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也要遵循规律

2011-09-24 05:51吴志强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高技能技工

吴志强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实用技能人才日益走俏,高技能人才的身價更是水涨船高,各地、各行业、各企业几乎都制定了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有些省份动辄就是每年要培养多少多少万高技能人才。然而,应当看到,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违背规律造就的所谓“高技能人才”,恐怕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可能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我国现阶段比较成熟的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常规轨迹是:中学毕业后(高中居多),考取合格的技校(中专),就读合适的专业,经过2~4年的职校系统学习,毕业时有幸进入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所在的班组技术力量较强,学风浓厚,师傅肯传授技艺,本人悟性好,愿学会学,乐于钻研,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有幸常逢遇大中型检修、技改、扩建、新上工程项目等等学技术的契机,这样,经过5~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实践锤炼,其中的佼佼者才有望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由此可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本实在是高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高技能人才身价不菲。

反观现今的某些企业,因急于提高企业技工的整体技能水准,提升高技能人才占技工队伍的比例,于是派送大批技工进职业院校接受短期培训,或者聘请专家及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有关人士来企业短期讲课,然后这些学员便顺利通过高技工乃至技师考评。严格地说,如果企业学员本人没有丰富的一线经历、不具备很强的解决生产、检修现场的实务能力,像这样的做法,即使拿到高等级技工证书也无济于事。何况更有一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缺乏外部的有效监管,惟“财”是举,只要来考证的人士交足培训费甚至仅仅交纳了考试费,便可轻易获取高技工证书。这样的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偏低,根本不能代表高技能人才应有的业务素质。

还得特别说明的是,伴随近几年的快速扩容,而今国内某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流程,确实显得浮躁激进:毫无工作履历的高中毕业生,跨进职业院校,就读3年制或4年制的专业,最后一年在校外企业实习,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居然都能获得高级技工证书,少数人还可以拿预备技师证书。事实上,像这样刚出校门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一般还只能算是技能人才的“毛坯”或“半成品”,遑论高技能人才的“成品”。至于眼下到处举办的一些职业技能竞赛,其中的优胜者是否能被授予高技能人才的荣誉,也存在争议。事实上,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技工证书并不能完全代表持证技工本人的真实水平,而同一工种的同类等级证书获得者的实际能力常存有一定差距,高技能人才亦同样如此。

毋庸赘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切切不可再搞拔苗助长之类的速成,不能单纯以获得高技工以上的资格证书来判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绩。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高技能技工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从技工到英雄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