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产销趋势分析

2011-09-26 08:42丁立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哈尔滨150316
中国现代中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药农药材价格

丁立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哈尔滨 150 316)

大黄产销趋势分析

丁立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哈尔滨 150 316)

市场调查显示,2005年之前大黄销势低迷,但从2006年起大黄在诸多利好因素助推下走出低谷,并成为药材市场上的强势品种,已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大黄的产销历史、现状和后市,对大黄缘何结束低谷期,步入上升期的多种因素予以综合分析。结论:大黄市场的春天已经到来,后市具备上升的动力,价格继续上涨无疑,但也不排除暴涨的预期。

大黄;产销;历史;现状;后市;分析

大黄是我国最早发现应用的传统药材,是一味使用历史悠久,药用价值很高,用途拓宽,已成药材行业不可或缺的一味重要药材,市场关注度较高。大黄是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排在 “泻下药”类中的首位,用量高出其他品种(如:芒硝、火麻仁、甘遂、商陆等)的60%以上,并呈逐年增长之势,被中药行业视为 “一类品种”。我国加入WT O以后,大黄在国际市场上名声大噪,应用范围广泛,销售渠道拓宽,市场份额增加,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

大黄命运同所有的药材品种一样,都曾有过低谷时期,大黄低谷期长达7年(1998~2004年)之久。2006年之后大黄销量增长,价格逐年上涨,到2010年涨至15~21元(千克价,全国平均价,下同),涨幅为低谷时期的6~6.5倍。进入2011年后,大黄走势向好,大货走动畅快,批量交易逐月上升,外商订单增加,港澳台市场频频要货,各地库存凸显薄弱,产地来货减少,价格居高不下,不断上扬。大黄缘何销畅价升?后市走势如何?具体分析如下。

1 概述

1.1 产区分布

大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藏、陕西、宁夏、湖北、湖南、山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1.2 商品大黄分类及其主产地

1.2.1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 商品习称西大黄、北大黄或香大黄,主产于:青海、四川、西藏、甘肃、陕西、宁夏等省区,野生均有分布,产量较少。

1.2.2 药用大黄 商品习称南大黄(为川、陕、鄂所产)或川大黄(四川西部产)、马蹄大黄或雅黄(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等省)有野生或少量栽培。

2 产量连年减少

据笔者对大黄市场供给状况的调查显示,20世纪中期,大黄供给走势呈现出产量连年增长,库存丰厚,产大于销,价格低迷不前之势。但进入21世纪后大黄市场供给状况峰回路转,产大于销的矛盾逐年得到缓解,特别是2007年之后,大黄产量逐年大幅减少(见表1),需求逐年增长,市场由供大于求,逐步形成供求平衡和求大于供的局面,出现供需缺口,并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轨。到2010年大黄市场已步入上行通道,从而结束了长达12年徘徊不前的低谷期,进入了辉煌期。

表1显示,2000~2013年的14年间,由于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人工栽培发展滞后,市场利空因素增加,递减量之大在一类药材品种中实属少见。大黄产量缘何连年大幅递减?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表1 2000~2013年大黄产量一览表(单位:t)

2.1 野生资源枯竭

2.1.1 连年滥采乱挖 野生大黄产区分布很广,据不完全统计,约为10余个省区市、100多个市县和1000多个区、乡(镇),20世纪蕴藏量多达几万吨之巨。但由于半个世纪的无序滥采乱挖,野生资源连年大幅度减少,加之野生大黄生长期长达5~6年,再生能力衰减,导致产量越挖越少,近年产区近山处和海拔1800~2000m的高山,以及林缘、草甸、灌丛、河谷山坡地等已少见连片的大黄,产量已锐减至1000t左右。

2.1.2 自然灾害严重 野生大黄主产区的四川、青海、甘肃、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区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域,多年来不断发生地震、干旱、暴雨、泥石流、冰冻等1级灾害,导致大黄大面积死亡,产量连年大幅减少。

2.1.3 生长环境变迁 改革开放之后,大西北、大西南等主产区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建设,连年不断开山、修路、开矿、建厂、造林、垦田等活动,极大地破坏了大黄赖以生存的环境,产量随之大面积减少。

