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水利改革春风 谋景区发展大局

2011-08-15 00:42
山东水利 2011年1期
关键词:风景区水利景区

赵 青

(山东省水利厅,山东 济南 250013)

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山东水利近年来实施了调蓄调水、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改造、河道综合整治等几大重点工程。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加之我省丰富的自然禀赋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省共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52处,省级水利风景区95处。其中水库型54处、湿地型4处、灌区型3处、水土保持型10处、自然河湖型14处、城市河湖型51处,滨海型1处。

一、山东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为水利风景区发展举纲张目。作为现代水利示范省的践行者,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以1号文件出台和中央、省委两个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在政策出台时提高了水利风景区创建的含金量和可操作性。今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一批水利风景区”,省厅将此作为贯彻落实1号文件的分解任务之一进行定期督查。省长姜大明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要求:“依托河道、水库、湖泊等水体,建设一大批多功能水利风景区。”根据省委1号文件要求,制定下发了 《2011年度水利改革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办法》规定“制定水系生态建设规划,积极创建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占有一定权重分值,作为地方相关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一。省政府出台的 《山东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已将“水系生态保护”列入山东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专项使用范围。“十二五”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近期即可出台。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很多市、县(市、区)都将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列入了当年政府工作计划,明确了分管领导、主办单位,建立了考核机制。一些发展较好的地区出台了自己的鼓励措施。淄博市水利局每年安排20万元“以奖代补”;临沂市对批准为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的管理单位明确级别,安排编制。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山东省水利风景区的快速发展。今年有9处景区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32处景区被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势头超过往年。

(二)健全管理机构,规范工作程序,为水利风景区发展提供保障。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是保障水利风景区蓬勃发展的主要抓手。2002年,我们就组建了省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制定了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审操作规程,在推荐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同时,开展省水利风景区评审、命名工作。2007年成立了 “山东省水利风景区发展领导小组”,2010年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昌文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市都设立了专门机构或专管人员,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制定目标,部署任务。不定期召开水利风景区发展座谈会,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为水利风景区工作会诊把脉。2008年,“山东省水利风景区审批命名”被列为政府管理服务事项,通过山东水利网网上审批大厅进行无纸化申报,接受公众监督。

(三)不断创新投入、建设、管理机制,为水利风景区发展提供动力。我省水利风景区类型多样,如何有效建管是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在提升城市品味、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大多数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都采取开放式的经营,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积极倡导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引入市场机制,组建景区运营管理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目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运营、多元化投入的水利风景区建设模式已在山东省得到了全面推广。临沂市滨河景区开发前期以政府投资为主,通过打造景观,盘活土地,创造附加值,反哺政府投资。在景区运营管理上,各地组建了多元化的管理机构,管理单位采取招投标方式,委托专业公司对景区进行管理和养护,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景区运营高效有序,效果较好。经营类景区如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沂南竹泉村、莒南天马岛等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市场,自主经营,已成为省内外的著名旅游景点。

(四)树立“大水利”理念,合纵连横,推进水利旅游产业发展。在水利风景区创建上,我们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打破行业和体制界限,凡符合标准条件的,无论投资人是谁,哪个部门管理,只要属于水利风景区范畴,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一个程序审核、一个水平服务。同时,积极推荐水利风景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把水利景区资源推荐纳入旅游发展规划。2010年,与省旅游局联合举办了“好客山东——水利风景区欢迎您”系列宣传活动。今年,与省旅游局、住建厅、农业厅、林业局等5部门联合举办了“重点乡村旅游项目评选”活动,入选的水利风景区将享受相关厅局抱团投资的优惠扶持政策。还配合省政府“好客山东休闲汇”举办了“好客山东水利休闲汇——走进水利风景区”活动,省水利厅将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到各市水利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景区管理单位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精心包装,把水利风景区推向社会。泰安市水利局在《泰安日报》、电视台及广播电台开辟了活动专栏,对活动进行发布和宣传,在泰安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了泰安市水利系统文艺晚会,以渔鼓形式表演了《东平湖水利景区如画卷》等节目,受到观众的好评。

