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上的“辛亥革命”

2011-10-18 08:12邓凌原
民生周刊 2011年39期
关键词:书市孔夫子旧书

□ 本刊记者 邓凌原

书市上的“辛亥革命”

□ 本刊记者 邓凌原

爱好收藏的老人(左一)在书摊上寻找《红墙记事》上册本。图/邓凌原

近代百年,政治风云变幻,理论思潮汹涌,英雄人物辈出,社会发生巨变。辛亥革命的爆发,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1年9月,北京地坛秋季书市组委会联合孔夫子旧书网共同推出了“百年文化与收藏”系列活动。在为期十天的书市期间,组委会围绕辛亥革命这一主题,集中开展评选、展销、图书拍卖、主题讲座等各种活动。

“100年,100部书”

梁启超《新民说》、孙中山《建国方略》、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严复《天演论》、钱穆《国史大纲》……在古朴幽雅的地坛,当这些早已发黄的古旧书籍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时,时光仿佛静静地倒流了一百年。

“我是特意来淘旧书的,一些老版本,以前读过,现在翻起来还很有感情,就像和老朋友见面一样。”

“我来找王国维的《观堂集林》,顺便看看别的。”

“读史使人明智,我想系统读一读辛亥革命那段历史,找一些相关的书籍。”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当记者来到北京地坛书市旧书淘宝街时,这里人头攒动,每个书摊前都挤满了前来淘书、买书的人们。白发苍苍的老者步履蹒跚,在每个书摊前驻足停留,细心翻阅;穿着校服的中学生背着鼓鼓的书包,在书架前专心阅读;一位大学生低头翻阅着《毛主席近影集》,颇有些爱不释手;一些年轻的读者甚至推着小推车,准备“满载”而归。

“以前来逛旧书街的以老人居多,今年则不一样,你看这里都是些年轻的面孔,很多学生点名要买《资本论》呢。”书市组委会负责人赵爱军告诉记者,自从开市以来,旧书淘宝街就成为人气最旺的地方,前来淘书的人络绎不绝,一些颇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书籍早早就卖断货了。

据赵爱军介绍,目前书市组委会正联合孔夫子旧书网发起“1911——2011:影响中国百年历史进程的100本书”网上评选、征集活动。第一步,由地坛书市组委会和孔夫子旧书网初选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100本书的书目,并将书目在北京书市网和孔夫子旧书网上公布;第二步,由广大网友参与投票,也可提供更多可以参选的书目,并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后,结合网友投票和专家评审,在冬季书市时公布最后这100本书的名单。

赵爱军告诉记者,自从书市开展以来,网站和书市现场都收到了来自各方面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国学精品、红色文献、世界名著以及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著作最受读者们的推崇。

收藏的热潮

9月15日,记者在地坛旧书淘宝街上巧遇一位爱好收藏旧书的老人。老人正在寻找1996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红墙记事》上册本。他告诉记者,这套书家中已有中册和下册,只缺少上册,他想来这里转转,希望能将这套书配全。

询问了好几家书摊,都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老人并不泄气。他边走边看,一些民国时期的画报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值得收藏。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老人购买了一套画册和几本连环画。他小心翼翼地把书装进自己的小推车中,继续往前走。在一家旧书摊前,老人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答复。书店老板从书架上抽出三本《红墙记事》递了过来,老人一看,正是自己想要收藏的那套书。

“我只需要上册,可以单卖吗?”老人询问道。

遗憾的是,书店老板不愿意分册出售,老人只好带着惋惜之情走了出去。书店老板告诉他,孔夫子旧书网上有分册卖的,那里或许能找到他想要的上册。如果老人不会使用电脑,可以让家里的年轻人代买,只需要注册一个用户名即可,老人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书店老板告诉记者,每天来这里点名配书的人还真不少,很多人是奔着收藏来的。在他们看来,这些老旧版本的书籍精致、经典,富有文化底蕴,还带着历史尘封的味道,都是值得收藏的宝贝。

赵爱军也向记者介绍,从2005年开始,旧书淘宝街就已被京城书虫们所熟知。历经六年的发展,书市上的旧书淘宝已逐渐形成了“新文学、红色收藏、线装古籍、名人信札、名人签名本、民国期刊旧书、文革书刊资料、连环画、老版本图书、普通旧书”十大系列。一些爱好收藏的人慕名而来,在这里淘到不少珍籍。

而今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从事古旧书收藏的商家依然聚集于此。以红色收藏、民国期刊旧书系列为主,组织以孙中山、启蒙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红色文献、国学精粹五大主题的“百年藏书”的展销活动。

此外,很多藏书爱好者还将自己的珍藏带到书市现场,由专家进行现场鉴赏评定。一些入围的图书藏品将在北京冬季书市上进行实物展示,而藏家更是有机会获得由书市组委会和孔夫子旧书网联合颁发的收藏纪念证书及纪念礼品。

人物谱与主题讲座

今年的旧书淘宝街还有一个新的亮点,书市组委会在这里设立了《辛亥革命人物谱系展》展板。按谱系为广大读者讲述孙中山、黎元洪、康有为等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身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看到,一些前来购书的读者纷纷在展板前合影留念;一位年轻的父亲正在教10岁的女儿逐一认识展板上的人物照片;可爱的女儿显然对康有为长满胡须的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名中学生正在仔细阅读展板上的人物介绍,他们告诉记者,这些内容历史教科书上也有,只是没这么详细。

“我们希望能将阅读与历史结合,让前来购书的读者了解历史,感悟历史。”赵爱军表示,为了结合今年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组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一些小细节上更是独具匠心,让前来逛书市的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9月10日下午2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主讲的辛亥主题讲座在书市举行。现场气氛活跃,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与互动活动为广大读者解读了真实的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留给后世的遗产。

“为什么在中国革命低潮期的时候,突然爆发了武昌起义?为什么一场起义竟引发了南北十多个省份相继独立?袁世凯是处心积虑的盗世奸雄吗?孙中山在辛亥的地位究竟如何?辛亥革命对后世最大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带着主讲者的独特观点,也引发了读者们的深刻思考。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加讲座的以学生居多。一位中学生向记者表示,讲座的内容让他很有感触,觉得比课堂上历史老师讲授的内容要丰富和深刻得多;一位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本科生也表示,听了讲座之后,他觉得应该多读读历史,对辛亥革命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会后,马勇先生现场签售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著作《1911年中国大革命》。据介绍,该书全面呈现了辛亥革命的脉络,在全新的史学研究、史料基础上,重构了对辛亥革命不同以往的叙述。

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讲座只是一个序幕,在接下来的冬季书市上,组委会还将进一步邀请专家学者讲述历史,感悟中国文化,这些内容都值得读者期待。

□ 编辑 邓凌原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书市孔夫子旧书
旧书满新知
清晨书市
跳蚤书市
孔夫子的《防疫三字经》
圈里事儿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跳蚤”书市
将愚人教成君子的孔夫子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