2.1.4 产区少人采挖 一是产区广大青壮年去城里务工,家中老幼无力去挖;二是野生大黄生长在2000~5000m的高山峻岭,采挖难度加大,由于主产区多为少数民族,地广人稀,以放牧为主,加之大黄价格很低,很少有人去挖;三是产区政府主管部门为保护生态环境,严令禁止无证采挖野生药材,致使野生产量连年下降。

2.2 家种大黄减产

我国人工栽培大黄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甘肃的岷县、礼县、武都等县首开人工栽培大黄之先河,之后陆续普及到甘肃的其他县和青海、四川、湖北、河南、贵州、陕西、宁夏等省区。进入21世纪,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大黄人工栽培面积逐年萎缩,产量逐年减少。据有关专业媒体报道,我国家种大黄面积由世纪初的6667~10000hm2,年产量25000t左右,到2009年种植面积已缩减至1333~2000hm2左右,产量锐减至5000~6000t左右。如:人工栽培大县甘肃礼县的种植面积由世纪初的2000hm2左右,下降至2009年的667hm2左右;甘肃陇西水根大黄最高年产量为800t,2003年降至400t,其他产区省份也有类似减种减产情况发生。家种大黄产量缘何大幅减少?业内人士分析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2.2.1 收购价格很低,种植得不偿失 据有关专家测算,从2000年起至2009年大黄市场价格一直低迷不前,始终在5~10元之间徘徊,大黄每公顷产3000~450 0k g,生长期为3年,按收购价5元、平均每公顷产3750k g计算,3年产值(不计生产成本)仅为18750元,每公顷每年产值只有6250元;若按收购价10元,每公顷产450 0k g计算,3年产值(不计生产成本)为45000元,每公顷每年产值为15000元,如果扣除3年生产成本,每公顷收入更少。但是,在同一个产区(如主产区甘肃岷县、礼县、武都等)种植道地药材当归、党参的效益按最低价格计算,其效益是种植大黄的8倍。由于大黄连年低价,药农种大黄得不偿失,导致产区药农没有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甚或种后无心管理,造成产量连年锐减。

2.2.2 退耕还林还草,种植面积锐减 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主产区林政、药监等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在牧区和山区采挖野生药材,更不得毁林毁草种植药材,对已在草原和林区种植的药材都要退耕还林还草,致使大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2.2.3 自然灾害严重,产量连年减少 近年主产区频发多种自然灾害,灾情严重,导致部分产区减产或绝产。

2.2.4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广大青年纷纷进城务工,家中留下妻儿老小无力种植药材,部分产区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3 用量持续增长

3.1 药用价值分析

3.1.1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等。大黄主治湿热便秘、胃肠积滞、湿热黄疸、咽喉肿痛、牙齿肿痛、口舌生疮、肠梗阻、痈疖疔疮、吐血、咯血、溃疡、瘀血经闭、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淋病、跌打损伤等症,外治水火烫伤。大黄用药历史悠久,早在1771年古汉代《本草经》中就有甘肃礼县药用大黄的记载;古医籍《本经》、《本经逢源》、《本草纲目》等大量文献均有大黄药用价值的论述。

3.1.2 现代医药研究与临床证明,大黄主含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又含有大黄鞣质、脂肪酸、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大量淀粉。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此外,大黄还有抗肿瘤、止血、保肝、健胃、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等作用。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肿胀、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近年来医药学家研究发现,大黄还能治疗急腹症、高血脂、细菌和病毒性感染、肝炎、肾功能不全、脉管炎等,大黄的诸多药用价值已受到国内外医药学家的广泛关注。

3.2 应用范围分析

大黄为我国大宗药材品种,药用价值颇高,疗效独特,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工、食品、兽药、饲料等多个行业,是内销外销的主打品种之一。大黄的应用范围简述如下。

