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训练学诊断与评价

2011-09-26 02:00王麒麟天水师范学院甘肃74100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专项素质运动员

王麒麟 黄 铎 程 晖(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 741001)

随着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模式训练已经成为保证训练顺利进行和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我国对田径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水平的评价多集中在于运用标准百分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弊病是:首先,通过测验后,再查找出每人每项素质原始数据所对应的标准百分,再计算成绩。但查表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其次,一般标准百分所对应的是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之内的差别无法表示,不够精确。再次,每项测验指标不管其专项的贡献大小,都一律按标准百分相加,不够科学。由此,本文试图建立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水平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旨在为女子链球教练员、运动员的提供更为科学的训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21人(包括现役队员17人,退役队员4人)。她们是2004年“菲普莱杯”全国田径大奖赛系列南京站女子链球决赛的前8位的运动员,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的前8位运动员和2008年在“双汇杯”全国田径大奖赛(漯河站)前8位的运动员。因此,研究对象的载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拟定了23项文献中出现的指标设计成专家咨询问卷。

1.2.2 、特尔菲法

根据该课题研究的需要,对链球界的专家(教授、教练员)共发放了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根据专家对专项素质的筛选、补充和修改意见,最后得到了专家公认的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对专家咨询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1.2.3 、专家访谈法

利用2008年、2009年分别在贵阳和海南三亚举办的“全国第十八届、第十九届田径科学论文报告会”的机会对链球项目训练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访谈。

1.2.4 、问卷调查法

利用2007年在石家庄举办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和2008年“双汇杯”全国田径大奖赛(漯河站)的机会,分别走访了从事链球运动训练的教练员,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法,共发放了33份调查问卷,由教练员按调查确定的指标填写他们所带队员的数据资料,回收31份,有效回收率94%。

1.2.5 、数理统计法

采用格拉布斯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检验,并剔除异常数据,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来建立女子链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指标体系,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成绩预测模型,利用唐启义研制的“DPS数据处理系统(Dat Processing System)”,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原始指标的专家筛选 通过两轮调查问卷的筛选结果,按照中选频率的计算方法,最终确定复选指标分别为:旋转掷3kg链球、立定跳远、抓举、30m起跑、立定三级跳远、高翻和深蹲等7项。

2.2 、反映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水平有效指标的筛选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的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进行筛选,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出专项素质之间及专项素质与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R阵的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取直到Rn=R-a1ai-ana到接近对应阵,建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判断。为使原始指标所包含信息不被丢失,在旋转时取R值大于0.99者,构建因子载荷,再采用Kaiser正规化最大变异法(正交旋转的一种方法),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

最后根据专项素质指标与主成分相关系数值的大小并结合专家调查的结果,确定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通过5类因子旋转后整体解释的变异数来看,5个主成分的征值大于0.800(=0.810),贡献率为85.963%(见表2),说明这5类因子基本包含了所有指标所具有的信息。

2.3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入选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了探析反映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水平的主要指标与专项成绩的关系,采用了杨家荣(1996)提出了灰色关联度的变权排序理论,并从数学上证明了用灰色关联度平均值的归一化对指标赋权的科学性[1],具体方法是用关联度的平均值的归一化值作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Bi=ri/n(i=1...5),权重Bi(i=1...5)代表每一指标对专项成绩的贡献量大小,求得入选的5个典型指标权重分别为:0.212、0.172、0.169、0.241、0.182。为了进一步确定入选指标对专项成绩的贡献,确定各入选指标在专项素质结构中的价值和地位,对入选的5个典型指标进行了权重的排序,其入选的5个典型指权重排序为:旋转掷3kg链球>立定跳远>抓举>30m起跑>高翻。

表1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构成的因子分析结果

表2 :转轴后整体变异数

表3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回归方程

这个结果揭示了5个入选指标在专项素质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排序与专家筛选完全一致,证明因子分析的结果是可靠的。

2.4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评价模型

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构建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协调发展的5元回归方程,即评价模型(表3)。

从方程的统计检验结果看,F值为7370.81,为p<0.000,说明回归方程的效果高度显著,进而检验方程的预测精度,选取了3名链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平均预测精度为98.75%,均未超出Y士2Sy的范围,说明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意义。

2.5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评价标准的建立和评价

2.5.1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

建立专项素质的评价标准是为了是使运动员在专项素质的各指标中的差异得到客观的、定量化的反映,但只用线性方程是无法检查和评价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水平与专项成绩的发展是否适应的。因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专项成绩和专项素质的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可以直接通过这一成绩的位置,查找出运动员专项素质协调发展的相应数值,从而使整个运动训练在模式的指导下进行控制训练,达到训练的最优化。

根据我国女子链球的专项素质评价模型,以平均数为基础,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2],利用公式:标准分数U=(Xi-Xr)/Si i=1,2……n ,当不同单位的量换算成标准分数时,就可以进行比较和运算。标准分数汇总成女子链球运动员的评分量表(见表4),供教练员在训练中参考。

