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汉族交往心理调查报告

2011-09-22 05:39王莹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交往汉族

王莹

摘要:新疆民族关系中的问题,直接影响新疆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新疆民族关系的问题,间接影响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安定团结和政治稳定。新疆境内民族较多且关系复杂,汉族在新疆境内居住人数较多,了解汉族在新疆民族交往中的心理,对维护新疆的稳定和繁荣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交往;民族交往;汉族

新疆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解放后,伴随着新疆的两次移民高潮,大量的汉族人进入了新疆,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为改变新疆落后的面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天,他们仍然在为新疆的发展努力着。2009年7月—11月在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八师、农六师、农一师,阿克苏地区、哈密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内容真实的反映了新疆汉族的民族交往心理。

一、调查背景

(一)调查时间、地点

2009年7月—11月在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八师、农六师、农一师,阿克苏地区、哈密地区。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方法

(三)调查对象

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八师、农六师、农一师,阿克苏地区、哈密地区的汉族居民。

(四)调查内容及目的

主要调查了新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族际关系,汉族的心态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以及“7.5”以后汉族对新疆社会的看法。目的是为了了解新疆汉族的交往心理。

二、调查分析

民族交往时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也是通过民族交往体现与具体实现的,民族交往在民族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一)民族交往需要动机

需要作为民族交往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就是因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交往的需要动机是构成交往心理的基本因素。正是由于民族问的交往需要才促使了交往行为的发生,交往因素作为民族问交往的内驱力。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不是出于一种建立双方理解关系的需要,而是只表现在较浅层次上的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因此,从根本上说,民族问的这种交往的动机不是一种良性的、深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民族交往认知

民族交往认知主要是指一民族对本民族和他民族的认知,亦即对民族交往主体与客体的环境、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等的了解和认识。只有正确、客观的认识本民族、认识交往客体以及交往环境,才能在民族发展中处于有利地位。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作为本民族的成员不仅或多或少的知道本民族的历史,而且认为作为民族一员是应当知道民族历史的。在其他地区的访谈录中还可以看出,对于其他民族,汉族对他们的历史知道的很少,但是经过长期的接触和生活,对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还是了解并且予以尊重的。

(三)民族交往情感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怀疑论者、历史学家,经验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的大卫——休谟以“共感”的概念分析了人们的交往关系。“共感”是支配人与人交往的首要原则。“共感”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传达……就民族交往心理而言,情绪与情感是民族交往需要的结果,也是交往认知的结果。民族交往的情感体验伴随着民族交往的全过程。

表3为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之前的调查结果,表4为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之后的调查结果,通过这两个调查结果的对比以及访谈录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民族交往情感之间的变化,汉族与其他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的矛盾对立凸显。

(四)民族交往意识

民族交往意识是对民族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往来状态的意识。交往的过程不在于两种既定事实的碰撞和应用,而是主体把物性化的存在上升为自觉意识,让它服从于目的驱使。

调查显示,没有改变民族身份的想法反映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我意识,这种意识对民族的发展繁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的合理解决,同时,我们也要对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加以正确的引导,防止民族主义极端化而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

(五)民族交往行为

民族交往行为就是处于交往中的民族主体与客体为了交流与往来而采取的实际行动的方式,亦即如何进行往来。民族交往行为主要通过交往方式体现出来。

调查显示,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主要是通过电话这种间接的方式进行交往,究其原因,主要是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主要是由于需要而表现出的比较浅层次的工作、生活上的交往,体现在民族交往方式上则是一种间接的交往方式。

三、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汉族对区域自治政策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都有所了解,并且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在具体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好的,但是由于缺乏与民族区域自治相配套的法制建设以及监督机制,使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民族关系及社会的稳定。

第二、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对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都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均拥有较强的民族自我意识。汉族对其他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有所了解并且予以尊重。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甚至出现了趋同的倾向。

第三、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文化素质的高低、民族问的语言障碍、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不同,汉族在与其他民族交往时仅仅局限于经济、生活这种浅层次的交往,而不能走向心理这中深层次的交往。

第四、汉族对自己在新疆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在民族政策的平等方面却是持否定态度。汉族也是生活在新疆的13个民族之一,但是在落实民族平等方面却成了一句空话,影响了民族问的平等交往。

四、建议

第一、新疆的民族分裂势力是以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为目的的一种反动政治主张、反动思潮和反动的现实行为,其本质是反对和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破坏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安宁和幸福生活。所以,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时要特别警惕民族分裂主义,政府要加大对他们的打击力度,坚决做到露头就打,绝不手软。

第二、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从事皮毛收购加工、饮食服务、民族特需商品工业、百货等,投资少、获利多、劳动强度大。这种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竞争力是十分薄弱的,载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煽动,很容易使少数民族将贫困、失业等归因于民族流动从而产生对汉族的不满。所以,发展经济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改善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通讯等设施的投入,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油气、矿藏、旅游等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次,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让少数民族得到实际利益和实惠。

第三、汉语使用的普及率较低不利于民族问的信息交流和经济交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信息调节生产和交换的需要越来越大,语言文字上的统一标准化会直接影响到各民族问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各少数民族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发展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新疆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双语教育”的普及力度和普及面。

注释:

①[英]休谟著,关文运译:《人性论》第40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参考文献:

[1]吴琼著:新疆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及其调适[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年7

[2]朱培民等著:中国共产党与新疆民族问题[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

[3]尹筑光、峁永福主编:新疆民族关系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

[4]郭正礼主编: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民族关系的对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年

猜你喜欢
交往汉族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框架的构建
从汉民族风俗看汉族秧歌的现代审美意识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汉、壮民族“灰姑娘”型故事比较
亲子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