3.2.1 中成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近千家药厂以大黄为主要原料研制开发了9大类(丸、片、剂、膏、胶囊、酒、散、汤、液等),约800余种(规格)的中成药,其类型与规格占据同类药物的前列。主要品种有:牛黄上清片、牛黄解毒丸、防风通经丸、百川丸、青宁丸、健胃消食丸、黄连健胃丸、黄连清胃丸、三黄片、四消丸、连花清瘟胶囊、大黄流浸膏等等。这些产品投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后颇受消费者青睐,部分产品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俏货,甚或脱销断档。

3.2.2 中药饮片 我国中药饮片加工厂家数量由往年的400~500家,逐年增至1000多家,其中90%以上的饮片加工企业用大黄生产了40~50个规格的饮片,畅销于医药保健品市场和医疗单位。

3.2.3 方剂 由于大黄的特殊疗效,部分医疗单位将大黄广泛用于处方、膏方之中,广大城乡居民使用的验方、偏方、单方中也列有大黄。

3.2.4 其他领域 大黄的用途逐年拓宽,除大量用于中成药、新药的开发和临床之外,还广泛用于保健、化工、染料、饲料、兽药、酒类、饮料等多个领域,产品在千种以上。

3.2.5 出口创汇 大黄已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年出口量上升至2000t左右,其中主产区的甘肃礼县出口量就占到全国出口量的7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加入WT O以后,销售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大量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大增。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黄出口量从2009年起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

3.3 用量逐年上升

据有关专业媒体报道,大黄市场用量在2006年之前每年大约在5000t左右,但进入2007年后,由于大黄已从单一的药用拓展至保健、化工、食用、兽用、饲料等多个领域,是市场上的热点品种,颇受多商关注,用量已连续5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2)。

表2 2007~2013年大黄市场用量一览表(单位:t)

4 大黄价格变化轨迹(2000~2011年)

2000~2011年,大黄价格轨迹经历了5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价格有较大变化,跌宕起伏,潮起潮落,升降各异(见表3)

表3 2000~2013年大黄(西块)价格变化一览表(单位:元/k g)

4.1 低价期(2000~2004年)

产地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迅速增长,货源充裕,库存丰厚,产地大货不断进入市场,但走势不畅,一些地方滞销,各类药厂用量没有较大增长,市场供过于求。大黄进入低价期,西大黄价格由1998~1999年的7~8.5元,降至4.5~5.5元,水根大黄降至1.7~2.2元。

4.2 恢复期(2005~2006年)

大黄低价影响产区药农种植积极性,甘肃、青海、四川等主产区广大药农弃种或弃挖大黄,改种或改挖其他高价的经济作物或药材,致使产量有所降低,库存消耗大部分,市场走动较为顺畅,成交量小幅上升。大黄进入恢复期,价格开始上涨,西大黄上涨至6.2~7.8元,水根大黄上涨至2.8~3.5元。价格上涨引起产地药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之后产地种植面积略有恢复。

4.3 上升期(2007~2009年)

野生资源已趋枯竭,产地政府有关部门严禁外来人员采挖,产量随之减少,但市场需求不但不减反增,加之各地库存不断消化,大货走动加快,药厂、饮片厂、兽药厂、饲料厂以及各类医疗单位用量增加,估算增幅在10%~15%之间,价格涨幅较大,西大黄上涨至9~12元,水根大黄上涨至5~6元,两类大黄价格较恢复期分别上涨50%和75%,涨幅之大进一步引发药农关注种植和采挖,药商开始囤积,为下一轮涨价埋下伏笔。

4.4 辉煌期(2010~2011年)

大黄已经从低谷之中走出,步入上行通道,进入辉煌期。由于家种大黄发展滞后,种植面积恢复缓慢,产量不但不增,反而有所减少,市场走动顺畅,大货投交量上升。大资金、热钱进入药市开始吃货囤积,药厂、饮片厂、公司、药店、医院等各类用户陆续组织货源,药农、药商惜售心理加重,大黄供应一时显紧,供需显现缺口。大黄市场在涨价风的波及下,行情也开始大幅上涨,西大黄上涨至15~21元,水根大黄上涨至6~8元,两类大黄较上一轮分别上涨71%和27%。进入2011年后,由于产地采挖面积缩小,产量同比减少30%,加之受灾减产,库存空虚,供需缺口扩大,拉动价格继续上扬,截止笔者发稿,西大黄又涨至17~20元,水根大黄也升至6.5~8元。面对大黄市场现状,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大黄进入辉煌期已在意料之中,大黄市场的春天已经到来。

