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走向实践——上海市低碳实践区建设探索

2011-08-15 00:45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总经济师兼能源交通研究所唐忆文
上海节能 2011年9期
关键词:上海理念建设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总经济师兼能源交通研究所 唐忆文

2010年,在“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期间,低碳成为各国和地区展示和演绎城市发展新理念的主题内容。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把低碳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低碳实践活动逐步深入,并创造了低碳实践区这一有效的工作抓手。2011年,市政府对虹桥商务区等八个地区进行了第一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单位的授牌,从而加快推进了低碳实践区的建设步伐。

1 上海市低碳实践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能源环境等制约,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致共识,低碳实践活动也成为各国积极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不管是伦敦零碳馆,还是汉堡被动屋,或者是马德里空气树,都在探索和实践着城市发展的低碳模式。我国也积极开展低碳实践活动,2010年国家批准了“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五省八市作为第一批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的省市,全国各地低碳实践工作不断推进。低碳实践对上海也极具战略意义。

1.1 低碳实践区建设将对上海实现转型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转型发展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核心思路和必然选择,包括城市转型、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低碳实践区的建设可以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兴产业发展应用的重要平台,低碳社会共建的有效模式。

1.2 低碳实践区建设将对上海提升城市竞争力发挥支撑作用

未来的城市竞争焦点不仅是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和文化理念的竞争。伦敦、纽约、东京都纷纷提出了低碳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突破的领域。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在城市发展的竞争中也必须主动融入低碳理念来增强城市竞争力。低碳实践区的建设将大大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成为上海城市的靓丽名片。

1.3 低碳实践区建设将对上海突破环境资源约束发挥先导作用

目前上海市能源消费总量已经突破了1亿t标煤,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碳排放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接近OECD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作为一次能源极度缺乏的大城市,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低碳实践区的建设,将有利于实现低碳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从上海实际看,上海也具备率先进行低碳实践的有利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出了低碳发展的要求,并进行了工作部署。

2)人才技术集聚,低碳实践需要各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本市人才资源丰富,科技水平较高,具备低碳实践所需的相应条件。

3)资金产业优势,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金融贸易和产业配套上具有综合优势,经济承受能力也较强,具有率先发展低碳的经济基础。

4)低碳理念逐步深入,特别是世博会以后,全社会对于低碳的认知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为本市的低碳实践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 上海市低碳实践区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低碳实践区的建设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新生事物,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建设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问题,需要协调解决各种矛盾。从上海市推进低碳实践区的情况看,在共性方面需要妥善处理以下四大关系。

2.1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低碳发展是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发展的长远利益的理念,具有比较明显的公共属性和公益性特征,特别是目前在体制框架还没有与之衔接到位的情况下,政府的引导是低碳实践的根本保证,所以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规划、方针和有关的政策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同时,低碳实践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低碳实践是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活动中的一种经济活动,也应当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此政府应充分运用各种市场机制的手段,引导企业在低碳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2.2 处理好近期和长远的关系

低碳实践是全寿命周期的系统工程,包括了前期工程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的整个过程。除了工程建设阶段的碳排放外,区域的主要碳排放将是在长期存在的运行活动中产生的,但近期的建设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长远的排放状况。因此低碳实践要从前期的开发建设起步,以低碳理念指导区域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同时,低碳实践更要延续至后期的运行管理,在建筑使用和设施运行中贯彻低碳理念,形成长效的低碳运行管理机制,才能使低碳实践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2.3 处理好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关系

低碳发展既是一种先进的发展理念,同时在国内外也具有各种先进的技术可供应用,还有许多低碳技术正在研发之中,所以低碳实践区的建设应当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积极应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时,低碳实践区建设也应当立足国情市情,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积极采用经济适用的低碳技术,努力提高低碳建设的经济性,不使低碳建设成为包袱。

2.4 处理好系统规划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低碳发展是一种前瞻性的实践活动,涉及内容广泛,因此低碳实践区建设必须要注重前瞻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统筹规划整个区域的中长期低碳发展目标、建设内容和实施路径,取得长远的低碳效果和最优的投入产出比。同时,低碳实践也必须注重操作性、针对性和阶段性,在全面规划的同时,聚焦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启动、率先突破、率先收效,为低碳实践区的整体形成打好框架,为后续项目的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3 上海市低碳实践区建设必须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目前上海的几个低碳实践区正在按照确定的目标积极推进建设,创造了不少有特色的经验,为全市面上的低碳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从实践情况看,为进一步提高低碳实践区的建设水平,需要紧密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3.1 突出科技创新

科技是低碳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也是世界各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竞争力的焦点。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低碳发展中应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勇于探索,努力使低碳实践区成为低碳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先行先试基地,促进上海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力争在国际国内的低碳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3.2 注重安全可靠

低碳要求是整个低碳实践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服务于和服从于园区的整体功能定位,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因此低碳的实践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行都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与低碳相关的各种设施安全可靠,确保其主体功能能够正常发挥,使低碳实践有机地融合于整个园区的建设和运行过程。

3.3 创建区域特色

低碳实践在国际国内都处于探索之中,没有可供照搬的模式,从上海各个低碳实践区具体情况看,其功能定位各不相同,既有商务区,也有工业区和生态区,既有新城建设,也有旧城改造。因此,各区域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努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形成区域特点鲜明的低碳实践区,为全市低碳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3.4 着力制度保障

低碳发展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必然在许多方面与原有的管理模式、政策和体制发生矛盾。低碳实践区的建设,涉及许多方面,综合性、系统性很强,需要有力的协调。因此,推进低碳实践区建设必须着力体制机制创新,用创新的办法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为低碳实践区的先行先试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并努力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扶持,为低碳实践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猜你喜欢
上海理念建设
上海电力大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