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推进节能服务产业市场体系建设的探讨

2011-08-15 00:45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李碧浩
上海节能 2011年9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十二五上海市

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李碧浩

上海市合同能源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魏玉剑

1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在“十二五”节能减排专项规划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了单位GDP下降16%的节能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到2015年将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7%的约束性指标,这些指标将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重点用能企业。根据“十二五”规划的整体安排,上海市的节能目标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9%,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推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核心力量,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发展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代表的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

以上海市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对于减排目标,完成节能目标的挑战更大。“十一五”期间上海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主要贡献来自于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通过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淘汰高耗能产业以达到节能目标的空间已经变小,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难度进一步加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上海节能工作的核心任务。

过去十多年里,随着节能服务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综合性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政策种类之多,特别是经济激励政策力度之强,在世界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意义,并重点阐述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采取的诸项政策措施。这标志着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中国十多年后,这种依赖于市场发展的节能服务模式终于确立了应有的市场地位。2010年6月,国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这也使用能企业缺乏节能动力和不够重视节能的局面最终得到破解。

节能服务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需要政策的支持,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但是从长远来看,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更要靠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

2 上海市节能服务产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节能服务产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市场机制仍然不完善。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培育良好的市场机制成为“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推动节能减排的中心工作之一。

上海市节能服务产业所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能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目前,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需求仍然处于“被动”的位置。由于传统企业内部分工、管理体制、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节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尚未成为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节能服务企业真正面对的市场与通过能效统计预计的潜在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2)节能服务企业市场拓展“力不从心”。目前市场上的节能服务公司主要由以下几类公司发展而来:第一类是从传统的大型用能单位分离出来。传统的大型用能单位一般都设有节能技改部门,为了不断地提升节能空间,鼓励节能改造实施者的积极性,一些大型用能单位将部分或全部的节能技改工作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一方面服务自身,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将企业多年积累的节能改造经验推广应用,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但是这类节能服务企业往往有比较强的依赖性,在原有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体制的保护下,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营销手段。而且同类型的企业出于竞争的考虑,不会轻易将这一块业务外包给自己的竞争对手,使得这类节能服务公司业务难以在同行当中推广。第二类是由传统的制造型企业转型或投资设立的,这类节能服务公司依托原有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产品提供运营维护和售后服务。这类企业也有着与第一类企业类似的问题,就是对原来的制造型企业有较强的依赖性,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配合原有企业产品的销售,而不是以帮助客户节能为目标,所以在营销上会受上游企业的影响比较大。第三类是依托自身在技术或专业知识上的优势,真正从市场上成长起来的节能服务企业,但这类企业往往资金实力不足、规模偏小,而它所面对的节能改造的客户规模通常比较大。这类企业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往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做一些非本职范围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成长能力。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本身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节能服务公司成长背景造成的先天不足等历史原因,使得节能服务公司在营销方式和手段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重拉关系而不重技术,重拿项目而不重后续服务,重形式而不重效果,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影响等等。

3)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政策措施有待切实落地。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大的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但是部分政策的落地尚待时日。例如针对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具体操作,都还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协调落实。

4)第三方配套服务尚不完善。节能服务产业涉及的主体众多,产业链较长,包括能效诊断、节能量审核、评估认证、方案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各种企业,还有银行、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将这些第三方服务机构有机的组织起来为节能项目服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 节能服务产业市场体系建设的几点想法

本文所探讨的节能服务产业市场体系建设是以完成上海市节能减排任务为出发点,针对上海市节能服务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节能服务产业属于节能环保产业的范畴,而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也已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省市相比,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在上海市更有相对优势,节能服务产业成为上海市政府更加看重、并着力打造的重点领域。对节能服务产业市场体系建设的研究,就是要为发展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解决思路和措施。

1)深入研究节能服务产业链。

分析产业链是研究一个产业价值增值过程的前提,从产业链视角深入研究节能服务产业的各个环节,能够起到两方面作用:

(1)发掘价值增长点。通过对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增值过程的研究,可以弄清楚节能服务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增长点及其构成要素,能够明确哪些环节是关键的、替代性弱的环节,哪些是非关键的、易被替代的环节,从而引导企业资源流向合理的位置,优化整个产业的结构布局。

(2)确认在哪些环节发生障碍。通过对产业链的划分,可以容易地发现是否存在比例失调、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是否存在行业“瓶颈”,或者过度竞争。国家现在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产业,节能服务企业这几年增长迅速。做好节能服务产业需要多方参与,但是参与主体过多,僧多粥少,必然会产生分配博弈的问题,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因此,我们需要提早研究市场饱和度的问题。

节能服务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是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必要条件。那么什么因素阻碍了生产性服务的外包?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节能服务产业的利益各方是如何博弈的?造成节能服务外包的障碍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2)注重实证与规范相结合

目前,由于对节能服务产业范围界定的问题,节能服务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统计体系,这导致研究的基础数据缺乏。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于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到底有多大贡献?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对节能服务产业的带动程度如何?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带动效应如何?这些问题均需要在各项数据准确掌握的基础上通过计量模型作出数量上的检验。

节能服务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节能减排目标的整体实现程度,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规范性研究是更加必要的。节能服务产业应该保持怎样的市场开放度,企业应该保持怎样的竞争关系,企业与政府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将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转化为对企业的经济激励,如何确保社会整体目标与私人部门经济目标的一致性?什么样的模式可以将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与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统一起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这些都是规范研究的范畴。

3)探索和推广创新的商业模式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仍然是节能服务产业最核心和主要的商业模式,它的精华之处在于,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的逐利行为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理论上解决了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动力不足的问题,创造了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社会给予了合同能源管理过高的负重。那么在合同能源管理之后,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模式?目前,市场上在推行的“节能超市”和第四方节能服务的模式,是否值得推广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节能超市”的模式。节能超市本质是节能产品和技术的集中推广平台,通过节能解决方案的总集成、总承包将节能装备、产品、技术和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降低用能方总体的采购成本。

(2)第四方节能服务体系。节能服务产业的第四方服务体系,是对节能服务产业价值星系的再造。通过第四方服务平台,将能效诊断、节能量审核、评估认证、方案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融资担保等各种第三方服务功能进行有机整合,为用能单位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4)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十一五期间,支持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密集出台,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掘节能服务的潜在市场、增强节能服务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成为“十二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节能服务企业是节能服务市场的主体,企业应该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市场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发掘用能单位潜在的节能空间,促进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外包。节能服务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目前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节能服务的需求会不断增长。节能服务企业如果有一套科学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对用能单位的用能状况、能效水平和节能空间予以评估,那么它取得用能单位的认可就会容易得多。

另一方面,节能服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共性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在制定节能方案的过程中,如何确定项目的投资额和回收周期,节能服务项目实施后,节能的效果如何认定,这些都需要有双方认可的标准。制定具有权威性的行业标准,开发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对于解决节能项目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颜新平.节能服务公司的战略思考.企业家天地(理论版)[J].2010.11.

[2]王若东.中国节能服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中国科技投资[J].2010.8.

[3]众合.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千方百计完成节能目标上海工业节能高峰论坛——第八届上海节能论坛召开.上海节能[J].2010.6.

[4]魏玉剑,李碧浩,陈晓清,周峰皓.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上海节能[J].2011.5.

[5]许用权,李碧浩,柳阳,魏玉剑.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上海节能[J].2011.7.

[6]魏玉剑,李碧浩.节能服务企业转变营销方式的对策和建议.上海节能[J].2011.8.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十二五上海市
高速公路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收益分配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