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CI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点辨析

2011-10-09 10:21许宽华
海外华文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孔子汉语学习者

许宽华 陈 正

(德国鲁尔都市孔子学院,德国杜伊斯堡47057;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育学院,德国柏林10099)

一、引 言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初具规模,1987年8月14日中国正式成立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当时,对外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比如研究对象更加明确,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陈亚川,1989)。但是仍有一些不足,比如有关学术研究方向,教学法探讨以及研究视角等(赵金铭,1996:451)。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相应的文章也各具特色,但是上述研究方法基本以文献综述或者理论探讨的质性研究为主。本文采用词频统计法对1998-2009年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所有核心期刊的602篇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调查分析,得出了中国对外汉语研究领域的关键词频率表,作者合作情况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前中国对外汉语学研究的热点和问题。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评价与反思,可以使学者快捷有效地把握当前中国对外汉语研究的问题与难点,以便能有效地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对外汉语研究的学科发展规划提供建议。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及发展

1978年,吕必松先生在北京地区语言学规划会议上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孟琼,1978),学界一般以此作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开端。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最早追溯到1950年在清华大学设立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1年1月该班有33名学生正式上课。此后到1977年改革开放前,全国高校共接收来华留学生13 000名(张德鑫,2000)。

经过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应用语言学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体系,根据赵金铭(2001)绘出的中国应用语言学谱系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语言教学下分为汉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汉语教学又可以下分为作为母语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图1 中国的应用语言学谱系图(赵金铭2001)

近年来,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推广的迅猛发展,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的汉语教学形式自然也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范畴。当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体系内我们会面临其他各种各样形式,包括海外汉语教学(对世界各地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对内汉语教学(教学对象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少数民族(戴庆厦,2007)①、世界华文教学(对海外华人华侨的汉语教学)等等。看似相同,其实有区别,对外汉语教学是属于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这个范畴,所以这门学科包含了第二外语,对外国人两个特征。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作出一个归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下以外国人为目标人群、以习得汉语知识为目的,形式曾多样化趋势的语言教学活动。

据统计,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000万。“在这些汉语学习者中,华人华侨学生几乎占了绝大多数,约占总人数的70%多。华人华侨是海外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先锋队和重要推动力量。”(贾益民,2007),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外汉语的目标人群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的华人,华裔也都成为对外汉语的授课对象。目前人群的多样化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新特征。

三、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检索系统,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我们下载数据,转换格式和进行数据分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因此我们以关键词“对外汉语”为检索项,对CSSCI收录的1998—2009年间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所有论文共602篇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所下载的文献索引,对关键词、作者等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并进行排序。Evelien Otte和 Ronald Rousseau指出,情报学家对出版物研究、引证和同被引网络、合作关系和其它社会相互作用。形式通过互联网都构成了无标度的社会网络,而在所有这些研究中社会网络分析都具有广泛应用(Otte&Rousseau,2002)。利用关键词对“对外汉语”的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有其重要意义。尽管只有几个词,但可以认为它们是该篇论文的精华。同时往往可以利用关键词发现该篇论文所属的学科以及研究内容(姜春林,2009)。通过统计作者的合著情况,有助于了解我国现在该教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形式,发现其学科间的交融,体现和激发相关学者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耿柳娜、翟学伟,2009)。

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热点

限于篇幅,这里仅列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论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通过词频分析可以勾勒出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通过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收录的以“对外汉语”为关键词的1998-2009年间所有核心期刊的分析,得出我国对外汉语研究领域关键词词频分布(见表1)

表1 我国对外汉语研究领域关键词词频分布

从该表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关键词词频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和“对外汉语教材”。其中对“外汉语教学”以520次频次排名第一,“对外汉语”以频次35紧随其后。排名第三位的是“对外汉语教材”,其频次达到了23。由此表可以看出,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是“对外汉语教学”。截止2010年底,我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其中303所孔子学院和265个孔子课堂已启动运行,注册学员达36万人(许琳,2010)。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地区影响。其中20所孔子学院(课堂)被评为2009年先进孔子学院,30所孔子学院(课堂)被评为2010年先进孔子学院,它们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或文化交流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推广。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对外汉语教材也进入三甲。近年来,教材编写方面的发展也很迅速,比如国家汉办组织编写了一系列丛书如:《快乐汉语》、《长城汉语》、《跟我学汉语》、《汉语乐园》、《新实用汉语课本》、《当代中文》、《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等。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中体现了以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和文化意识)为导向的宗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2009)。在教材开发上不仅配有课本、练习册、教师用书而且配备了大量的多媒体音像材料,极大的方便了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工作,同时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和不同国家的需求,进行了多语种的出版。

五、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赵金铭(1996)认为,尽管对外汉语教学迅速发展,但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在教学研究中,“探讨一般教学法的文章较多,能为单项语言技能训练寻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比较少;其次是有关研究视角,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词汇及其教学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汉语语段、篇章、汉语风格及其教学的研究,除个别文章,几乎无人问津”;最后在论说方式,一些对对外汉语的科研论文还只是停留在教学总结,需要在由“经验性”向“科学型”转变。(赵金铭,1996:451)。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论文分析,总结出以下新的问题。

