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研究

2011-09-22 05:39周斌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周斌

摘要:本文正是基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的重要性,针对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县域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加剧和生态退化等同题,严重地影响着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一套评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控制县域资源与环境恶化,协调县域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迫切问题。

一、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它追求的是在县域内保持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要求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其总体目标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素质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持续增长、质量明显提高。②合理利用、保护并优化配置资源。③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在传统发展观引导下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县域资源短缺与人口膨胀、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县域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无论是人口继续较快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高入口、低消费),还是人口基本停滞增长的发达国家(低入口、高消费),由于不同的消费模式都对县域资源形成了压力,县域资源不能支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②县域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县域环境污染越来越明显。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现在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亦在走此老路,这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③县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人类某些不合理的其他行动,造成县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的破坏。

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1.系统评价方法

目前,运用系统方法对我国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已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比较权威和有代表性的是国家统计局的县域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和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方法的问题是指标体系比较庞杂,指标难以综合,计算量大,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很难搜集到完整的数据资料。并且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有所不同,不同的指标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从而也降低了可操作性。因此,本文在构建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考虑到指标获取的途径、指标计算难度等因素,就从经济、社会、生活质量、资源和环境等几个方面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指标,以便更好地进行计算分析。

2.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1)概念与内涵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EFA),或称生态空间占用,是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丁1992年提出并由其博士生Wackemagel进一步完善的,是一种基于生物物理量来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其定义是:任何特定人口(从单一个人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人口)的生态足迹,就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与服务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这里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它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源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化石能源地、可耕地、牧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生态足迹分析法由两个部分组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所谓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为维持某一物质消费水平下的某一人口、某一区域的持续生存所必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所谓生态承载力则是指一个区域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的总和。

(2)计算方法

生态足迹分析法基于两个假设:①人类消费的大多数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是可以计算的。②这些资源和废弃物可以换算成生产这些资源和同化这些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足迹模型就是通过计算人类消费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和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计算公式为:

EF=N ef=N∑r Ai:N∑r(ci/pi)(1)

Ec=∑rBi_=∑r(ei/pi)(2)

其中:

EF:生态足迹;N:区域总人口数;ef:人均生态足迹面积:Ai:第i项消费项目人均占用的实际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r:第i项消费项目生产力权重;ci:第i项的人均年消费量:pi:第i项的年平均生产力。Ec:区域的生态承载力;Bi:第一种生物资源的生态生产性t地面积;ej:第i种生物资源的生产总量。

生态赤字=EF—Ec(3)

当EF>Ec时生态赤字为正值,发展不可持续:EF

(3)评价

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法相比,生态足迹评价法所需的资料相对易获取,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分析过程中,其操作具有可重复性,可以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并且直观形象,能较好地揭示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补关系。但此方法是一种静态的生态可持续性的分析方法,没有涉及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可持续性,没有考虑人口、技术、物质消费水平的变化性,有关污染的生态影响很少涉及,没有考虑到生产性土地及水域面积的变化。

三、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实例分析

1.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拟定如下41个具体指标作为评价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①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9个:(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生产总值增长率;(3)人均财政收入;(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人均固定资产投资;(6)农民人均纯收入;(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或: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二、三产业比重;(9)城市化率(非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②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23个:(1)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或:总人口);(3)平均预期寿命;(4)学龄儿童入学率;(5)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6)万人高中在校学生数;(7)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9)三项经费投入占财政收入比重;(10)贫困人口比重;(11)社会保障率(参加基本养老保

险职工人数比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比重等);(12)城镇登记失业率;(13)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14)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15)公路密度;(16)每百人电话机数;(17)人均邮电业务量;(18)恩格尔系数;(19)基尼系数;(20)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21)人均居民住房面积;(22)电视人口覆盖率;(23)自来水普及率。

③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9个:(1)人均水资源;(2)人均耕地;(3)森林覆盖率;(4)木材蓄积量;(5)废水处理率;(6)废气处理率;(7)固体废物处理率;(8)大气污染综合指数;(9)水质污染综合指数。

2.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实例分析

①评价方法的选择。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而要在总体上观察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情况,就必须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综合指数法较适合于综合发展水平的动态比较与评价。因此选择综合指数法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其公式为:各项指标指数=(报告期数值一基期数值)×权数×100%

綜合指数=各项指标指数之和

②评价地的基本情况。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由传统农业为主的大县逐渐向工业强县转变,初步形成了采矿业、林业、水电为主的县乡工业体系。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人口增长较快,土地压力大,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渐显现。汝城县地貌、区位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在全国大部分县级区域中具有典型性,以此为例开展县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③可持续发展指标相关分析、权数确定与指数计算。为了观察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变化情况和探索可持续发展指标之间的联系,收集了上述指标体系2000~2009年汝城县各指标10年指标值,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根据以上41个指标组成相关系数矩阵,得出每个指标与其它40个指标的相关系数,计算其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然后选择综合反映该经济现象的主分量,进而确定该主分量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元素值为各指标的权数。

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先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综合指数分别以100分来换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用综合指数计算出各指标指数后相加,得出汝城县2000~2009年各年度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指数及综合指数,如上表。

④结果分析。从汝城县2000~2009年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可以看出:10年问,该县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一直高于综合指数,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前5年比综合指数稍低以外,后5年也一直高于综合指数;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一直低于综合指数,且随着时间的后移,低于综合指数的值越大。表明汝城县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在逐步提高,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协调,因此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从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宗彪: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实例分析.《甘肃农业》2006年第10期

[2]杨方保、王震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年3月(中旬刊)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