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

2011-09-23 06:17刘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电子学医学影像电工

刘燕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

刘燕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电工电子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所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职业技术课程的桥梁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创新,解决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的衔接问题,并将2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实践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实践实训,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理论。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学;实践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学是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本课程知识点的广度、跨度较大,同时又涉及到对医学生较为陌生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因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习电工电子学主要目的是要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电路原理。开设电工电子学实践教学就是通过模拟的电工电子线路实训,使学生学习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方法。在进行基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逻辑运算等功能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动作原理、脉冲与数字技术在现代科学领域的作用,并能让学生正确掌握和熟练操作现代影像医疗仪器设备,同时会利用电工电子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思考解决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等职业技术理论课程铺垫基础。

1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1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电子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各大医院和医学研究单位拥有越来越多的电工电子设备,使得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对掌握电工电子学基础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由于电工电子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而基础课程教学又极具实践性。所以,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实践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

1.2 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其它医学专业相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按照职业技术岗位群的要求,确定的重点在职业基础和职业技术课程相互融合的集“教、学、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项目课程改革。突出了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学时,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数比达到1∶1或更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早期“零距离”接触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设备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本着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医学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主线的原则,以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保障,树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合理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现代化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学科渗透与交叉融合,以实现实践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模拟化为发展目标;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并在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上实施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

2.1 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

电工电子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而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操作规程,着重开设电工电子学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包括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触发器等。重点要对元器件、晶体管、数码管、电阻、电容、A/D转换器等的识别及参数测量技术熟练掌握。特别是对基础电路知识要灵活运用,包括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电子限时电路等。基本数字电路又包括门电路、编码器、触发器、计时器、加法器、放大器等的逻辑运算功能与使用方法的实践教学内容。尽管在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上所使用的设备种类繁多,在其原理、功能上也有各异,但基本都是由电源、放大器、传感器和显示器四大部分组成。通过基础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感性认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2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要求动手能力过硬的这一特征,进一步强化职业岗位技能,让学生在临床影像科真实环境中进行实际技能训练,加强岗位技能的针对性、实用性、整体性。逐步提高学生岗位基础、岗位综合技能。使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医学影像设备操作流程,具备独立处理各种医学影像图像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符合临床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真正达到专业课程的技能操作与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3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1 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其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于综合能力的开发,在实践教学中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增设综合性实践,并使实践内容与理论授课相互融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将实践项目进行改革。其中“逆变电路工作原理”这项实践内容如图1,就是以科研成果——胃肠X射线机教学模型的一项实践教学改革新增设的实践课程,其方法是将职业基础课电工电子学的三极管知识应用到职业技术课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该电路模拟X线机、C T机的高频高压发生器工作原理进行仿真实践。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图1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电路图

3.2 仿真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仿真实践,学生不仅能够读懂原理电路图,还要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熟悉逆变电路工作原理。即当在输入端10k H z的交流信号时,在其正半周B G1导通。电流经B G1 R2 B1上B1下,C2到0v,自上而下流经B1。在交流信号的负半周B G2导通,电流经D C10v到C1经B1下到B1上,R3,B G2到0v,自下而上流经B1,即有一交流电流流过B1的初级,实现将D C10V变为交流的目的,次级输出的高压即可作为X线管两端的输入电压。因此,电流加到X线机模型上,模拟中频X线机中直流逆变电源的工作过程。通过开展对X线机线路模拟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记忆。同时通过教学实践,解决了学生对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的衔接问题,并将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有机地融为一体,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实践技能掌握的更加娴熟。

通过上述对电工电子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应用,解决了学生学完后面,忘记前面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职业基础课的同时为以后学习职业技术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在职业基础课中对职业技术课程的实验技能进行仿真模拟操作,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程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其成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G420

A

1671-1246(2011)04-0051-02

本文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及实训装置的研制”(07KG09-07)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电子学医学影像电工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