(一)学科研究的合作度还有待提高

对外汉语研究既然定位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之内,那么,它应该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赵金铭,2001)。对外汉语研究的学科交叉性不仅要求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而且也需要不同学科之间加强跨学科的合作。通过对被引作者索引合作情况的分析,如表2所示,发现作者合作度只有1.23,合作率仅达到17.28%,明显处于较低水平,而“论文作者的高合作度可以带来论文或期刊的高质量”(周慧,1997):

表2 1998-2009作者合作情况

所以,研究上要适应学科综合、学科交叉的新特征,善于综合看学科、整体看世界,在对策研究上加强综合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学科,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研究,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提高中国语言学的研究水平。”(林焘,2000)

(二)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

“自50年代起,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就有“重表达、重实践、重对比”的研究传统,这自然是传承了清代朴学求实的学术传统,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理论的探讨”(赵金铭,2000:4)。目前仍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尚无重大建树的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增长,汉语学习者覆盖的地域日益广阔,对外汉语的授课人群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外汉语的受众群体不仅仅是国外学习汉学专业的学生,社会各个阶层都加入到学习中来了,从年龄层次上看,有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从职业层次上看,有大中小学生、企业技术人员、职员及公司经理,汉语学习的目标人群曾现出社会阶层的复杂化与学习目的的多样化。

此外,从宏观上讲,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具有优越的汉语学习条件,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一门外语,可以不学法语、西班牙语或德语,而学汉语,所以学习的专注度较高。而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通常是必须先学习英语,其他语言次之。如:一个欧洲人为了生存和工作需要学习的语言序列通常是英语、法语、德语或西班牙语。学习汉语的序列肯定排到至少第二位之后,无疑较之美国人或英国人来说,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对汉语的专注度就显然低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了。为此,国家对外汉语推广办公室应当给予关注,在实施对外汉语教学中制订不同的战略,不可一视同仁。也可以说,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汉语学习者的国别、群体和个人的复杂化与学习目的的多样化特征。

微观上讲,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心理适应和语言接受能力,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课堂设计都需要“因地制宜”或“量体裁衣”。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应当要“强化应用性研究,加强对策性研究,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更能符合不同学习人群的需求”(赵金铭,2008),更确切地说要根据不同国别的具体情况及文化特征和不同学习人群的需求加强针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

(三)加强对外汉语师资力量的培养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加强新媒体运用,革新教学手段也逐渐给予了重视。当然,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还有待于现代化,还应加强现代科技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之应用研究,注重多媒体资源与语料库技术研究(赵金铭,2000;2001;2008)。这里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变革,以适应现代学习者的需求,达到教学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语言学习的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提高跨文化素质,促进教育对象在跨文化交往中积极态度的形成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的提高,将会成为对外汉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我们必须尽快造就一支兼通两种语言、兼融中外文化的高素质院长和教师队伍(刘延东,2010)。这里要求教学人员不仅汉语知识扎实、外语精通,还要求对当地国的文化非常了解,能够以目标人群的视角去组织安排教学。所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六、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虽然在教学理论研究、教材编写和研究及师资培训方面都取得不错成绩,但是未来对外汉语跨学科性与跨文化性的发展趋势还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加强跨学科间的科学合作,汉语教学包含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跨文化学等学科,跨学科的研究将会丰富对外汉语研究的视野,同时从全局把握问题。

其次,加强教学学科体系及教学理念的研究,反映现实教学和学习的需要、能产生切实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技术、方法、措施。

最后,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使教学人员具有新媒体应用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学习者的需求。现在通过诸如网络、手机以及视频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不同文化群体的语言习惯也不同,汉语学习者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文化的因素产生“偏见”、“刻板印象”从而导致无法进行正常交际与沟通,这些都给对外汉语师资提出了挑战,如果忽视教师的适应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难以奏效的。如何在硬件设施逐渐完善的同时,有效的保证与加强具有新媒体应用和跨文化能力的师资力量培养,并达到预期效果也将成为未来重点关注的问题。

注释:

①戴庆厦认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在我国习惯称之为‘对内汉语教学’。”见戴庆厦《相互沟通,相互借鉴》,载《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

陈亚川:《<语言教学与研究>10年——在纪念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汇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3期,29-35页。

戴庆厦:《相互沟通,相互借鉴》,《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8-9页。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先进孔子学院集粹》,《孔子学院》2010年第4期,76-77页。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耿柳娜、翟学伟:《心理学研究领域学者和机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数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1期,107-113页。

贾益民:《海外华文教学的若干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3期,23-26页。

姜春林、杜维滨等:《学术期刊网络结构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情报杂志》2009年第3期,78-84页。

林焘:《应用语言学是中国现代语言发展的动力》,《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于根元主编,54-54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刘延东:《携手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性发展》,第五届孔子学院大会主旨演讲,北京,2010年。

孟琼:《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中国语文》1978年第1期,78页。

许琳:《关于2010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总结和2011年计划的汇报》,第五届孔子学院大会,北京,2010年。

张德鑫:《时外汉语教学五十年-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1期,49-59页。

周慧:《论文作者合作度评价意义浅析》,《河北科技图苑》1997年第1期,30-31页。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与前瞻》,《中国语文》1996年第6期,447-453页。

赵金铭:《“九五”期间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3期,3-6页。

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3-11页。

赵金铭:《汉语国际传播研究述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19-24页。

Evelien Otte,Ronald Rousseau.Social network analysis:A Powerful Strategy,Also for the Information Science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8(6):441 -453,2002.

猜你喜欢
孔子汉语学习者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