(五)加强宣传,积极交流,打造水利风景区品牌,拓宽水利风景区发展空间。水利旅游是一项产业,水利风景区是一种旅游产品,把其转化成旅游商品,就需要一些催化手段。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加强宣传,拓宽交流渠道,打造水利风景区品牌,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社会认知度。在山东水利网上开辟了水利风景区栏目,相继刊印了两期展示水利风景区风采的《水饰齐鲁》宣传画册,向省内外宣传,《大众日报》、《中国水利报》、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不断有水利风景区的报道。作为省政府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我们积极邀请旅游部门参加水利风景区的各种活动,邀请旅游局专家参加每年的全省水利风景区工作会议;聘请他们参加水利风景区评审;把水利风景区与其他旅游景区并库联网,打包推介。泗水县泉林、东平县东平湖等8个水利风景区列入了省旅游局规划的 “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名单。今年,作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莱芜雪野湖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国际航空体育节,临沂滨河景区举办了2011年世界杯滑水赛,省旅游政务网及各新闻媒体进行了全面报道,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水利风景区助推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日渐凸显

(一)水利风景区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近年来,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区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转方式、调结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成为必然。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精神消费、文化休闲有了新的追求。倡导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崇尚自然、欣赏自然、回归自然的水利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给水利风景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各地打造水利风景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潍坊市作为一个地级市,拥有1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所辖8个县(市、区)遍地开花。

(二)水利风景区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特别是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具有行业示范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最能体现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成效。随着生态省建设宏伟目标的提出,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现代水利已成为治水的主旋律。各级党委政府在创建水利风景区这个问题上,思想高度重视,认识更加统一,热情空前高涨。以打造生态水城的发展规划在全省各地不断推出,且规模逐步扩大,标准不断提升。从滨州“四环五海”的成功建设,到枣庄“江北水乡”的积极打造,从夏津“碧水绕城”工程的竣工,到邹平“一河两湖”城市水系规划的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不断涌现。全国百强县胶州市三年打造了两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三)水利风景区是建设生态水利、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坚持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把促进人水和谐的理念贯穿于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全省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景区水质达标,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明显提高。过去的“龙须沟”变成了“朝阳沟”,不毛地变成了宜居地。广饶县孙武湖水利风景区前身是淄河的季节性干涸河道,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水土流失,海水倒灌,生态破坏严重。几年来经过对孙武湖的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周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4.5米,有效抑制了海水入侵,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功塑造了“兵圣之乡,魅力广饶”的城市新面貌。通过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打造,“一河清水、两岸绿色、城景交融、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市遍布全省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已经真正成为了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的重要手段,作为水利工作的新亮点,为实现水利现代化起到了强力助推和支撑作用。

三、水利风景区建设促进了水利行业的发展

(一)水利风景区建设促进了水利行业思维、理念的转变。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实施者,水利人也因此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思维模式,“工程带景观”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在规划设计中,注重水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水工程造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水工程布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在开发建设中,注重水工程建设与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打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等多功能融合,打造精品水系景观工程。今年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山东省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十大经典工程”中,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占了6席,“十大优质工程”水利风景区占了4席。

(二)水利风景区建设提高了水利部门的社会地位。水利风景区特别是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已经从水利系统走向了社会,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助推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水利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许多地方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的名片,“江北水城”、“四环五海”、“运河古城”、“红荷湿地”等已叫响大江南北,潍坊市因拥有白浪河湿地景区而荣获“中国最有魅力湿地城市”称号,莱芜因雪野湖打造了“航空运动之城”和“浪漫雪野”旅游度假品牌,寿光市因弥河景区而摘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桂冠。水利风景区不仅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也成为展示城市和行业形象的重要窗口,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水利部门的艰辛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水利风景区建设推动了水务一体化进程。山东是水资源短缺省份,在水管体制上,也存在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等弊病。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打造,促使各级党委、政府重新审视水务管理体制,大多成立了以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景区管理机构,涉水事务统一由景区管理机构管理,改“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形成了“统一管理、统筹规划、部门协同”的管理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水利的发展,为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找到了结合点。

猜你喜欢
风景区水利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