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译课堂中的实战氛围营造

2011-10-17 06:59戴黎鹂
对外经贸 2011年12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营造

戴黎鹂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31001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对口译工作者的水平要求更高。培养和训练高质量、高水平的复合型口译人才已成为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

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知识和技巧为主,以句子和段落口译训练为辅,学生主要是记录和模仿,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掘学生的潜力,也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对口译工作者的需求和要求,使口译教学和口译实战相脱节。笔者结合口译实战经验和口译课堂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对口译课堂的反馈意见和问卷调查结果,探讨如何改进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在口译课堂上从内容、形式和评估方法等方面模拟实战操练,营造现场氛围,缩小课堂口译练习和口译实战之间的差距。

二、口译与口译教学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方式,是集知识与技能、脑力与体力为一体的工作(仲伟合,2007)。口译的方式可以分为连续翻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大类(张维为,1999)。口译过程的复杂性和交际条件的有限性使口译成为一项重负荷的认知任务(许明,2008)。口译工作除了对译员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之外,对译员的心理素质也有极高的要求。张维为认为,同声传译译员翻译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译员的心理素质决定的。

鉴于口译的特殊性,口译课堂的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建立在传授知识基础上的技能的指导和训练(陈振东,2008)。口译课堂上,教师除了介绍口译技巧和理论知识之外,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压力的能力。

三、口译课堂中的现场氛围营造

(一)营造氛围原因

口译活动都是在特定背景和环境中进行的,译员在该情境中所遇到的压力也是无法从理论中学会的。只有身处特定的情境,才能体会其中的压力并积累经验,想办法缓解压力、解除困境。林超伦认为,没有一套体系的理论来告诉大家哪些情况需要应对,该如何应对,如何训练应对能力或如何教学生应对压力等,是因为很难在日常的训练中模拟出译员在工作时遇到的巨大压力。

在口译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口译实战的现场氛围和现场压力,成为在口译教学中最为关注的一个议题。除了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参与为中心,以技能操练为手段之外,应特别关注如何营造良好的口译现场氛围,让学生能够以课堂中模拟的现场氛围和情境为依托,来处理口译活动中面临的情况。只有让学生在做口译练习时处在特定的情境中,他们才会亲身感受到压力,同时努力寻求化解的方式,缩小课堂与实战的差距。

(二)营造方法

1.口译练习的内容和类型

在选择口译练习的内容时,教师除了基于以技能训练和专题训练为主的两种模式之外,不仅采用部分教科书上的对话练习、段落练习,还利用网上资源、电视资源、会议录音录像资源和文字材料来练习最新的一些国内外的热点话题,并根据热点话题相关的真实资料,做一些模拟会议和会议口译。

在口译练习的类型上,安排学生做演讲口译,根据每节课的专题,安排若干名学生做课前三分钟专题英语演讲,同时,随机抽选学生做口译。学生的演讲内容要求保密。这样,可以营造出口译实战中的现场压力,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译技巧,也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压力并主动想办法化解压力,培养学生现场解决问题的反应能力。此外,根据国内外时政热点内容的影像资料,安排学生做视频口译(连续翻译)和视频同传(同声传译)。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内外会议或新闻招待会的气氛,也能根据不同发言者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来调整自己的口译现场应对策略,提高现场应对能力。在没有视频或影像资料的情况下,教师一般可以利用网上资源和文字材料,安排学生做同声传读和视译。

2.口译练习的形式

在设计口译练习形式的过程中,笔者考虑到口译者在口译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压力。因为学生坐在教室的座位上和作为口译者站在演讲者的旁边或者坐在同传室中,感受到的现场压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设计学生的口译练习的形式时,教师有的时候安排学生站在或者坐在演讲者的旁边,有的时候安排学生单独坐在封闭的同传室中,有时安排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求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压力,在感受到较大现场压力时学会如何调整和缓解。

此外,在选择口译者时,教师可以随机任意抽选一位同学或安排一部分同学做口译,也可让学生自行安排。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中做演讲口译、视频口译、同声传读、视译、视频同传时,教师会随机任意抽选一位同学做口译。在做模拟会议时,根据会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口译方式(连续翻译或同声传译),教师会事先安排好发言者和口译者,或者让学生自行安排发言者和口译者。但是口译者相对应的发言者顺序一般都是当场临时决定的。

3.口译练习的评估方法

教师在学生做主题演讲口译后,对学生的口译质量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应该特别注意的内容,同时,对演讲同学的讲稿进行点评,因材施教,每位同学能够了解自己哪一方面做得好,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其他同学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在下一次的演讲和口译中调整和提高;任课教师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其他班的同学来听课,可以由听课教师和任课教师一起做出点评。此外,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口译练习的内容录下来,一边听自己的口译练习,一边参考译文,学生可以自己比较和点评自己的口译质量;教师也可以任意播放一位同学的口译录音,让其他同学和任课教师一起点评。通过对学生口译练习的分析、点评和指导,可以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欠缺,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练习中进行改进。

(三)效果(设计调查问卷)

笔者对学生对于口译和同传课堂中感受到的“现场压力”作了调查,共发放了59份问卷,回收了57份有效答卷,问卷有效率达96.6%。问卷共有8个问题,涉及口译内容、形式、评估方法和个人因素等几个方面,问卷的问题及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问卷问题及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超过98%的学生感受到现场压力;口译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现场压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阶段和授课对象的接受程度,选择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练习方法;学生在做口译练习所处的位置不同,感受到的压力也不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让学生在不同的位置做口译练习,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评估方式和口译顺序安排的不同,给学生造成的压力也有所不同,比如100%的学生都认为教师随机选择口译者会带来现场压力;此外,个人因素即个人抗压能力也是能否适应口译现场压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其中,14位抗压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都认为现场压力对其口译练习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认为自己不适合做现场口译。

现场压力给60%的学生在口译过程中造成了负面影响,给学生口译过程造成了干扰,这和口译实践中现场压力给译员带来的干扰有相似性。因此学生应想办法去应对这些干扰和负面影响,尽量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关于现场压力的大小和学生潜能发挥的程度之间的关联有待后续的实验和研究。

四、结论

口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高的课程,而口译实战,特别是“口译进行的环境,即现场气氛给口译工作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许明武、左洪芬,2008)。如果教师可以在口译课堂上注重并且从口译的内容、形式、评估方式等方面营造口译的“现场氛围”,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现场压力,并且会积极主动地寻求应对策略。同时,这对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择业和继续学习的方向上有一定的积极的指导作用。

[1]陈振东.口译课程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翻译,2008(4):77-81.

[2]蔡小红.口译互动式教学模式绩效研究[J].中国翻译,2008(4):45-48.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