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布鲁氏菌病

2011-08-27 06:00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0期
关键词:气雾菌苗病畜

文│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

一则新闻将布病推上前台

新华网2011年9月5日报道:东北农业大学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校27名学生和1名教师因实验感染布鲁氏菌病情况。2010年12月期间,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由于相关教师在实验中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导致自2011年3月至5月,学校27名学生和1名教师陆续确诊感染布鲁氏菌病。

事件一经报道,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参与动物实验学生的保护问题,对布鲁氏菌病危害性的认识问题,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问题等,很快就成为媒体讨论的热点和焦点。有人担忧,由于在防治和检疫过程中忽视了太多的问题,布鲁氏菌病很有可能从职业病变成普通生活领域的传染病。目前,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普及有关知识十分必要。

布病有哪些特点

布鲁氏菌病简称为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对畜牧业生产及人类健康均有严重威胁。病原为布鲁氏菌,分为6个生物种,20个生物型。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布鲁氏菌可能转移至牛、猪,同样的道理,牛、猪布鲁氏菌也可转移至羊。骆驼可感染牛布鲁氏菌,也可感染羊布鲁氏菌。各型菌在形态上无任何区别,但致病力却有所不同。病菌对干燥和寒冷抵抗力较强,在土壤和水中可存活1~4个月,在肉、乳类食品中能存活2个月,在粪中可存活45天,在衣服和皮毛上可存活150天。病菌对热敏感,阳光照射20分钟,湿热60℃30分钟或70℃10分钟即死亡,加热至100℃立即死亡。

在平时所见到的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布病。主要危害是引起生殖系统发炎,导致生殖障碍,严重影响繁殖力,母畜表现为子宫炎、乳房炎、流产、不孕,产死胎、弱胎,公畜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关节炎、滑液囊炎、淋巴结炎。染病后,初次怀孕的母畜多表现流产症状,母牛流产多发生在怀孕5~7个月时,羊多发生在怀孕80~110天,猪、马感染布鲁氏菌后多呈隐性经过,部分病猪有流产症状,流产可发生在任何孕期,病马不会发生流产和关节炎症状,但会表现腱鞘炎及鬐甲部、项背部脓肿。

病原菌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体内以及分泌物、排泄物中,并可随乳汁、精液、浓汁及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子宫和阴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草原、土壤、用具等。

人类布病的特点

人类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羊、牛、猪,其次是骆驼、马、犬、鹿及其他野生动物,感染途径很多,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眼结膜等。小孩和老人易感性差。潜伏期一般2~3周,短者3天,长者可达数月,少数病例潜伏期可达1年之久。发病后3个月内为急性期。患者可通过粪、尿、乳等途径向外界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人的布病病程长,常常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布病的最大特点是导致患者全身关节疼痛,甚至无法站立,只能趴在床上,严重者还有神经系统的损伤,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布病因此又被称为“懒汉病”。在急性期内,布病的一些症状与流行性感冒、风湿病、伤寒与副伤寒、结核病、疟疾等疾病形似,在慢性期内,主要症状与骨、关节疾病和神经官能症相似。患者治愈后有复发的可能,复发率一般为6%~10%,复发时间多出现在治愈后3个月以内。

怎样预防布病

布鲁氏菌虽然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但病菌在土壤和水中能存活较长时间,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汁中都含有大量病菌,因此,病畜流产物如胎儿、胎衣等要深埋或烧毁,对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可用5%的热火碱水、5%的来苏尔、10%的漂白粉液、10%的石灰乳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粪便要进行堆积发酵消毒,乳汁可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经煮沸消毒。由于布病传播很快,没有季节性,可以感染人,生产上应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搞好综合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未发生布病的地区,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不从疫区引进家畜及其产品和饲料,必须引进时,一定要先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确认健康无菌者方可引进。非安全区更需进行严格检疫,发现带菌者和病畜,及时隔离或淘汰。

