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与超越
——刘汉军“中国山水”系列作品解读

2011-10-09 02:07邹跃进
中国艺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文人画水墨画山水画

邹跃进/文

还原与超越
——刘汉军“中国山水”系列作品解读

Reduction and going beyond

邹跃进/文

近几年来,刘汉军创作了一批以“中国山水”命名的系列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具有中国山水审美意味的艺术作品,并不是用中国传统绘画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如宣纸、毛笔和墨等创作而成的,而是用油画、丙稀、画布 、画板、排笔等工具材料,以挪用和拼接为主要的艺术方法,辅之以描绘、制作的手段,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特别是其中著名而又流传很广的山水画,进行改写和重构的结果。一方面,“中国山水”系列作品给人的基本视觉感受是既传统也很中国化的,具有纯粹地道的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和特征,这就是我想说的还原。另一方面,“中国山水”系列作品在根本上则是当代的,是对还原,甚至是本源的超越。

当然,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刘汉军的艺术探索,无疑受到这一时代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学术思潮的影响。众所周知,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术界对20世纪一直流行的“明清衰落”的美术史观给予了深刻反省。在实践领域,新文人画作为一个艺术流派也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一股至今仍在发展的对中国传统文人画进行重新研究和实践的热潮。有意思的是,中国画、水墨画领域出现的这股复古思潮,也影响到油画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

上 砖上计划1 综合材料 7cmx29cmx16cm 2009年 刘汉军

下 砖上计划2 综合材料 7cmx29cmx16cm 2009年 刘汉军

我认为作为油画家的刘汉军也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但是,刘汉军的独特之处表现在他对这种回归传统的认识和表达,都有着自己的立场和方法。这是因为与水墨画家不同的是,刘汉军并不是想在创造性的基础上,推进中国传统水墨山水艺术的进步和发展。与一些油画家相异的是,刘汉军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简单地怀念那些传统山水画的伟大,或是吸收中国传统山水艺术中的某些因素,以达到油画的本土化和中国化的目的。我认为刘汉军是从当代文化立场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在今天的意义和价值。为此目标,刘汉军采取了观念化的艺术创作方式,它表现为刘汉军的“中国山水”系列作品。作为挪用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产物,该系列作品并不是在表现现实中的中国山水,而是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一种认识和理解,是用一种图像去认识和体察另一种图像。正是刘汉军这种与现实的中国山水无关,而只与文化序列中的山水图像相关的“中国山水”系列,在自身内部构筑了一种=“互图像性”(与书写文本中的“互文性”相通)关系。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互图像性”关系中,刘汉军处在主动的一方,这使他“屈服”、“仰慕”和“尊重”中国美术史上那些山水名作和名家的同时,也能主动地对其给予改写和重构。事实上,我们也能发现,在刘汉军的“中国山水”系列作品中,范宽、荆浩、米芾等人的山水画,通过刘汉军自己的各种艺术手法的处理,如堆积而成又划有条纹的白底、强行置入的当代景观(奥运场馆中的鸟巢等)、人物动作和关系的改变等,都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作的艺术形态和文化意义。刘汉军这种观念化的艺术方式,其独特意义就是以个人的名义介入公共化,社会化了的艺术史,从而使他的“中国山水”系列作品与中国传统山水之间形成了一种在还原中超越,在超越中还原的复杂关系。这一事实也说明,在刘汉军观念化的艺术方式中,传统的审美标准仍通过还原的方法起作用,以防范他艺术过于观念化的危险。

砖上计划1(局部) 刘汉军

我认为刘汉军“中国山水”系列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已经超越了我们已有的艺术评价体系,然而也正是这种有意识的越界,使刘汉军的这批艺术作品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方法论上的意义。

刘汉军,1969年生于湖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贡。职业艺术家,现居北京。

猜你喜欢
文人画水墨画山水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牡 丹 (水墨画)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