2.5.2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评价方法

2.5.2.1 、女子链球运动员各项素质发展均衡程度的评定方法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有时过分发展某一素质则可能使其他素质受到抑制,而使素质间最有效的联系破坏掉[3]。”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亚历士多德曾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哲学命题,这充分证明了系统内部的发展状况,即内部要素之间发展是否均衡,因此,在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时,必须应考虑到各项素质的发展是否均衡,比例是否协调,专项素质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其各项素质的发展应该是最协调、最均衡。当然,目前还难于非常精确、定量地表示出这种协调关系和均衡程度,但是我们可以从各项素质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上反映这种均衡程度Ac,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Ac值越低。其公式为:Ac=Amax-A min (Ac-女子链球运动员的各项素质发展的均衡程度;Amax-女子链球运动员最高项的标准分数值;Amin-女子链球运动员最低项的标准分数值)。

2.5.2.2 、女子链球运动员各专项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评定方法

在实际评定时,仅仅依靠“模型”来评定是不够的,因为建立起的“模型”仅仅是一种理想的“模型”,而实际上任何一个运动员都难于做到各项素质都在同一水平上。因为各项素质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可以互相补偿,所以,在同一水平的运动员中,也有不同类型的运动员[4]。这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某一素质发展的高水平,可以补偿其他素质的不足,而运动成绩则是几种素质发展的综合水平的综合指标。所以,在评定专项素质的发展水平时,必须要考虑到几种素质的综合发展水平。综合发展水平越高,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越高,我们用An来表示运动员各项素质的综合发展水平。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则An值越大。其计算公式为:,(An—女子链球运动员各项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标准分数值,A1……A4—女子链球运动员各专项素质的标准分数。)

2.5.2.3 、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与技术的适应程度评定方法

专项素质与技术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专项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没有一定的专项素质就不能正确地掌握技术,因此,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与技术水平的适应程度,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潜力。所以在评定运动员专项素质水平时,必须考虑到运动员技术水平与各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适应程度,我们用Am来表示适应程度。运动员水平越高,Am值越低。其公式为:Am=An-Ym(Am表示女子链球运动员技术水平与各专项素质综合发展水平适应程度的标准分数;An表示女子链球运动员各项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标准分数;Ym表示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成绩所得的标准分数)。

表4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评价标准的评分量表

2.5.2.4 、各项评定标准的制定

我们以正态分布的原理作为制定评定标准的依据。确定样本的60%的人为中等水平,高于中等水平20%的人为高水平,其余20%的人为低水平[5],计算结果见表5、表6、表7。

2.6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状态的训练学诊断与评价

按照测量与评价理论,评价的目的,就是为建立一种标准,使研究对象指标中的差异能得到客观的、定量化的反映、其中评价有3个方面,包括各专项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各专项身体素质发展均衡程度的评价方法;各专项素质发展水平与技术相适应程度的评价方法[6]。

表5 :女子链球专项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评定标准

表6 :女子链球专项素质发展水平均衡程度的评定标准

表7 :女子链球专项素质发展水平与技术适应程度的评价标准

表8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现状与成绩预测对照表

本文对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前面中已经阐述,在这里对评价方法的应用进行说明,我们以样本中的女子链球运动员为例加以说明,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评定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第二步:检查、对照;第三步:制定训练目标。我们从表8可以看出,运动员张某的专项素质水平较差,综合素质水平为必须水平,但它和专项技术是适应的。因此教练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制定以专项素质为主进行训练,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运动员王某的综合素质水平为低水平,它和专项成绩是基本适应的。针对这一情况,教练应制定发展综合素质的计划。在分析了这两名运动员的现状以后,我们按照专项素质评分标准,为每一名运动员制定了专项素质发展的预期目标,以及在具备这些素质水平后应该达到的专项成绩,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练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控制,并定期检查运动员各专项素质的变化情况,观察它们是否按预期目标发展,然后按照检查和评定的结果及时修改训练计划,专项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快速转化,要求主动肌及相关肌群有很高的协调性,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快速转化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灵活性与各种神经中枢的协调性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些能力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该专项素质标准评价方法是基本符合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训练和要求,对训练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3 、结论

3.1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由动作速度与技术有效结合因子、专项下肢爆发力因子、专项动作速度因子、专项基础力量因子和专项全身协调力量因子等5类因子所构成。

3.2 、制定的专项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专项素质发展均衡程度的评价标准、专项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与专项成绩相适应程度的评价标准,为教练员明确训练方向、确定训练重点、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3.3 、利用标准评价法,可以制定专项素质发展计划,检查专项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纠正专项素质在训练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使运动员专项素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4 、建议

4.1 、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今后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发展绝对速度力量性上,形成一种以绝对力量为主体,速度为先导,投掷项目为两翼,速度力量则为推动整体的原动力的此种模式,以尽快提高运动成绩。

4.2 、注重其他专项素质的发挥,但不可偏一;做到以长补短,各项素质均衡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十全十美”的投掷选手。

4.3 、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学科领域间的联系,运用边缘学科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监控模型,提高运动员对运动技术的领悟力与驾驭力,使训练更具有直观性和科学性,从而使运动员快速有效地创造佳绩。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2]杨家荣.多因素评价有效性的变权排序法[M].华中理工大学.1996:325-326.

[3]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4.4丛湖平.体育统计[M].高大教育出版社.1998.7.

[4]刘思峰,党耀国.灰色系统理论及其运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

[5]马瑞华,刘建业等.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状态的诊断与评价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

猜你喜欢
专项素质运动员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