2.定期进行检疫。对这次感染事件,媒体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购买实验山羊时,相关教师未要求养殖场出具相关检疫合格证明,实验前相关教师未对实验山羊进行现场免疫,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相关教师未能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有效防护。由此可见,对动物定期进行严格检疫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对使用者负责,更是对养殖管理者自己负责。

疫区应每年至少两次对易感家畜进行检疫,猪、羊在5月龄以上、牛在8月龄以上、接种过疫苗的动物在注射后12~36个月时检疫。一般1月1次,2~3次后,可以6个月检疫1次,阳性者隔离或淘汰,阴性者作为假定健康畜群继续观察检疫,逐步淘汰阳性者,直至成为无病畜群。清净畜群每年也应至少进行1次检疫,以便及早发现病畜,尽快隔离或淘汰。对发生流产的母畜或发生睾丸肿胀的公畜,必须作细菌学检查和分离培养,以查明出现流产的原因。

3.培育健康群体。犊牛出生后,可以吃1周左右的母乳,然后送隔离舍喂给消毒乳和健康母乳,待到6月龄时,间隔1.5个月,进行2次检疫,如均为阴性反应,可认为是健康未患布病,接种布鲁氏菌菌苗后,送入健康群中。羔羊应在断乳后隔离饲养,1个月内进行2次检疫,如有阳性者,再继续检疫1个月。仔猪在断奶后隔离,2个月龄、4个月龄时各检疫1次。对检出的阳性反应者,应予以淘汰或送入病畜群中。

4.及时接种菌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布病最好的方式。目前我国使用的布鲁氏菌病菌苗主要是猪型2号苗,该苗毒力稳定、使用安全、免疫力好,专供牛、羊、猪预防接种使用。

免疫程序:第一年对全群动物作预防接种,以后每隔1年接种1次(幼畜每年都要接种),全群动物连续接种2~3年后停止接种,加强检疫,及时淘汰病畜,发现有布病患畜时,继续接种。

免疫方法:有口服法和注射法两种。口服法最合适,它不受妊娠的限制,可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也可在孕期使用,每年服苗1次,可以持续数年。

免疫剂量:口服免疫,羊为100亿活菌;牛为500亿活菌;猪口服两次,每次200亿活菌,间隔1个月。注射免疫,皮下或肌肉注射均可,山羊每头注射25亿活菌,绵羊50亿活菌,牛500亿活菌,猪注射2次,每次200亿活菌,间隔1个月。

免疫保护期:牛2年,羊3年,猪1年。

另外,也可使用羊型5号苗,该苗主要用于预防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保护期为3年。可用于注射法、滴鼻法、气雾法及口服法免疫。牛皮下注射应含250亿个活菌,室内气雾250亿个活菌,室外气雾400亿个活菌。山羊和绵羊皮下注射10亿个活菌,滴鼻10亿个活菌,室内气雾10亿个活菌,室外气雾50亿个活菌,口服250亿个活菌。

使用菌苗时要注意:注射法不能用于孕畜;菌苗稀释后要当天用完,用不完者,第二天不能再用;拌水饮服或灌服时,应用凉开水;拌料饲喂时,应避免使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发酵饲料或热饲料;免疫动物在用苗前后各3天内,应停止使用含有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和发酵饲料。

5.搞好自身防护。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养殖场内的工作人员要养成自我保护的好习惯。处理流产物时不要麻痹大意,一定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严格细心进行消毒。预防时可使用104—M减毒活菌苗皮上划痕接种,以获得免疫保护。

布鲁氏菌苗对人有一定的病原性,特别是在喷雾使用时,更易感染发病,所以,使用喷雾法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如果防护设备不够,应选用其他用苗方法。

猜你喜欢
气雾菌苗病畜
一种下行供液气雾培生产系统设计
气雾冷却系统在H 型钢控冷技术中的应用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鸡群活苗气雾免疫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与防制措施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工厂化蔬菜气雾栽培技术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