5 后市走势预测

笔者在撰写本文之前,进行了一系列较为详尽的市场调研:查阅10多年来大黄产地动态,药市走势,各类用户用量,库存;历年价格走势;请教相关专家、学者,收集多家媒体有关大黄的报道;与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哈尔滨三棵树等药材市场的老药农及市场人士交流有关大黄的产销历史、现状、探讨后市走势。笔者与业界同仁的观点不谋而合,认为大黄后市(2010~2013年)走势应该为:产量(野生与家种)逐年减少,需求逐年增加,各类(药市、产地、终端用户等)库存下降,供需缺口扩大,价格继续上涨。

5.1 产量逐年减少

调查显示,由于连年无节制地采挖,野生大黄资源逐年匮乏,主产区低山处已难见大黄踪影,海拔2000~5000m的高山峻岭采挖难度很大,采挖成本太高(人工、运输等)和加工成本逐年增加,加之产区无人入山采药,导致野生大黄产量快速下降,估算后市产量已不足1000 t;与此同时,家种大黄受物价上涨、工值上涨、灾情以及大黄价低影响,种植效益很低,多种利空因素导致种植面积只减不增,家种产量从2011年起每年将以500t的速度递减,估算到20 12年将降至5000 t左右,2013年再降至4500t左右。

5.2 需求逐年增加

有媒体报道,我国已有约150 0家中药厂、饮片厂及几万家医疗单位在使用大黄,用量逐年增加,估算2011年用量为7800t,2012年将增加至8000t,2013年再增至8500t。

5.3 各地库存空虚

据市场调查,2009~2011年8月各地的库存已基本消化殆尽,库存量降至历史最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家药材市场库存(估算)最多在500~700t左右,加上终端用户库存量,药农惜售量和庄家大户囤积量约为1000t左右,全国库存量约为1500~1700t左右,库存薄弱,后继乏力,市场需求已捉襟见肘。

5.4 供需缺口加大

据测算,2009年大黄供需大致平衡,供给与需求各为7300t左右;但从2010年起,供需显现缺口,缺口在700t左右,之后缺口逐年增大,预测2011年缺口增至1300t左右,20 12年缺口再增至2000t左右,2013年缺口将上升至3000t左右,缺口量是2010年的3倍多,届时大黄市场将敲响供给危急警钟(见表4)

表4 近年供需缺口一览表 单位:t

5.5 价格继续上涨

大黄已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由供大于求转向求大于供,产量连年减少,供需缺口在逐年加大,库存薄弱,即或从2011年起扩大大黄种植,也需要3~5年后才能初见成效,“远水解不了近渴”,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据大黄主产区的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信息员、药商、药农介绍:2011年大黄产新后产量已趋明朗,各地产量都较历年减少,减幅估算至少在30%左右。产新后各类收购商(中药厂、饮片厂、保健品厂、兽药厂、饲料厂等)云集产地,在得知产量减少后,收购力度加大,但由于产地货源紧缺,一些药商抬价收购,导致产地上演“争购大战”,拉升价格不断上涨,甘肃礼县、青海达日、四川黑水等产地的大黄(熏货)价格由产新初期的15~18元,中期上涨至18~20元,近期再涨至22~24元。与此同时,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新政不断出台,Gm P、GSP认证通关企业有增无减,对大黄的用量持续增长,市场在物价、工值大幅上涨、持货者惜售和业内外资金大户囤积操盘炒作的拉动下,大黄后市价格继续上涨将成定局。据此预测:2011年大黄进入高价期,20 12~2013年大黄价格将分别上涨至30元和35元,同时不排除价格大涨的预期。

2011-0 8-25)

猜你喜欢
药农药材价格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价格
价格
价格
我欲为人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
价格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