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结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1-09-18 01:15210000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莫非孙志成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偏振光椎动脉供血

210000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莫非 孙志成

牵引结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10000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莫非 孙志成

目的 探讨采用牵引结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 80例CSA患者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牵引结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用牵引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的治疗疗效作出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显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牵引结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CS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椎动脉;颈椎病;牵引;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以眩晕及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据国外资料统计,约70%的颈椎病患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1]。作者采用牵引结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CSA,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06—2011-04本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CSA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3~67岁,平均(44.32±9.51)岁;病程6个月~9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1~65岁,平均(43.74±9.27)岁;病程5个月~8.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CSA诊断标准拟订[2]:①曾有摔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颈椎正斜位X线片示钩椎关节侧方有骨赘,也可见椎间孔变小,齿状突移位等。④多伴有交感症状。排除心脑血管病性眩晕、眼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以及颅内病变、高血压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眩晕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牵引结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①牵引:采用伊藤牵引装置TM-300行枕颌吊带坐位间歇牵引,患者头前倾5°~15°,根据病情和影像学资料给予适当调节,牵引力一般由8~10 kg开始,每2 d增加1 kg,直至患者感觉效果最佳而又无明显不适,但最大牵引力不超过14 kg,15 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②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采用日本MINATO公司生产的ALB-200H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百会、风府、双侧风池、天柱、天宗、太阳等穴。患者取坐位,取治疗导子紧贴患者皮肤,每次选取3~4个穴位,采用输出1 s、间隔4 s的照射模式,输出功率1 260~1 440 mV,每个穴位照射1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牵引治疗,治疗方法、仪器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 疗效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活动正常,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可参加一般活动,但遇寒、遇劳有轻度颈部不适、头晕;好转:症状、体征有改善,仍有颈部不适、头晕,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治愈显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经统计学比较,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现代医学目前对CS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钩椎关节增生、颈椎失稳、后关节松动和移位等刺激椎动脉,从而导致的椎动脉痉挛、狭窄,椎间盘变性造成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高度缩短,引起椎动脉弯曲、扭结,致使血流缓慢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壁分布有交感神经纤维,该神经受到持续性刺激可引起椎动脉挛缩,影响椎动脉供血。总之,本病发病机制的基础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牵引可增大椎间隙,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解除肌肉痉挛,同时可松解粘连,恢复正确的解剖关系,解除交感神经受到的异常刺激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使颈部血供恢复正常,从而减轻相关症状[4]。

“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百会、风府为髓海的外在腧穴,刺激二穴,可使气血足,脑髓养,则眩晕自止。风池、天柱穴是临床治疗CSA的要穴,二穴均能治疗眩晕、头痛、颈项强直、耳鸣等症,均位于颈部椎基底动脉附近,能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5]。天宗穴是治疗头痛项强、耳目疾患等病症的常用穴,配天柱或风池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作用,主治颈项强痛。红外偏振光治疗头选取波长0.7~1.3μm的红外偏振光,可穿透人体组织5~7 cm,被称为人体光学窗口,是一种无痛无创的光针灸。用红外偏振光照射相应腧穴,能改变血管通透性,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淤血和水肿的吸收,从而舒张局部血管,改善脑部供血状况[6],使CSA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治愈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采用牵引结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CSA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较单纯牵引疗效显著,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红星.实用颈椎病防治指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5.

[2]孙宇,陆琪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96.

[4]张朝霞.针灸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3):35-36.

[5]董宇翔,张萌,孙晓峰.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41-843.

[6]怀智勇,贾冬梅.推拿结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71-172.

1005-619X(2011)11-0966-02

2011-06-21)

猜你喜欢
偏振光椎动脉供血
基于光的偏振教学思考与探索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部分偏振光分解的研究①
辣语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线偏振光振动合成矢量端点轨迹方程的推导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