必然是自主性、独特性、反思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存在。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行为不能单从个人心理素质来解释,要全面地理解社会行为,必须研究人们如何构建自己和他人的身份。人们会用自己或他人在某些社群的成员资格来构建自己或他人的认同。“通过社会身份的认同和建构,人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尊,还可以减低无常感或提高认知安全感,满足归属感与个性的需要,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找到存在的意义等”。[2]具有合理、稳定社会身份认同的大学生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善于自我调适的,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的。班级管理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 当代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的主要问题

社会认同危机是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危机。这种危机是针对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形成的意义观、价值观和地位感,而产生和发生作用的,体现在面对他人与社会等这些外在群体时所产生的危机。大学生社会危机主要表现为:责任感异化危机、职业预期危机。

(一) 惧怕和逃避社会责任

责任感异化危机是指大学生在追求人生价值和意义时,对于赋予这种价值和意义中所承载的社会责任的逃避和惧怕。大学生群体不但没有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而且也没有在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对高品位文化的蓄养、对理想主义的追求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品性和朝气。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不能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面对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选择逃避和退缩时,身份认同危机便产生了。而在逃避责任的同时,部分大学生选择消极的认知观念,动摇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衡量标准,对于事物的是与非无法进行正确的评价。

(二) 缺乏主体意识和反思意识

在传统价值视野中,大学生理应成为承载知识的主体,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都要符合知识承载者的身份。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校园里,也有不少学生在为获得高分而废寝忘食、孜孜以求,但是当提及自己忙碌的学习生活对自己有何用处之时,大学生往往表现出满脸默然。长此以往,大学生对待自身的行为习惯会既表现出全盘接受的态度,又习于被动适应守旧型的大学生群体文化。

(三) 缺乏科学、全面的择业观

职业预期危机,即很多大学生在还未走出校门之前,对于自己的职业预期很高,在就业时往往无法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使大学生对职业和期望的定位产生偏差;或因无法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而持放弃的态度,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若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不能为其塑造一个科学、全面的择业观,就难以对就业环境和自身定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全面认识,难以通过自我调适,愈合自身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的“心理割裂感”。

三 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是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

首先,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对口。在人才短缺时期,大学生曾被赋予“天之骄子”的社会标识,而作为大学生群体也形成了“天之骄子”的自我身份认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身份认同与社会现实是高度合一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社会境遇每况愈下,论知识是大学生,讲身份是农民工。“改革开放的前30年,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造就了2亿多城乡两栖的农民工大军,产生了同工不同酬、贫富分化、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当下,社会仍以同样的轨迹,造就着一个正在逐步变得庞大的新群体——大学生农民工”。[3]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身份认同逐渐消退转而成为普通劳动者,出现了社会认同的“骄子化”与现实处境的“民工化”的巨大反差。

其次,大学生身份认同困境的出现是有其特殊原因的:

其一,社会因素。在政府主导的如火如荼的扩招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体系的管理显得捉襟见肘。尽管各级各类政府在引导和创设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由于政策执行的保障机制与实施策略有限,就业体系的完善仍有许多可改进的空间。择业眼光只盯着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而在政策空间与个人利益的博弈中,最后的结果就是众多大学生只能顶着“天之骄子”的头衔独自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

其二,学校因素。市场经济背景下,对现代人才的培养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现代高校教育模式却未能明显超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模式。学生家庭对学校的所有需求几乎“照单全收”,学生乃至学生家长都在盲目追求高学历。三者共同作用促成了大学生“知识民工”的待遇。况且,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制不健全,往往只是在毕业就业阶段进行一些礼仪、面试等方面的应付式指导,而没有在整个学习期间引导学生塑造一个科学、全面的择业观。

其三,个体因素。当下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自我和张扬的典型代表,他们对集体身份的塑造显得相形见绌。他们并不积极地表现出个人对于团队的归属性,不积极强调他们的集体属性和意识,从而体现了其集体身份意识的弱化趋势。这种个性化的特征在面对“知识民工”的处境时更容易感到困惑,当他们发现凭借个人力量已无法满足自我的认知和行动需求时,他们甚至会以一切“无所谓”的姿态来应对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 缓解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危机的策略

让大学生群体普遍感到困惑的事情就是“谁能告诉我,社会到底需要我做什么”。当大学生普遍感到,教育这一在过去可以较快改变命运的通道,现在变得越来越狭窄时,一种不被社会所需要的挫败感,笼罩着许多在校大学生。于是大学生首先反思的就是教育制度。高校办学的定位不能够让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够马上为这个社会产生价值。

(一)高校管理策略

学校教育的功能虽然是有限的,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警醒在校大学生因社会身份认同危机所带来的学习适应不良的情况,并认识到任其事态发展的严重性。学习适应不良只是表面现象,而学生因此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是需要注意和疏导的。针对在校大学生,学校层面可尝试通过各种团学活动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解困,帮助大学生认清当下社会形势,帮助每个学生进行职业定位。

(二)社会服务策略

为什么有些大学生不能为社会所用?因为岗位不够,尤其是提供不了更多适合于大学生的岗位。企业的科技含量、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不对称的。但是大学生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其对城市的期望值更高,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发展,它们知识水平更高,发展潜力更大,维权意识更强,精神需求更高。但现实是较低的市场企业技术含量,仍旧需要更多的体力劳动者,进而大学生农民工在就业初期整体工资水平偏低,甚至会低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社会上已经成为“漂一族”的大学生,需要社会拓展相应的专门管理与服务机构,对这一新生群体加以关注,掌握这一群体的就业动态、心理状态与规模等相关资料,否则新群体、新现象、新情况没有专门的监管与干预,会给有效的引导和帮扶造成很大的盲目性。

[1]伊•谢•科恩.自我论[M].上海:三联书店,1986:48-49.[2]张晓红.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及其调适[J].高等教育研究,2005(6).

[3]刘建,茆琛,林嵬,李亚彪.新群体——大学生农民工[J].半月谈.2011(2).

Problems, Causes and Strategies:on College Students’Social Identification

TIAN Li1, ZHAO Li2

(1.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China;2. Academic Affairs Office,Hong 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China)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showed a lot of social identity crisis, mainly in the sense of alienation crisis and the crisis of professional expectation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dentity cri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y external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 and other aspects of individual comprehensive result. Meanwhile, demonstrating the possibility strategies, this could be used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escape crisis of social identit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identity; difficulties; strategy.

G643.1

A

1008-9128(2011)03-0102-03

2011-04-16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科研基金项目

田莉,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一般理论。

[责任编辑 姜仁达]

猜你喜欢
身份危机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危机”中的自信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